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賈天鈺
[懂車帝原創 行業]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降30%,也就是大約會減少3900-5400元(非運營車輛),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買新能源車可能要多花錢。
新能源車會不會漲價嗎?補貼越來越少買新能源車還劃不划算?什麼時候買最划算?這一筆筆的賬,企業和消費者都還要重新計算。
對於打算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來說,2022年將是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最後一年。未來少了補貼的誘惑,消費者是會繼續選擇新能源車還是會對燃油車回心轉意?結果仍然未知。
特斯拉打響漲價第一槍、小鵬跟上,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來了?
首先得承認這是一道非常複雜的算術題,且不同企業、不同車型給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原則上,根據2020年4月國家四部委聯合釋出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規定,2020年-2022年的補貼標準將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不過目前為止,2022年補貼政策還沒有正式出爐。
如果粗略估算可知:2022年,續駛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私人純電動車,補貼將減少3900-5400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NEDC工況續駛里程≥50,WLTC工況續駛里程≥43)將減少2040元。(具體的2022年新能源車補貼需以國家釋出的相關公告為準)
春江水暖鴨先知。反應最快的特斯拉,已經在11月底依據2022年的補貼標準,將Model 3及Model Y的後輪驅動版價格上調了4752元。漲價後,Model 3後輪驅動版售價為25.5652萬元,Model Y後輪驅動版售價為28.0752萬元。預計提車時間也調整到2022年第一季度。
在特斯拉打響漲價的第一槍後,懂車帝日前從官方獲悉,小鵬汽車預計將於12月中旬起將縮減三款在售車型的購車權益,其中小鵬P7的購車權益最高可能會減少1.5萬元。而理由同樣是“新能源國家補貼退坡30%”。
一汽-大眾ID.家族雖然暫未調價,但也藉著國補退坡的倒計時為ID.4 CROSS和ID.6 CROSS營銷了一把,似乎是在提醒還在猶豫的消費者:再不買,就要損失5400了。
那接下來,還會有其他車企跟進嗎?可能會。
“在當前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廠家幾乎不太可能吸收補貼下降部分,只有減少價格優惠甚至漲價。”汽車分析師梅松林認為。
缺芯的問題還沒解決,今年10月,鋰、鈷、鎳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漲幅超過30%的行情,以及鋼材、橡膠等其他原材料價格的全面上漲,令企業成本壓力再度升級。
面對補貼繼續退坡的“雪上加霜”,車企還能堅持多久不漲價呢?
銷量,可能是問題的關鍵。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新能源車的規模持續增長,加之技術的迭代升級,使企業成本不斷下降,明年新能源車大機率不會出現價格普漲的情況。
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1-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量達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滲透率達13.9%。對於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日前在會議上預測稱,今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將在330萬輛左右,而明年即使受到電池供應、晶片供應和產能限制的影響,仍會保持增長,達到500萬輛。
如果專家們的判斷準確,那麼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繼續攀升,無論是上漲的成本還是減少的補貼,還是有可能被廠家自行消化掉、不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
比如,今年前11個月累計銷量超8萬輛的蔚來汽車,日前主動推出了12月份的購車補貼方案。自掏腰包,讓之前因廠家生產線改造推遲交付、而未能及時提車的使用者,繼續享受2021年的補貼標準,這項優惠對2022年3月31日之前提車的使用者都有效。
總體來說,新能源汽車明年究竟會不會漲價,關鍵要看各個企業對成本的把控能力、採取什麼樣的市場策略,以及銷量是否足夠攤薄成本。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提前下達2022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將安排約385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待2022年預算年度開始後,按程式撥付給企業。這也將幫助企業進一步減緩資金壓力。
補貼“斷奶”還拿什麼和燃油車“爭寵”?新能源車:隱形福利多的是
從補貼繼續減少到2023年徹底消失,消費者還會覺得新能源車比燃油車“香”嗎?從不花錢的福利政策來看,可能會。
比如,國家針對新能源車給予的不限行、免徵購置稅、更高購車貸款額度,以及部分地區為新能源車提供的無需搖號、公共停車場停車免費等優惠政策,都解決了不少使用者停車難、用車煩的困擾。
再加上企業提供的終身質保、免費充電和保養等用車福利,總體上給人的感覺就像:買一輛新能源汽車之後,你只管開車就行,其他的事情都有人包了。
“協會也在不斷地向政府提出建議,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更多支援。比如個稅抵扣;大城市早晚高峰短暫佔用公交車道通行;路邊停車、高速公路通行給予一定優惠等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告訴懂車帝。
歐陽明高指出,未來即便沒有補貼,還有雙積分、碳排放和路權等非補貼形式的鼓勵政策,新能源補貼對消費的作用正在逐步消退,因此補貼政策的存在與否對於市場的影響很小。
就產品本身而言,新能源車的優勢也在日益凸顯。“技術、產品、使用體驗提升而使用成本下降,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梅松林認為。
例如在智慧化方面,新能源車比燃油車更豐富的人機互動、車載娛樂、輔助駕駛等功能和科技感體驗,已經幫助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勢力們從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手中搶走了不少使用者。在不缺車的年代,夠不夠智慧化、科技感已然成為影響當代年輕人購車決策的重要標準之一。
消費者洞察和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今年9月釋出的《2021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半年內有購車意向的人群中,近1/4的消費者將智慧化體驗作為最重要的購車決策因素,而缺乏新技術、科技感已經成為潛客人群的第三大購車顧慮。
而未來在價格上,新能源車也將有可能比燃油車更便宜。“隨著技術的進步、全球供應鏈的恢復和加碼、規模效應,新能源車的成本在中期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明年面對的成本壓力只是暫時性的。”梅松林告訴懂車帝。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眼下新能源汽車自身仍然存在諸多待解的問題。比如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小區充電樁安裝難、動力電池回收難、保值率低等等。另外,電動車自燃、剎車失靈、“斷軸門”、資料安全、智慧駕駛事故等負面事件,也讓如何提高新能車的安全性成為一個長期性的話題。
沒補貼了,還會有多少人買新能源汽車?
根據《經濟觀察報》的統計,自2009年國家給予新能源補貼至今的12年裡,已累計投入1295億元,覆蓋超過191.59萬輛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由2009年的5209輛至2020年的136.7萬輛,增長超過260倍。自2016年補貼正式步入退坡通道以來,若非疫情突襲,這一政策本該在2020年就已經退出。
“對於新能源補貼階段性退坡的政策,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況且市場也過了靠補貼拉動需求的階段,因此2022年補貼退坡無論對C端還是B端都不會有太大影響。”羅蘭貝格高階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贇對懂車帝表示。
從公開的財報、銷量等資料來看,多數車企從此前依賴補貼度日,到現在專注於提升技術和產品競爭力、綜合降低成本、找到自我“造血”路徑,已經基本實現了從等待補貼“投餵”到有補貼更好、沒有也能獨立行走的轉變。
從消費市場端來看,按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的判斷,新能源汽車產業即將進入第三階段——市場驅動階段。“哪怕明年終端實際購買價格一定程度上漲,大機率也不會改變新能源車的消費潮流。”相反,梅松林認為,如果明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還保持像今年一樣的高速增長,未必是好事,因為市場過熱會帶來泡沫、魚目混珠等亂象,影響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眼下,傳統勢力中的比亞迪11月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突破9萬輛。“蔚小理”的累計交付量也逐一跨過10萬輛“生死線”,單月銷量站穩1萬輛以上,而嗅到市場變化的合資品牌也將在明後年集中發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造車熱潮冷卻了一段時期後,新勢力的名單開始再一次拉長。除了華為、小米、蘋果、格力、360等熟悉的跨界玩家之外,剛剛投資威馬汽車的地產商雅居樂、由小牛電動腳踏車孵化而來的牛創也開始入場。而曾在“懸崖上走了一遭”的眾泰汽車、前途也被曝出將捲土重來……後補貼時代的汽車圈,正在變得越來越熱鬧。
那麼未來打算購車的你,會選擇買誰家的新能源汽車呢?歡迎在評論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