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場景之一。
當一個人出現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突發情況時,如果剛好有醫生在,就會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將患者從死神的手中搶救過來。
不過,即便大家都對人工呼吸有過片面的瞭解,但其實對其的操作和原理並不清楚。
那麼問題來了,人工呼吸到底是向著患者口中吹氣還是吸氣,原理又是什麼呢?
要知道,人的全身各個器官與組織,特別是心臟和大腦需要不斷地供給氧氣,如果中斷供氧超過3-4分鐘左右,就會對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患者也會因此而死亡。
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比如患者觸電、溺水、突發心腦血管病之後,一旦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搶救措施就是給患者提供氧氣,迅速進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顧名思義就是指用人為的方式,向呼吸驟停的患者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患者最基礎生命的辦法。
可以說,人工呼吸就是用於患者自主呼吸停止時的急救方法。其操作就是向著患者口中吹氣,運用肺內壓和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別,讓患者獲得被動式的呼吸。通常在人工呼吸的過程中,往往還需要配合胸外按壓。
在臨床上看來,大家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多瞭解一些有關於人工呼吸搶救的措施,畢竟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有很多,我們都無法預料到下一秒將會遇到什麼事情。
既然如此,人工呼吸的操作方式都有哪些呢?
其實,在臨床上人工呼吸的辦法有很多,但最常見且好操作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類:
1、口鼻吹氣法
這種辦法操作十分簡單、普通人容易掌握,而且該方式的氣體交換量比較大,幾乎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無論是大人、兒童都能採用這種人工呼吸搶救。
在實施口鼻吹氣搶救的過程中,每分鐘需要進行14-16次左右,並一手按壓患者的胸部,幫助其進行呼吸。
不過在搶救之前,應觀察患者口中是否有異物,將其清理乾淨再開始操作;
2、俯臥壓背法
這種辦法的應用非常普遍和常見,但是在人工呼吸中卻是一種古老的辦法。由於患者取了俯臥位,舌頭能向外伸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所以救護人員不必專門處理舌頭,節省了操作時間,能夠儘早的進行人工呼吸。
不過,這種操作方式氣體交換量要小於口對口的吹氣辦法,但搶救的成功率相對較高一些。
特別是在搶救觸電、溺水的患者時,現場基本都用這種辦法。但是,如果患者懷孕,又或者是胸背部骨折,則不能採用該方式。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即便是學會了人工呼吸的搶救辦法,但自己並非是專業的醫生,且這僅僅只是救的辦法,在人工呼吸的同時,大家還需要立刻撥打120求救電話,交給專業醫生進行處理和治療,以免錯過患者最佳的搶救和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