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3日,隨著“砰!”的一聲槍響,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被自己的親信張奚若打死,躺在了白雪皚皚的大山之中,時年35歲,卻再沒有機會看到抗日取得成功。
在東北的戰場上,他曾經無數次戰敗敵方,開擴疆場,然而隨著環境的愈發惡劣,軍中之人竟然開始有人投敵,一次又一次,最終迫使楊靖宇陷入了絕境。
十分諷刺,在他犧牲之後,日偽軍卻還是不願輕易放過他,為了得知這位對手,在沒有任何糧食的情況下到底是如何生存的,他們竟然親手將他的胃劃開,看到僅僅是棉絮、樹皮、稻草之後,竟然還覺得不夠,又將其頭顱割下,遊街示眾。
直至中國的抗戰取得勝利,有一日本軍官回國卻當即崩潰了,他毒死自己的妻兒,留下遺書一封,剖腹自盡。猶記得遺書中曾寫道:“天皇陛下發動此次侵華戰爭或許並不合適,有楊靖宇這樣的軍人中國一定不會亡。”
那麼,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何楊靖宇會慘遭叛變?這日本高官又怎會做出攜全家自殺這般瘋狂舉動?
楊靖宇的革命之路
楊靖宇,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年幼喪父,由母親一人拉扯將自己和妹妹撫養長大,因為自小體格比較健壯,加之一身浩然正氣,所以經常幫撫同學。
在確山縣小學堂讀書的時候,經常會有兵痞過來欺負同學,那時候他就會站出來保護他們,儘管說在當時的強權之下,他的力量十分有限,但是他卻從來不會坐視不管。
後來“五四”運動席捲全國,不過年僅14歲的楊靖宇當即將自己投入到鬥爭中去,而在考入大學後,他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回確山縣領導了農民運動。
1927年,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領導了豫南農民起義,確立了我黨領導了的縣級人民政權,隨之受時局所迫,開始轉向地下工作,繼續同敵人展開鬥爭。
秋冬之際,黨中央將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他曾經三次被捕入獄,但是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卻從未屈服過,一直都在堅定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著努力。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楊靖宇接中央命令奔赴東北,參加抗日戰爭,隨後於次年他又成功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和敵人展開了60餘次大大小小的戰鬥,繳獲諸多武器彈藥。
1934年,楊靖宇號召16支抗日隊伍成立抗日聯軍總指揮部,指揮這些隊伍和日偽軍又展開了多次戰鬥,併成功將所活動區域擴寬至10餘縣,給日偽軍造成了極大威脅。
在全國抗日救亡高潮運動的鼓舞下,此後多年楊靖宇都帶著部隊與日軍侵略者進行對打,他以勢不可擋之力,帶領著將士們一次次的重挫敵軍,不僅僅是令無數日偽軍聞風喪膽,甚至在東北戰場也創下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黨中央獲悉楊靖宇將軍在東北的光輝事蹟後,更是當即致電表示慰問,稱其是不怕困苦,勇於奮鬥的典範,能在冰天雪地裡與敵人對抗7年之久,而對此盛讚,楊靖宇將軍也只是謙虛的表示,受之有愧。
慘遭背叛,戰局形勢愈發嚴峻
1937年,自盧溝橋事變後,中國就已經正式進入全面抗戰時期,而這一時間為了牽制日本關東軍入關,正面支援全國抗戰,楊靖宇曾率第一路軍和敵人展開了多次戰鬥。
那時候的日本一心想要入關,並將東北看做征服中國的第一個戰略基地,對於楊靖宇動搖了日偽反動統治的行為十分仇恨,為此不惜調集日偽軍6萬餘人對其進行討伐,由於此東北戰場的形勢變得愈發嚴峻。
在“反討伐”的鬥爭中,楊靖宇帶領將士們採用迂迴、伏擊等多種形式,與敵人進行苦苦周旋,而後又透過襲擊敵人隧道等一系列戰鬥,取得了一定性的勝利。
然而,就在時機剛剛得以扭轉之際,他手下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卻突然叛變了,帶著百餘人當即投靠了日偽軍,使得對方一下摧毀了東北抗聯的幾十個補給站,而這直接使得楊靖宇部隊陷入了形勢非常嚴峻的絕望境地。
而同一時間,為了徹底除去東北抗日聯軍這個心腹大患,日本侵略軍又從本土以及朝鮮調集了約40多萬計程車兵,志在包圍東北抗聯,他們透過各種形式的掃蕩,又下強令限制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意欲將其與東北抗日聯軍切斷聯絡,徹底困死東北抗聯隊。
為了更好地儲存軍隊力量,楊靖宇率領一路軍逐步向長白山叢林轉移,然而即使是這樣,日寇卻還是喪心病狂的每天出動多架飛機,進行低空掃射,甚至於日軍司令野富還準備親自參與“搜捕”行動。
這一邊,楊靖宇和將士們在冰天雪地的叢林間,過得十分艱難,他們沒有吃的食物,也沒有住的地方,但是卻仍舊錶現得非常客觀,有將士們甚至默默的講道:“以天為被,以地為炕,這森林是家鄉,樹皮就是食糧,能扛過去的....”
1940年1月,在成功攻下龍泉鎮後,楊靖宇組織軍隊向預定地點進行分散活動,只是在行軍途中,不幸被敵人發現,遭到了日寇猛烈的追擊。為了快速適應戰局,他不得不重新調集命令,取消直屬部隊的分散活動,以迷惑敵人。
2月1日,楊靖宇的警衛班班長張秀峰再度叛變,儘管說他和楊靖宇是十分親密的人,但是為了活命,他帶著9960塊大洋的抗聯經費還是選擇了投奔敵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良心,向日寇報告了楊靖宇部隊的行蹤。
得知這一情況,日軍即刻瘋狂地向抗日聯軍撲來,歷經幾次激烈的戰鬥,這一次楊靖宇的身邊只剩下了60多人,敵人已經掌握了最新情報,當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形勢也愈發 嚴峻,在這般危急的情況下,楊靖宇決定將部隊再次分開,由自己親帶幾名戰士,同敵人進行周旋。
他大聲地對大家說:“現在情勢十分危險,我們最好分開走。”聞此,戰士們當即拒絕道:“不,司令,我們活或是死都要在一起,和那些狗日的拼了!楊靖宇靜靜地看著遠方,沉思了片刻,而後又堅定地大聲說:“就這麼決定!死在一起有什麼好,多活一個人,就多一份革命的力量。”
分頭行動後,楊靖宇帶著僅有的那幾名戰士和敵人玩“捉迷藏”,他們一直在尋找著合適的機會試圖突圍,遺憾的是,在敵人猛烈炮火的襲擊下,一直未能如願。
隨身攜帶的糧食已經不多,若是再這般拖下去,勢必會導致戰鬥力大大減弱,僅存的兩名戰士請求下山尋糧,以此來支援戰鬥,只是最終很不幸還是被敵人發現了,這一次茫茫的大山中只剩下了楊靖宇一人。
日寇始終沒有撤離,他們守著這片山,一直還在繼續著搜查行動,而另一邊楊靖宇將軍一人在這座雪山中已經整整呆了5天,天寒地凍,他卻沒有一點吃的,更沒有機會停下來歇一歇,拖著一雙凍僵的雙腿,每天都在試著移動。
楊靖宇不幸最終犧牲
1940年2月,趙延喜和同村的幾名農夫一起準備到山上砍點柴過冬,他們緩緩的走著,快到山腳下的時候就看到了有很多日本鬼子在巡邏,同村的農夫尚且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趙延喜就低聲說著:“他們是為了抓楊靖宇的!”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趙延喜一行人特意避開日軍,抄小道上了山,走著走著,只見拐角處有一人突然竄了出來,還未反應過來便當即癱坐在地上,見到他們從懷裡掏出了最後一些銀錢,希望他們能帶些食物和衣物上山。
眼前的人正是楊靖宇,只一眼趙延喜就認了出來,看著他手上、臉上那些凍得發紫的凍瘡,還有那破破爛爛掉著棉絮的衣裳,他嘆了一口氣說道:“你還是投降吧,有很多日本人在抓你!”
聞此,楊靖宇用著微弱但又堅定的聲音對他講道:“我是中國人哪,不可能會去做這樣的事,若是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人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後來趙延喜答應會為楊靖宇將軍送一些糧食,但是誰也不曾想到,為了自保,轉過頭來他當即就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日寇,使得楊靖宇再次身陷重圍。
這一次,獲得了具體的位置後,日本再次派出了大量士兵進山搜尋,由於長白山太大,他們甚至還加派了人手,而隨著搜捕行動的不斷展開,楊靖宇的藏身之處似乎愈發明瞭了。
大批的日軍不斷逼近,楊靖宇深知自己再次被叛變了,他感到十分痛心,很難想象自己最為關心的老百姓竟然也選擇了叛變,他知道這一次或許挺不過去了。
在察覺到日軍已經靠近自己之後,他試圖拖著自己疲憊的身軀進行移動,但是好像仍舊無濟於事,因為此時的他雙腳已經被凍得沒了知覺,加上著了風寒,已經沒有太多力氣了。
抱著必死的決心,他準備進行最後一戰,待日偽軍到達之後,他率先出擊擊斃了幾個鬼子,而後進行了一場長達20分鐘的戰鬥,一時間整個山谷都是猛烈的槍擊聲。
而伴隨著胸口被打中的這一槍,這位鐵血英雄,最終倒在了皚皚白雪之中,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一致命一擊,卻是曾經抗日聯隊中的神槍手張奚若打的,他和之前的叛徒一樣,選擇了投靠敵人,拿下了楊靖宇將軍的命。
楊靖宇犧牲後被剖屍、遊街
待日軍確認被擊斃的就是楊靖宇時,不僅僅是內心感到十分興奮,還有著一絲絲的詫異,他們十分好奇,在這五天時間裡,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沒有任何補給的楊靖宇到底是如何生活的,憑藉什麼堅持了這麼久。
後來他們切開了楊靖宇的胃,發現已經變了形,且裡面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三樣東西,棉絮、稻草還有樹皮。
這樣的一番民族之氣,不由得讓日本高官岸谷隆也感到由衷欽佩,他當即表示:“雖為敵人,但是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這是大大的英雄!”然而,這不過也只是片刻前的感動罷了。
待至第二日,為了慶祝終於拿下了楊靖宇,日偽軍當局當即下令割了楊靖宇的頭顱,將其裝到木箱之中游街示眾,殘忍的小鬼子們喪盡天良,即使是對他遺體也不放過,自顧自的以為這樣就可以進行一系列極具權威的震懾活動。
然而,即使小鬼子一路進行演講,卻還是抵不住底層百姓對他們赤裸裸的痛恨,所有人都清楚失去這樣一位抗日英雄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恨不得將小鬼子凌遲處死。
不久後,日偽軍再度將楊靖宇將軍的屍首帶到了“新京”,在這裡日本關東軍中將吉岡安興奮地向傀儡皇帝溥儀報告,說是楊靖宇已死,這下偽滿洲國又消除了一大禍患,可是待上面問起抓到了土匪幾人時,他卻瞬間沒了底氣。
事實上,若是沒有內線,沒有一再的策反,甚至於楊靖宇本人他們都抓不到,還敢多說什麼呢?幾經躊躇過後,他緩緩的說道:“還是有的,只是不是很多。”而這也足以從側面彰顯當時的東北抗日聯軍到底令敵人有多畏懼。
日本高官回國,攜妻兒一同自盡
在“慶功會”乃至遊街示眾舉行完畢之後,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但是事實真當如此嗎?成功地將楊靖宇殺害後,日偽軍都為之感到十分興奮,然而有一個人卻剛好與之相反,他不僅僅是踹踹不安,甚至還感到有些恐懼。
從楊靖宇被殺,被施以酷刑之後,日本關東軍討伐隊的司令野副昌德就一直表現得十分憂慮,尤其是看到對方的胃被切開,頭顱被割下後,更是寢食難安,時不時的就會做做噩夢,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十分頭疼。
而為了幫助自己的頂頭上司處理解決好這個問題,岸谷隆就開始著手命人尋找楊靖宇的遺體,想要給其全屍安葬。
那時候他們不僅僅是又將楊靖宇的屍身挖了出來,甚至還找了一塊木頭,請縣城最有名的木匠,一夜之間雕好了楊靖宇的頭顱,與其屍身埋在了一起,而後還用榆木做了一塊石碑,在上面寫下了“楊靖宇之墓”幾個大字。
岸谷隆自以為這樣一番行為,就可以洗刷自己的罪孽,幫助自己的上司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然而伴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被打得節節後退,他開始感到了一絲恐懼。
1945年,持續八年的抗戰終於到了勝利的那一個時刻,同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佈投降,而後在投降儀式舉辦過後,在中國境內的日軍悉數撤離。
備受良心指責的岸谷隆,回國後沒多久,就當即毒死了自己的妻兒,留下一封遺書剖腹自盡了,在遺書中他曾這樣寫道:“天皇陛下發動的這場戰爭,現在看起來不大合適,有著楊靖宇這般的戰士,中國是不可能輕易的被任何一個國家打倒的,更不會輕易亡國。”
楊靖宇屍身被重新安葬
在日本宣佈投降後,由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濛江縣構建了新的民主政府,並隨即開始籌備為楊靖宇將軍進行重新安葬,之後副縣長張匯東同志主持召開了各屆代表座談會,動員大家為楊靖宇將軍重新修墓。
群眾們對於縣政府的這一決定都非常支援,於是大多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待修墓經費解決後,買棺木、選墓地這樣的準備工作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後來李咸陽老先生還在磨好的石碑上用楷書寫了碑文,即為“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幾個大字。
1946年2月23日,彼一時楊靖宇將軍已經殉國七年,遼寧省政府特意召開了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省主席張學思發表講話過後,有很多楊靖宇支隊以及抗聯的老戰士在他的墓前傾訴自己的思念以及崇敬之情,不久後他們槍決了告密者趙喜廷,告慰樣楊將軍的英靈。
同年5月7日,《解放日報》刊登了《楊靖宇同志》一文,向全中國的父老鄉親們介紹了楊靖宇同志的英雄事蹟。
實際上,在楊靖宇同志犧牲後,我黨和人民一直沒有忘記尋找楊將軍的頭顱,尤其是待國民黨在長春的統治岌岌可危之後,我黨更是將尋找楊將軍遺顱之事,當成了一件大事。
1948年,我黨有一地下工作人員李廣德,在做日本酒保生意的一個日本人鈴木那裡,打聽到了當年有一顆抗日聯軍的頭顱被在了關東軍的醫務部。
這一時間,當初的關東軍醫務部早已不復存在,李廣德帶著一眾地下工作人員,在長春尋找了很久卻還是沒有找到一絲線索。
很偶然的一次,李廣德聽自己的老同學劉亞光說,當初日本關東軍醫務部的東西多被拉出來放在了長春醫學院,也因此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準備前來看看。
在長春醫學院,經過幾天的查詢,李廣野和劉亞光終於在一堆廢棄的醫學器材找到了楊靖宇先烈的遺首,那是一個長約8寸多,高約1尺7的玻璃圓缸,裡面盛著福爾馬林藥水,有一顆頭顱正安詳地睡在裡面,封蓋上面貼著一張白紙條,字跡難辨,但是推測是楊靖宇。
同年10月,長春解放,李廣德同志親自將其護送至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長春辦事處,而後松江軍區又派多名戰士將其轉至吉林,最後於12月25日進入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經由原遼東省人民政府建工設計,歷時三年,通化市建起了一座琉璃建築群——靖宇陵園,隨後在楊靖宇列烈士殉國18週年的那一天,中共中央公祭安葬楊靖宇大會在靖宇陵園舉行,這一次追悼大會全國各界有9000餘人參與。
縱觀楊靖宇將軍的一生,一直都在為著中國的革命事業奮鬥,儘管他出身貧寒,但是卻還是很小就開始投身革命,不僅僅是抗擊北洋軍閥,甚至後來在東北戰場上更是將日寇殺的片甲不留,在環境那般惡劣的情況下,卻還是可以與之對抗8年之久,耐力絕非一般常人能及。
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信一再叛變,也或許戰局形勢也會有所轉變,不管是程斌還是張秀峰等人,他們曾經都是楊靖宇極其信賴的人,也因此楊將軍從未對其有過設防,只是天下並非所有人都一樣,僅僅是為了苟且偷生,他們就可以將楊靖宇的藏身之所據實已報,當真是人心險惡。
當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持續了整整八年,而正是因為有像楊靖宇這般的烈士勇敢無畏地往前衝,才最終使得日軍繳械投降,他們都是中國的英雄,應一直被人們牢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