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城市生活兩代人,老王算是半個土著居民。說起來他也算是工人世家,老老王是部隊轉業分配到成立的工廠上班,一直到退休,也算是波瀾不驚度過一生。畢竟是在計劃經濟年代,老老王既不是骨幹,又不是領導,能夠分到一個住處已經是很難得,儘管這是筒子間,可總比住在老家強多少倍,總歸是城裡人,吃商品糧,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是比較聚光的待遇。
問題從住房開始,也算是老王的住房夢。話說這老老王幹到退休,那個時候的小王自然而然也算是接過班,在同一間廠子裡上班,沿襲著老老王的節奏。這也就算啦,其實真的就是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只不過隨著小王的長大,婚房就擺在眼前要解決。
2000年,老王一家東借西湊,總算買了套三居室的房子。原先單位宿舍就租出去了,這一租就是十年。剛巧趕上2010年單位宿舍拆遷,老王得到一筆經濟補償,那個時候的40萬,可真是真金白銀,無疑是老王家的一筆鉅款。這錢放在家裡早晚也不是個事,於是全家決定再買一套房子,畢竟老倆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也有諸多的不方便。也就是因為這次的買房,老王心裡一直有個陰影,至今也沒能走出來。
其實在十年前,這個城市的房價並沒有坐過山車,儘管有一點漲價,也不至於叫人心驚肉跳。再一個,人們對新房和二手房也不是分得很清楚。於是看到很多的同事都在新區買房。老王卻不以為然。因為所謂的新區,在老王眼裡不過是城鄉結合部,毫無城市的概念。況且那裡當時是城中村,貌似沒有老城這邊成熟社群,設施配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老王家不願意貸款。畢竟拆遷的40萬遠遠不夠在新區買房,還要貸款30萬。這事在老實巴交的老王家裡來說很難接受。於是在一個遠房親戚的遊說之下,老王沒有跟風,反而在老城區買了一套二手房。
其實買這個房子,老王一家並不是沒有看法,關鍵是這房子太老,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不過這個房子最大的誘惑在於屬於拆遷房。這倒不是親戚忽悠他們,後來老王到周圍一打聽,果然這裡屬於拆遷區。於是在利益的誘惑下,老王家又湊了十幾萬,花了50萬拿下這套房子。
於是就這樣又等了幾年,這一片老區還是沒有進入拆遷行列,儘管街道登記了好幾次,沒有行動一切都是未知數。
這一等就到五年後,老王買的這套房子不僅沒有等來拆遷,反而等來了舊房改造。於是家庭矛盾升級,老老王又回到這個六層高的舊房子里居住。
隨著父母身體越來越差,這六樓是沒法上了。於是老王決定把這老房子給賣了,再買一個帶電梯孝敬父母。當老王來到中介所的時候,卻被這裡的價格給驚呆了。按照中介的說法,老王的小區已經有人掛牌出讓。同面積的房子出價12萬半年沒人問。按照這個價格算起來,老王買這個房子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賠上交易費和貸款利息,大概也在大幾萬。更叫老王詫異的是,當年在新區買房子的同事們,房子一倒手,立馬賺的是缽滿盆滿。
既然已經是這樣,老王乾脆也不賣這房子了。選擇繼續等待拆遷。可誰又知道,這老房子的拆遷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老王的心理陰影就此產生,很難自拔。
其實故事到了這裡,估計看官也會有點感觸。在買房置業方面,我們一是不要買親戚的房子,因為一旦扯起皮來,親戚就沒法做。比如後來的漲價還是賠錢,大家面子上都不好再處。二是不要買可能拆遷的房子,因為既然這房子要拆遷,房東不會自己留住等著賺錢,豈能把這機會讓給你?再一個說,即便是確定要拆遷,可是前面的路不一定平坦,拆遷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並不由著我們的想法而行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買房還是新的好,一則是老房子的升值空間不大,再一個,新房子的魅力不言而喻。儘管有的地段在現階段還很荒涼,三五年之後就一定會形成新的亮點。最後就是中年以上年齡的儘量要買帶電梯的,如果是多層就買一二樓,畢竟年齡在那裡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