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第55軍撤編,王牌主力師第163師,為何劃歸第42集團軍?
國防大學老校長邢世忠上將,是一位經歷戰火考驗的沙場老將。1979年2月,邢世忠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任第55軍163師參謀長,見證了“王牌主力師”的誕生。
對越作戰期間,第163師殲敵數量位列29個步兵師之首。及至1985年10月,第55軍撤編,第163師劃歸第42集團軍。大家可能殊為不解,第55軍戰績沒得說,為何卻被裁撤?第163師又為何劃歸第42集團軍?
圖|邢世忠
第163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3師,正式編成於1947年10月。該部主體雖然是地方部隊,可長期在熱河地區堅持鬥爭,得到東北軍區司令部的高度評價:“戰鬥情緒高,能吃苦。”
1948年3月,該部編為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3師。是年11月,瀋陽解放,宣告遼瀋戰役結束。當月,第11縱隊33師、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8師合編為第48軍144師,下轄第430、431、432團。
圖|瀋陽解放標誌著遼瀋戰役的結束
1949年8月,第144師奉命兼瑞金軍分割槽。1950年11月,第144師免兼瑞金軍分割槽並奉調入粵,遂行剿匪任務。此時,第48軍對144師進行了調整:
第142 師424團劃歸第144師,改番號為第430團,原第430團調入第142師。
值得一提的是,原第142師424 團是享譽全軍的“紅一團”。該團為我軍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之一,誕生於“三灣改編”,時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號稱“天下第一團”。
圖|第163師“紅一團”
1952年3月,第48軍撤編,軍部改為第21兵團部。隨即,第144師轉隸第21兵團。同年10月,第21兵團縮編為軍,番號為第55軍,第144師番號不變並增編師炮兵團。
及至1970年1月,第144師改番號為第163師,下轄第487(即“紅一團”)、488、489團及炮兵團,並由“紅一團”出身的邊貴祥主政該師。1979年2月17日,第163師隨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迎來了高光時刻。
圖|邊貴祥(原第163師師長)
根據廣州軍區和軍部的戰前部署,邊貴祥率部越過邊境線,殲滅越南諒山省重鎮同登之敵。同登守敵是越軍第3師“英雄團”第12團、地方部隊、炮兵、公安軍,合計5000餘人。
邊貴祥打的就是精銳,同登一戰斃敵2387人,俘敵24人。2月27日,第163師打頭陣,沿同登至諒山公路向河內門戶挺進。至3月2日,第163師一直打到了奇窮河北岸。3月11日,第163師奉命撤軍,而越軍只敢遠距離尾隨而不敢輕易靠近。
圖|對越反擊戰歷史資料圖
第163師出國作戰24天,斃敵5293人,傷敵530人,俘敵38人,合計5861人,成為殲敵數量最多的步兵師,且敵我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2.64:1。戰後,第163師有4個單位、7名個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
第487團2營被授予“攻堅英雄營”榮譽稱號
第488團3營被授予“能攻善守英雄營”榮譽稱號
第488團7連被授予“能攻善守英雄連”榮譽稱號
第489團7連被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
第487團2連副班長王成富烈士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第487團2連衛生員呂志經烈士被授予“戰場救護模範”榮譽稱號
第487團5連班長馬旭旺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第487團2營副營長周元生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第488團1營步談機員陳日升烈士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第488團7連班長張春才烈士被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工兵營工兵連戰士葉建柏烈士被授予“捨身救戰友的好戰士”榮譽稱號
第163師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個人,同樣也是最多的一個步兵師。經此一戰,第163師聲名鵲起,成為我軍數一數二的英模單位。
圖|八十年代初期的我軍
進入八十年代,世界軍事強國無不向主打資訊化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方向發展,而我軍還有不少部隊處於騾馬化,且存在人數多、機構冗雜、多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不強等問題,不利於我軍現代化、正規化、機械化建設。
基於此,中央軍委於1985年6月拉開了百萬大裁軍的序幕,將35個野戰軍減少至24個,並進行合成集團軍整編。按照“裁新留舊”的原則,軍史不及兄弟部隊的第55軍被列入了裁軍名單。
10月,第55軍正式撤編,其所屬各師的歸宿如下:
第163師劃歸第42集團軍,下轄第487團、488、489團及炮兵團、高炮團,執行南方摩步師編制;
第164師移駐廣東湛江歸41集團軍,執行乙種師編制,於1998年轉隸南海艦隊,改為海軍陸戰隊168旅;
第165師撤編,其所屬第493、494團番號得到保留,並調入第164師戰鬥序列。
由上可知,第55軍的王牌主力師劃歸第42集團軍。對此,筆者竊以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降低換防成本
1985年6月,百萬大裁軍之際,中央軍委擬裁撤第42軍保留第55軍。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老將軍的指出,第55軍部署在粵東的潮安、普寧、惠來、揭陽一帶,位置相對於第42軍比較偏,建議保留第42軍。
圖|廣東省地圖
第42軍駐防惠州至廣州一線,交通條件自不必說,關鍵經濟發達,便於軍隊建設發展。是故,第55軍被列入裁軍名單。換言之,保留第42軍就是為了降低換防成本,進而依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輻射全省,實現海陸兼防的戰略目的。
二、第42集團軍是廣州軍區的一面旗幟
第42集團軍其前身部隊第42軍,早在解放戰爭時期就以能征善戰享譽全軍,,首任軍長是一代名將萬毅。建國後,第42軍參加了抗美援朝,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在第二次戰役中,差一點搶了老牌主力第38軍“萬歲軍”的名號。
圖|第42軍某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歸來
1979年對越反擊戰,第42軍打頭陣,攻破越軍王牌第308師的防線,一舉追過奇窮河,兵鋒直指河內。第42軍無論是戰績還是戰鬥力,都是廣州軍區的一面旗幟,第163師劃歸該軍於情於理都說得通。
1993年3月,第163師“紅一團”骨幹,參與組建駐港部隊,後於1997年7月迎來另一高光時刻:見證了香港迴歸祖國。1998年11月,我軍著手進行體制編制改革,第163師組建了高炮團、裝甲團。
圖|第163師退伍老兵
2013年,第163師進行“師改旅”,改編為機步第163旅。2016年軍改後,廣州軍區撤編,機步第163旅隨部轉隸南部戰區陸軍,後改為某部合成旅,這也成了第55軍為數不多的火種之一……
參考資料: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史沿革》(君威·〈軍事史林〉);
[2]《中越戰爭十年》(閔力·四川大學出版社);
[3]《揭秘鋼鐵部隊:陸軍第42集團軍紀實》(中國軍網);
[4]《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作戰總結匯編》(第55軍司令部);
[5]《1979: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鄭海天·〈史林〉);
[6]《鐵甲雄風——記探某攻堅戰中的我軍坦克兵》(殷傑·〈坦克裝甲車輛〉);
[7]《疆埸碧血——陸軍163師79年越戰實錄》(戴倫喜·香港利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