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一定不要對別人隨便加以評判。一個人畜無害的外表之下,藏著的可能是毒蛇猛獸;一個溫柔寬厚的形象之下,可能隱藏著一個殺伐果斷的冷血美人。
兒子從軍營回來之後,帶回來一堆獎項和證書。他是一名退伍偵察兵,跟母親炫耀自己的槍法精準。可母親聽後微微一笑,與之侃侃而談與槍械有關的知識。兒子聽後十分驚訝,細問之下才知道,自己的母親竟然是王牌特工!
生活的平淡衝散了戰爭的氣息,拂去歷史的塵埃,這位偵察兵才恍然發現,溫柔慈祥的母親當年竟進行著如此偉大的事業。
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
偵察兵的母親名為鄭少儀,原名為李振芳。鄭少儀於1920年出生於江蘇揚州,是一個溫婉柔軟的江南女子。她的家境普通,父親是一家雜貨鋪的工人。靠著父親微薄的薪水,一家八口人過著節衣縮食的苦日子。
鄭少儀年幼時期,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救國思想。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和新思想開始在青少年群體中廣而傳播,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爭相學習新思想,爭做挽救國家和民族的新青年。
鄭少儀的父親是一位少有的明白人,他並非是一位重男輕女的迂腐父親,他覺得在如此動亂的世道之下,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因此,在家人的支援下,鄭少儀有了讀書學習的機會。
那時,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教授新學了,鄭少儀所在的學校就有共產黨創辦的組織,名為“晨鳴社”。
晨鳴社存在的意義是宣傳新思想,聚集先進青年,開展社會活動。在跟晨鳴社接觸的這段時間裡,鄭少儀的思想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
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之中。揚州淪陷,學校被迫關門,學生們無奈停止學業。此時,鄭少儀已經17歲了。看著身邊的少男少女們都奮起反抗,她也有了強烈的革命意願。
多年的文化積累,讓鄭少儀具備了獨到的眼光和視角。她去不了延安,那就在揚州當地開展演講、文藝匯演等方式宣傳抗日思想。在她的努力之下,她身邊的同學和家人紛紛被感染,都加入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工作中去。
光榮入黨,成為特工
鄭少儀與共產黨的緣分,多虧了父親的推動。當年,鄭少儀的父親李直明與兒女們一起參加革命運動,但在一次活動中不幸被捕。
在關押的監獄中,他遇到了一位共產黨地下黨員夏嵐。夏嵐這位同志即便身在監獄,也依舊積極宣傳抗日思想,鼓勵大家振作起來。在夏嵐的引導和激勵下,李直明的鬥志也再度被燃起。
在與夏嵐交流的過程中,李直明提起了那個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女兒。夏嵐聽著李直明眉飛色舞的講述他女兒的先進事蹟,不由得對這位先進的女青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出獄後,夏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聯絡鄭少儀。
接到了共產黨的邀約,鄭少儀十分激動。她與同志們一起在社會上發光發熱,在多次艱難的任務中表現優秀,最終順利透過組織的考驗。不久後,鄭少儀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夏嵐的特工經驗豐富,眼看著鄭少儀姿色秀麗,頭腦機敏,夏嵐便產生了將她培育成一個特工的想法。隨後,夏嵐便將鄭少儀送到了第二縱隊政訓處當政訓員。
鄭少儀讓黨內人士對她刮目相看,源於一次情報工作。那一年,她還是個20歲的小姑娘。她馬不停蹄送來的情報,促成了那場戰鬥的重大勝利。
王牌特工鄭少儀
上世紀三十四年代,蘇中地區有四股勢力,力量最強大的是日軍,其次是國民黨韓德勤的隊伍,第三是地方實力派“二李”的隊伍,第四是才是新四軍。
新四軍為了能在蘇中地區站穩腳跟,陳毅決定爭取“二李”與新四軍站在統一戰線。但要想爭取到這支隊伍,新四軍一定要把他們征服。
1940年5月,韓德勤部隊允諾給“二李”許多好處,讓其攻打新四軍。二李覺得新四軍力量弱小,不足為懼,便接了韓德勤給的好處,開始制定作戰計劃。
那天中午,身為中尉的鄭少儀被勤務兵喚醒,喊她過去領餉。她很納悶,國民黨向來喜歡拖欠軍餉,但為何今日突然提前發餉?難道是提前開戰?
思及至此,鄭少儀趕緊出去檢視情況。她若無其事的問了勤務兵,是否提前開戰。得到肯定答覆後,鄭少儀又以職務之便跑去作戰科要求檢視作戰計劃。掌握到如此明確的資訊之後,鄭少儀一刻不敢耽誤,立馬跑出去傳遞情報。
跑過一個又一個村莊,趟過一條又一條河流,等她到達新四軍駐地的時候,她渾身泥濘,十分狼狽。在新四軍哨兵的引導下,她見到了彭德清,隨後便上氣不接下氣的將二李攻打新四軍的計劃全盤脫出,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隨後,新四軍立刻整頓防禦工事,迎接二李的進攻。還好,郭村保衛戰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
葉飛向陳毅報告這次戰鬥的時候,對鄭少儀的貢獻讚不絕口。陳毅聽完後不禁讚歎:“鄭少儀真是個王牌特工!”
建國後,鄭少儀在黨內擔任重要職務。雖身居高位,但生活簡樸。對子女,她從不說當年的榮譽。若不是兒子詢問,他們或許永遠不知道母親竟有如此光榮的過去。
小結:
鄭少儀的前半生奔走於烽火一線,後半生身居高位但生活低調,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作風。她嚴於律己,也嚴格要求子女。2002年10月,鄭少儀走完了自己光榮又低調的一生。
和平年代的安逸淡化了革命歲月的烽火痕跡,但當年那些為了祖國革命事業不懈奮鬥的英雄兒女們,永遠不會被歷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