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習慣之一:悠閒散步。
元代名醫朱震亨,有一個美譽叫做“朱半仙”。他的個養生達人,很注重生活細節,老家附近有條小河流,名為“丹溪”,他非常喜歡到附近散步,唱歌,垂釣。
後來,他乾脆改名“朱丹溪”,一直沿用終生。散步是一種放鬆,帶著愉快心情散步,更是一種享受。
科學家 愛因斯坦說,我生平喜歡步行,運動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詩人泰戈爾也說,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朱丹溪認為,適合自己的運動,是健康長壽的重要重要根基。
作為一個懸壺濟世的醫生,朱丹溪平日裡非常忙碌,治病救人,四處採藥,炮製方劑。不過,他的生活始終保持張弛有度的節奏,忙裡偷閒,就去放鬆放鬆。
那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清清亮亮,撥動琴絃,就是啟迪靈感的源泉。
2
喜歡之二:飲食清淡。
朱丹溪非常重視生活細節,對於飲食,他一生都非常重視。
他有一個重要的養生理念,那就是病後救治比不上病前預防。
養生,最終都是好習慣的培養。一個人如果平常不注意保養,生了病依賴藥物治療,往往就是捨本逐末,南轅北轍。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吃飯不僅是續命的基礎,還是延壽的緣由。
他把自己的經驗,一點一滴活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過了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鑠,聲若洪鐘;身輕如燕,健步如飛。
在那個年代,如此高壽屬於鳳毛麟角,周邊的人羨慕嫉妒恨,悄悄登門求教,問他有什麼養生秘訣。
朱丹溪說:“也沒什麼,飲食清淡,節制慾念,經常運動也就夠了。”
朱丹溪寫了一本書《茹淡論》,書中指出:食物有“出於天賦者,有成於人為者”兩類。
“出於天賦者”,指的是五穀雜糧或者瓜果蔬菜,本身散發著自然之味,酸甜苦辣,各有千秋。人吃了天然的食物,最是補益。
“成於人為者”,就是經過人烹調加工,加入了豐富多彩的佐料,改變了食物的原汁原味,變成刺激爽口的肥甘厚味,人吃了它們,就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久而久之,損害健康。
本來嘛,食物都有自己的四性五味,本色天然,各有各的妙處。
清清淡淡,益壽延年。
3
習慣之三:嚴格自律。
朱丹溪主張節制慾望。他認為,節慾是養生的一大精髓。不論是食慾,情慾,或者色慾,都應該嚴格約束,絕不能放任自流。
另外,他還反對服食所謂的“靈丹妙藥”,不迷信所謂的“神仙之方”。
朱丹溪認為,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要更加註重日常飲食,在這裡下足功夫,往往會收到神奇的養生效果。
他提出“節養”二字,作為延壽要訣。
朱丹溪指出,人到花甲後,精血俱耗,陰不足以配陽,孤陽幾欲飛越,平日無事已有熱證,象頭昏目眵,肌癢溺數,鼻涕牙落,涎多少寐,足弱耳聾,眩暈健忘……
最好的方法,就是滋陰。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要“會吃”。吃出營養,健康,長壽,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當然,會吃並不是多吃,善吃並不是能吃。
在吃的方面,一樣需要“節制”。
我們中國人常講一句話“有錢難買老來瘦”,就是一個例證。
情慾,就是不要想入非非,心存奢望。那永遠是自尋煩惱。
至於色慾,就是男女之間那點事,鴛鴦蝴蝶之類,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一言蔽之:適可而止,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