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很快要過去了,我給大家盤點下:全年表現最好的,是某X,漲幅超200%。有些小品種漲幅更嚇人,但現在大平臺都不讓國內韭菜入場,上車無門。馬斯克這位世界首富+第一網紅,也對某X活躍做出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
對了,馬老師最近還說,我要不要脫產做全職網紅?
上次官員逼他賣股票交稅/做慈善,他也是問,寶寶你們怎麼看?
多數粉絲投票說賣,他就真賣了手裡10%特斯拉股票,套現幾百億……合法的大眾投資品中,漲幅最高的是原油。年初油價只有48美元,到10月最高峰漲到85美元。但油價這輪行情不是年初開始的,從去年4月“負油價”事件開始算,這波一年半復甦行情,油價幾乎是從“不要錢”一路漲到80美元……
WTI原油現貨價格近兩年走勢可惜沒什麼能完美跟蹤油價的金融工具。次一級的工具,像赫赫有名的“坑貨”華寶油氣。去年“負油價”那會兒跌到只有2毛出頭,今年初回到3毛,10月漲到5毛,絕對漲幅130%,也是滿狠的。
華寶油氣近一年半走勢但原油畢竟不能做核心資產,很少有人敢重倉下注。原油好基友黃金,今年乏善可陳。
全年都在1700-1900美元之間來回震盪,沒有賺錢效應,乏人問津。把觀察週期拉長到10年,看得更清楚——
去年8月突破2000美元后,金價就跌落神壇,一直表現萎靡。
今年美股表現一如既往優秀,標普500漲23%,納指漲21%。
這幾年,我們總是又雙叒叕聽到美國三大指數再創歷史新高的新聞。
炒股玩的就是心跳,你老是單邊上漲,我覺得美國股民也挺沒勁的~
但中國股民玩美股有個先天不足,我們得先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就有匯率風險。
今年人民幣表現堅挺,到12月還在創新高。
這波人民幣行情和原油一樣,都受疫情影響。把2020年5月以來的走勢一起看,很明顯——
美國拼命放水救市,中國因為防疫做得好,沒有大水漫灌救經濟,人民幣自然堅挺。看2010年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後的長期走勢,會發現明顯有政策底和政策頂——
畢竟中美都是巨無霸體量,匯率波動不是開玩笑的,雙方都無法接受匯率持續單邊漲跌。
最近央媽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明顯訊號,這波人民幣升值行情,差不多到頭了。
只做國內投資的,匯率沒啥影響。
但對海外投資影響很大。
這一年半時間,人民幣升值11%,意味著一年半前換美元出海投資,光匯率就虧了11%……
不管買美股、港股、中概股、美國REITS、海外房產、香港保險……都承受了額外匯率損失。
但現在買這些,大機率能獲得額外匯率收益。
海外有美股這種“優等生”,也有港股和中概股這種“後進生”。
恆生指數今年跌14%,從過年高點算起,跌幅超20%,是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現最差的。
至於中概股指數,突遭政策全面打壓,戴維斯雙殺,年度最大黑天鵝,不提也罷……
還有,火了3年的港股打新市場,今年徹底涼了,只剩虧錢效應。
今年才後知後覺,衝入港股打新市場的,叫“飛蛾撲火”……
但普通老百姓主要投的,是國內三大市場:股市、債市、樓市。
樓市今年悽風慘雨,很多開發商撐不住了。
包括一線在內,越來越多城市房價出現下跌,甚至大跌,且成交低迷。
債市同樣是小年,乏善可陳。
股市方面,上證全年都在3300-3700之間震盪,上不上,下不下,尬。
滬深300跌4%,中證500漲13%,創業板漲15%。
整體上看,中小盤股走勢優於大盤股。
中證500一雪前恥,主要受益於資源股價格大漲。
創業板則主要受益於晶片新能源為代表的科技股表現強勁。
但去年抱團白馬行情中最炙手可熱的消費和醫藥,以及銀證保地基這些傳統低估板塊,還有很多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今年都乏善可陳,甚至迭創新低,虧到人三觀盡碎,信仰崩塌……
整體上看,今年A股缺乏增量資金,蹺蹺板效應明顯,不復過去兩年賺錢效應。
兩個鮮活指標:基金申購活躍度和新開戶股民數都在年初達到高點,之後一路下滑,最近又出現新基金募集失敗的新聞。
坤坤也從年初神壇跌落下來,被罵了一年“菜坤”……
只有可轉債市場算個小亮點,中證轉債指數漲了17%,但轉債入門和操作難度較大,比較小眾,賺到錢的人並不多。
所以綜合來看,2021年雖不至於像2018年那麼慘,但也只能算理財“小年”。
2022年,會是又一個“小年”還是“大年”呢?
世界執行的底層邏輯叫“動態再平衡”。
任何領域,都有看不見摸不著的“道”,在暗中週期性運轉。
但落實到理財領域,要做精細化預測,還是太難。
因為影響因素太多,測人心比測天體執行軌跡難得多,不確定性太大。
我只能用“道”的底層思維,結合只能參考但不能盲信的各種“技”,幫大家指個大方向。
某X
如果你還有“能力”上車,就要有堅定信仰。
沒信仰,建議別玩,未來波動會更大,更不可以加槓桿。
新興“共識”,總是會從小眾逐漸向大眾傳播。
100個人,可能原本只有2個有共識,逐漸擴充套件到有20個人知道,其中15個說你丫大忽悠,不當一回事,但有5個人被成功“洗腦”,擁抱共識。
此時,這個“共識共同體”規模就會暴漲250%。
對,250%……
供給不變(或增速極慢),但需求在持續快速增長,價格必會水漲船高。
價格上漲,產生賺錢效應,會讓更多人自願“洗腦”上車(增強迴路)。
這是最根本的底層邏輯。
但還有一個完全相反的底層邏輯(調節迴路),就是這貨太逆天,容易被搞。
所以不可預測的波動,會非常劇烈。
如果聽不懂我在說啥,別碰。
如果能聽懂,反問自己一句:我做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覺悟了嗎?
沒有的話,別碰。
原油
之前文章多次說過,我今年一直在減倉原油,直到10月清倉——
回頭看今年這幾次重大調倉,除了7-8月大幅加倉中概加早了,沒想到後面還能再跌那麼多,其他幾個都挺準的。
過去兩個月,原油、有色表現低迷,軍工表現搶眼。
如果還是現在這油價,我明年不會碰原油。
除非跌回50美元附近,我才會考慮重新開始逐步建倉。
黃金
原油有特別明確的經濟用途,所以油價的均值迴歸相對容易把握。
但預測黃金卻變得越來越難。
歷史經驗的參考價值越來越低。
主要是因為黃金工業屬性不強,投機和避險屬性較強。
因為某X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黃金在投機避險上的功能。
但黃金畢竟對人類有天然吸引力,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某X永遠無法取代的。
如果明年金價能回落到1500美元下方,我可能會考慮重新建倉。
如果繼續在1700-1900美元之間震來震去,就沒啥意思,畢竟黃金不生息,不漲就是虧。
你說,要是跌不下來,反而再度衝破2000美元呢?
破就破唄,反正投資機會錯過還會再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沒必要在2000美元上方接盤。
記住:原油和黃金永遠只能做點心,不能做主菜。
港美股
這個月我司開2022年策略研討會,對美港股爭議特別大。
我問:如果明年你只能在港美股中二選一投,你選哪個?
結果一半對一半……
投港股信奉的底層邏輯叫“均值迴歸”,是有歷史資料支援的。
港股連續多年“躺平”,表現糟糕。
恆生指數2014年至今走勢但恆指各個細分指數,現在基本都處於歷史低位,甚至極低位。現在入手港股指數,不一定是最好選擇,但大機率不會是最差的。港股都爛成這樣,再跌也跌不到哪去。下有“保底”,上呢?emmm……無論金融地產消費娛樂還是中概股,並沒有很多證據證明,明年港股很可能會有絕地反轉大牛市。但希望總是要有的,都衰了那麼多年,萬一明年真來一波預期差,表現強勁也不一定哇。投美股信奉的底層邏輯叫“強者恆強”,也有歷史資料支援。很多人都說美股貴,主要是錨定思維,覺得一個股市連續十年一直漲,不科學,可不得泡沫橫飛?
美股標普500指數2010年至今走勢
沒錯,美聯儲持續放水,的確推高了美股估值,有高風險的一面。
但過去10年,標普500成分股EPS(每股收益)增長也很強勁,比美國M2增速還高。
也就是說,美國這些吸引全球資本,收割全球消費者的最牛公司的業績增長,比美聯儲放水速度還快!
結果就是三大股指一天到晚創新高,但美股整體估值並沒有貴到外太空。
基本面太牛,才是美股一直漲卻不崩盤最根本的原因。
目前看,這個底層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扭轉。
有人說,美聯儲明年肯定要加息收水啊,市場錢一緊,估值不得垮?美股還不危矣?
如果你把盈利持續增長因素考慮進去,就像你2000元上方買茅臺,雖然短期可能因估值回落套牢,但長期看,業績會逐漸把估值差填平,茅臺總能漲到3000,4000……
而且美聯儲老吃老做老油條,預期管理玩到飛起~
美股是美國人民命根子,不管通脹多嚇人,美聯儲都不太可能用過於激進的貨幣政策,直接引爆美股。
我掐指一算博弈大局,美國還有幾年老本可以吃,美股明年就崩的機率不大。
很多人以為,港股便宜,適合穩健型投資者,美股太貴,適合激進型投資者。
恰恰相反。
穩健型投資者,反而應該配置一點美股,激進型投資者,想博一個意想不到預期差,倒是應該多配一點港股。
中概股
上面對港股的預測,已表達了我對中概股的看法。
但不單獨說下,估計留言牆會炸……
(發了幾次沒推送成功,如果大家看到的是這一版,說明這裡一大段分析敏感了,大家自行腦補吧~)
顯然,中概股還沒到政策底。
政策底往往先於市場底。
這種政策預期,加上美國那邊還有集體退市的利劍高懸,2022年中概股,至少上半年,擺脫低谷,完全雄起的機率比較小,但很有可能出現階段性超跌反彈行情。
所以我的建議是:還沒建倉或倉位很低的,慢慢定投,用七步定投條件單,逢低多投,反彈少投。
倉位已經不輕的,不要再定投,直接設一個七步定投的網格條件單,趁著反彈機會,做做網格,降低成本,等待集結號響起。
樓市
就四個字:房住不炒。
多說無益,自己領會。
實在不懂,牆上交流。
轉債
轉債今年有點太熱,明年預期一定要降低,玩還是可以玩,但一定要特別注意風險。
A股
大家最關心的,應該還是A股。
我仔細想了下,能說的還不少,改天單獨開一篇吧。
總體上,我判斷明年理財市場,不會比今年再差到哪裡去,但也不會比今年好太多。
不要對明年太樂觀,也沒必要太悲觀,這種預期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