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軍中模範——359旅
《南泥灣大生產》歌詞中有這樣幾句:昔日的南泥灣,遍地是荒山;今日南泥灣,陝北的好江南;又戰鬥又生產,359旅是模範。在抗日戰爭中後期,為打破國民黨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封鎖,減輕軍隊的供給困難,359旅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一邊在南泥灣搞生產,一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保衛黨中央,做出了出色成績,確實堪為軍中模範。
359旅是120師兩大主力旅之一,也是八路軍初期6大主力旅一支。
1937年8月,按中央軍委改編決定,由紅6軍團和軍總部特務團一部改編為359旅,轄717、718團。紅6軍團一部改為717團,另一部和紅軍總部特務團1個營的一部分合編為718團。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參謀長劉子奇、政訓處主任袁任遠。717團團長劉轉連、副團長陳宋堯、參謀長歐陽家祥、政訓處主任劉道生。718團團長文年生、副團長賀慶積、參謀長帥榮、政訓處主任羅志敏。
359旅改編後在120師編成內,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參與建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與第358旅主力接連收復7城,之後南出晉中,東進北嶽恆山地區,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轉戰於五台山,打了一系列如廣靈,靈丘和邵家莊、攻克原平那樣的漂亮仗。爾後開進陝甘寧邊區,擔負起了保衛黨中央的重任。1940年開赴南泥灣,開展大生產,創造了把荒無人煙的地方變成米糧倉的奇蹟,受到毛澤東、黨中央的高度稱讚。1944年11月上旬,359旅開始了萬里南征,衝破國民黨軍隊層層圍追堵截,跨越浙南、贛西、粵北再折回湘北,強渡瀏陽河,進入鄂南與新四軍第5師勝利會師。
359旅無愧於軍中模範,指戰員都是英雄好漢,湧現出來的英雄集體和個人數以千計。在該旅任過指揮員、後來成為開國將軍的有一大批,如: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等為開國上將,副政委王恩茂、遊擊第2支隊副司令劉轉連等均為開國中將。
1、光榮的歷史
359旅是由紅6軍團和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改編的。
紅6軍團是由湘贛地區紅8軍、16軍、18軍合編而成的。
1933年初,湘贛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以及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指示,作出了“關於‘三·一八’成立紅6軍團的決議案,號召全黨迅速執行這一決議,集中一切力量,為成立紅6軍團而奮鬥”(《檢查黨在二代會以後的工作和黨在1933年開端緊急戰鬥任務的決議案》中央湘贛省委1933年2月10日)。湘贛邊區黨政軍民,積極響應省委號召,踴躍參軍,支援紅6軍團成立。
6月中旬,紅6軍團成立。軍團共有16、17和18三個師。第16師是湘鄂贛的紅16軍改編的,師長高永生,政委溫錦惠,改編後仍留湘鄂贛根據地活動。第17師是由湘贛紅8軍改編的,師長肖克,政委蔡會文,政治部主任李樸。第18師是湘鄂贛根據地的紅18軍改編的,師長嚴圖閣,政委徐洪。改編後即南渡袁水,到湘贛根據地會合紅17師。當時,沒有軍團領導機關,第17師和18師由第17師首長統一指揮。6月18日,蔡會文、肖克將紅6軍團組成的情況,向中華蘇維埃政府項英代主席作了報告,但此時未正式使用紅6軍團番號。
1934年8月12日,在湖南桂東的寨前圩正式宣佈紅6軍團成立。根據7月23日《黨中央書記1934年8月12日,在湖南桂東的寨前圩正式宣佈紅6軍團成立。根據7月23日《黨中央書記處中革軍委給6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以任弼時、肖克、王震3人組織6軍團的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軍團長肖克,政委王震,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張子意。軍團下轄17、18兩師,17師師長、政委分別由肖克、王震兼任,政治部主任由張子意兼任;18師師長龍雲(因傷重改以曠朱權代理),彭輝盟任副師長,甘泗淇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譚家述為參謀長。軍團總人數為7800多人。
1934年10月,紅6軍團與紅2軍團在黔東地區會合,為開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而共同奮鬥。
紅32軍是由原紅9軍團改編的。
1935年6月,長征中的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8月,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決定分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抗日,原歸一方面軍建制的紅5、9軍團劃歸由張國燾率領的左路軍。9月,紅9軍團改編為32軍,軍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政治部主任黃火青。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抗日的路線,南下逃跑,陰謀分裂黨和紅軍,先後撤換了32軍的領導人,由李幹輝任軍團政委,朱明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經過朱德、賀龍等人的巧妙鬥爭,把32軍從張國燾那裡要歸了紅二方面軍。1936年10月,32軍隨紅二方面軍勝利長征到達陝北。1937年8月,紅32軍改為紅6軍團第94師。
紅6軍團部隊編為359旅,經過無數槍林彈雨考驗過、凝合而成的鋼鐵部隊,向世人昭示著:它一定可以勇往直前,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