一、典籍摘要
1. 《本草乘雅半偈》:“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香港腳,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2. 《本草蒙筌》:“三白草味甘、辛,氣寒。有小毒。利大小便,逐腳膝氣。除痞滿去瘧,破堅癖驅痰。疔腫仍消,積聚尤卻。”
3. 《新修本草》:“ 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香港腳,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4.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香港腳,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5. 《本草綱目拾遺》:“三白草,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疾,亦主瘧及小兒痞滿。”
6. 《證類本草》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香港腳,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7. 《千金翼方》:“三白草味甘辛,寒,有小毒。主水腫香港腳,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丁腫。”
8. 《中國藥典》:“三白草甘,辛,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白帶,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外治瘡瘍腫毒,溼疹。”
9. 《中藥大辭典》:“三白草苦辛,寒。清利溼熱,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淋濁,帶下,癰腫,療毒。”
10. 《唐本草》:“主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11. 《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及婦人調經多用之。”
12. 《嶺南採藥錄》:“治淋濁,利小便,消熱毒。”
13. 《廣西中藥志》:“治婦女白帶及痧氣。”
14. 《本草推陳》:“治火淋,虛淋,黃疸。”
15. 《湖南藥物志》:“治痢疾,蛇咬傷。”
16. 《中華本草》:“三白草苦;辛;寒。清熱利水;解毒消腫。主熱淋;血淋;水腫;腳氣;黃疸;痢疾;帶下;癰腫瘡毒;溼疹;蛇咬傷。”
17. 《全國中草藥彙編》:“三白草甘、辛、寒。清熱利尿,解毒消腫。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白帶;外用治疔瘡膿腫,面板溼疹,毒蛇咬傷。”
18. 《本草綱目》:“根:療腳氣風毒脛腫,搗酒服,亦甚有驗。又煎湯,洗癬瘡”
二、現代研究
1. 成份: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甲基正壬酮。根、莖、葉均可水解鞣質。葉含槲皮素、槲皮甙、異槲皮甙、萹蓄甙、金絲桃甙、芸香甙。
2. 藥理:1.50%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萹蓄甙:對麻醉犬有利用尿作用,增加劑量時作用更顯著。對大鼠產生顯著的利尿作用,強度不如氨茶鹼,但其毒性僅為氨茶鹼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