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疼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生理問題,尤其是如今的白領族,由於長時間坐在電腦旁,一天8個小時幾乎都在敲打著鍵盤,後背肌肉疼痛成了此人群的健康“殺手”。
明明又沒有撞擊到,就算坐著不運動也是腰椎出問題,為何後背也會疼呢?其實,很多人都曾經被後背疼痛的問題所困擾過,但是一般太嚴重的情況下,稍稍多活動一下又恢復正常了。
但是要注意,如果後背疼痛變得持久且更加嚴重的話,就值得警惕了。後背疼痛究竟是怎麼回事,此類疾病究竟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彆著急,且聽我為你一一道來:
後背疼痛的原因
01
頸椎病引起的後背疼痛
頸椎病發生在頸椎,怎麼會引起後背疼痛呢?殊不知,頸椎第四、五、六頸椎的脊神經後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面板肌肉。
當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時,如果牽拉到第四、五、六頸椎的脊神經後支,就會導致出現背痛。
事實上,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嚥模糊都是頸椎病的症狀表現。
02
肩周炎引起的後背疼痛
肩周炎會引起肩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範圍會不斷加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後背疼痛
03
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後背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會出現慢性泛發性或持續性腰背痛,棘突有壓痛感,晨起後後背腰部僵硬,後仰時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動後好轉,久站或行走易疲勞。
患者多表現為下背和腰部活動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棘突壓痛,脊椎旁肌肉痙攣,後期可出現肌肉萎縮,甚至駝背畸形。
04
呼吸系統引起的背部疼痛
不少呼吸系統疾病如胸膜粘連、肺癌與結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後背、側背或肩胛部。
05
內臟疾病引起的牽涉性痛
婦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腎臟疾病如結石J瘤、腎下垂、腎盂腎炎及腹膜後疾病如膿腫,血腫等可引起腰背湧,肝股和心臟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預防背部疼痛的常識
有統計顯示,一半以上的背疼症狀會反覆發作。近日,美國《家庭健康手冊》刊文指出,只要注意生活中的某些細節,就能有效預防背疼。
01
背部、腹部鍛鍊同樣重要
體操和伸展運動有助於改善背部健康。可以多做一些低強度運動,散步和游泳等運動,但是蝶泳也會對背部肌肉造成壓力,不適合背疼的人。舉重、籃球等,也不適合背疼的人。另外,鍛鍊時除了要注重強化背部肌肉,還要加強腹肌鍛鍊,從而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援。
02
彎腰、舉重物要屈膝
彎腰時,背部受力最大。拾東西或舉東西時,最好彎下膝蓋,這樣受力區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另外,兩腿最好分開,後背挺直,讓重物儘量靠近身體,減少背部壓力。
如果平時總背比較重的揹包,應注意經常調換受力的肩膀。
03
少穿緊身褲
經常穿緊身褲會造成腹部肌肉比較鬆懈,不利於支援背部。還有高跟鞋會增加背部負擔,女士應該減少穿高跟鞋,鞋跟不超過2.5釐米最好,不宜太高。
04
保持正常的體重
體重過高會壓迫背部肌肉,大多數肥胖者都存在慢性背疼問題。尤其是如果短時間內體重增加,也可能會一下子加大背部肌肉和韌帶的負擔。
05
坐立身姿正確
坐著和站著時,背部都會承受較大壓力。正確的站姿應是保持頭部、頸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時收腹收臀,從而減少背部的壓力。坐著的時候,也要挺直上身,讓脊柱儘可能貼近椅背,膝蓋要略高於臀部。
06
膝蓋要彎曲
趴著睡時,腹部肌肉放鬆,容易導致脊柱前凸。經常背疼的人,睡覺時最好側臥,膝蓋彎曲,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如果仰臥,可在膝下放一個枕頭,保持膝蓋的彎度。此外,床墊不應過於柔軟
經過上述的講解,現在大家知道了右後背疼是什麼原因,如果您的病情比較嚴重,就需要去醫院檢查與治療,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大家平時也要注意多運動,這樣對身體有好處。
頸椎有病連著肺,胸椎有病連著胃!
頸椎、腰椎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當前對頸椎、腰椎發生扭傷,一般都按照常規的方法治療,頸椎有病治療頸椎,腰椎有病治療腰椎,但對頸椎和腰椎鄰近椎體的治療,往往被忽略了,而這恰恰又是治療頸椎、腰椎扭傷,提高療效的關鍵所在,作為醫者不可不知也。我治療過一位患有頸椎病和頭痛的一位男士,在治療頸椎及其相關的胸椎椎體時,竟使幾十年的頭痛,在無意中得到了治癒。這位男士,年輕時體質較弱,患有頑固性的頭痛,幾十年來,幾乎大部分時間頭都不停頓的疼痛,病症只能是輕重之分,覺睡不好時頭痛更甚,不吃上幾片頭痛片止痛,根本無法入睡。為了治病跑遍了全市的各個醫院,但都以病情診斷不清而無法治療,因此,始終靠止痛藥來維持。這位患者剛開始來我處診病時,我認為,頭痛應該是個很好治癒的疾病,因為這些年來,有諸多患有各類頭痛的患者來診,基本上治一個好一個,毫無“漏網之魚”,屢試屢驗。但為這位男士治療頭痛,總的來說好的時候少,不好的時候多,治療的當時,頭痛的病症還可以得到緩解,但好景不長,接著,又開始疼痛不止。
這位男士治療時曾提示過我,他的頭痛是因為頸椎病引起的,聽後我並沒在意,根據我的臨床實踐認為,他提出這個觀點沒有道理。但在為他運用經絡調整法和整脊療法,治療頭痛病症的同時,也非常注意頸椎錯位的復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頸椎椎體恢復的很好,錯位的椎體基本復位。按他講的道理,頭痛的病因在頸椎,頸椎錯位的椎體已經復位了,頭就不應該再疼了,結果事與願違,頭部還是照疼不誤,這證明頭痛不完全在頸椎,一定另有它因,需要探討新的治療點。有一次我為他再次治療檢查頸椎時,無意中發現胸椎的第一、二椎錯位,當時我想,胸椎這幾節錯位是不是與他的頭痛有關?於是就按照我的這種假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復位治療,錯位胸椎的第一、二全部復位。至從錯位胸椎復位開始,這位男士頭痛就好多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即使偶爾發生頭痛,病症也減輕不少,隨著不斷的治療,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多年來頑固性的頭痛恢復了正常。因為有了這一次治療頸椎和胸椎的經驗以後,發現很多患有頸椎病、腰椎病的人,在頸椎以下、腰椎以上相連線的椎體上,均存在著錯位,因此,得出一條重要結論:頸椎有病連著肺,胸椎有病連著胃。
這句話講的是什麼意思呢?頸七椎向下相連的是胸椎的一椎、二椎,這兩個椎體與肺相通,是通往肺的通路,當頸椎扭傷一定牽連到胸椎的一、二椎;腰椎向上相連的是胸十椎、十一椎、十二椎,十一椎、十二椎與脾、胃相通,是通往脾胃的通路,當腰椎扭傷一定牽連到胸十、十一椎。如此看來,我們在對頸椎錯位治療的同時,要顧及到胸椎的一、二椎的檢查和治療,腰椎錯位的治療,要顧及到胸椎的十、十一、十二椎的檢查和治療,與頸、腰椎相連線錯位椎體的治療,即是對本病的恢復起到治療作用,同時,也有利於頸、腰椎的治療。這些與之相連的椎體錯位,患者也一定會出現相聯絡臟腑的病症反應。以上對頸、腰椎檢查方法,對病症的判斷,以及治療的範圍,做為醫者不可不知也。
又有一位女士,因雙手發麻來診。按經絡上講,手指的哪一指發麻,應與相對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但兩隻手的手指全麻,病因就不一樣了,應該與頸椎椎體的錯位有關。於是,我按照整脊復位法,檢查她頸椎排列的形態。檢查頸椎排列時,發現頸椎第六椎椎體向右側凸起,凸出的這一椎體無疑是手指發麻的病因。根據發麻的病因,採用整脊復位的方法,將錯位的椎體復位,僅幾天的復位治療,錯位的椎體就復位了,結果發麻的手指變化不大。錯位的椎體已經歸位了,病症為什麼沒有大的好轉呢?這說明對病因的判斷有誤。接著再次檢查病因,順著頸椎向下檢查胸椎時,發現胸椎的第一椎體向右凸出,胸椎第二椎體向左凸出,其他胸椎排列正常,在檢查胸椎中發現了新的情況。根據檢查出來的病因,採用整脊復位方法,對胸椎錯位的椎體進行復位,僅經過五天的復位治療,胸椎錯位的椎體復位了,兩手手指也不再發麻了。
透過臨床看到,頸、腰椎錯位,只是頭痛或者是手麻病症其中的一個病因,但絕不能忽略頸、腰椎之外的病因。從十二經筋在人體的分佈上看,胸一椎至十椎的周圍佈滿了肌組織,其中斜方肌是肌組織當中一塊較大的肌肉,它分佈在頸椎的兩側,胸椎上部的兩側以及肩部(腰部亦與此相同),這些肌肉、肌組織也要依靠氣血的供養,維持肌肉、肌組織的運動功能。胸椎的每個椎體,均與臟腑相通,是通往臟腑併為臟腑提供氣血的通路,當胸椎第一、二椎體發生了錯位,必然造成通往頸椎,肩膀的經脈執行受阻,氣血迴圈不暢,影響對頸椎和胳膊等部位的供血,導致通往頭部和肩部經絡受阻,血液迴圈不暢通,因而在頭部出現疼痛和胳膊發麻的病症。當錯位的胸椎經復位治療,一旦復位“開閘放水”,經脈通暢,活血化瘀,就迅速的滿足了頭部和胳膊缺血的需要,使頭痛和手指發麻的病症及時得到恢復。胸十椎:腎臟先天本,睪丸卵巢和子宮;腎炎腹脹疲勞症,生殖炎症,糖尿病。胸十一椎:膀胱輸尿管,腎區疼痛排尿異常;溼疹癤子面板病,尿路結石胰腺炎。胸十二椎:肝胃亦連腎,淋巴迴圈小腸中;尿路結石和腹瀉,肝胃疼痛胰腺炎。
頸椎下端和腰椎上端的這些部位,往往是在臨床中被遺忘的角落,所以,既影響頸、腰椎的治療,也影響與之相連病症的治療效果。醫者在治療頸椎腰椎的同時,一定要檢查鄰近胸椎椎體的排列狀態,頸椎的治療要注意到肺(胸一、二椎),腰椎的治療要注意到胃(胸十、十一椎),這是治療頸椎腰椎病症的關鍵。脊椎復位是解決椎體錯位的一種科學的療法,它透過手指之間的合力,輕輕鬆鬆的就可以使錯位的脊椎歸位。所以,要恢復椎體的健康,醫者掌握整脊療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