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國恥,如今時間過去了84年,很多人回顧那段歷史依然感到憤怒和迷惑,憤怒的是30多萬中國人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被無情屠戮,迷惑的是,為什麼那個年代的日本人會泯滅人性?為什麼他們會幹出如此反人類的暴行?
我查閱了很多史料,終於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01
野獸般的軍隊
如果你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你永遠都不會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與其說是人類,倒不如說就是一群被洗了腦的野獸。
首先是士兵培養方面,一個年輕的日本士兵加入軍隊之後,軍官會用野蠻的斯巴達方式來進行培養,體罰、折磨、高壓是常見的訓練狀態,上級可以隨意的對士兵進行施暴和羞辱,比如毫無緣由的用鞋底打臉打得血流滿面,再比如讓士兵在烈日底下長跪三天三夜,甚至還有日本軍官用囚犯當靶子,讓日本士兵進行活體打靶訓練,在這種環境下訓練出來計程車兵,內心早已扭曲,所謂的人倫道德在他們眼裡早已沒有了束縛的意義。
然後就是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思想,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基本全部都被軍國主義洗腦了,所謂的侵略在他們眼裡是至高無上的“聖戰”,而且不僅是日本軍人這樣想,日本國內的老百姓也這樣認為。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一對日本年輕人剛結婚,丈夫在度蜜月期間發現上戰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只想和妻子一起好好生活,所以他私下裡和新婚妻子說明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想到他說完的第二天,妻子就自殺了,妻子在絕筆信中寫道:“如果因為我影響了你上戰場的決心,那我現在就可以去死。”這件事情之後,這位日本人變得心理極度扭曲,在戰場上開始肆無忌憚地進行殺戮。
所以,日本軍人之所以會在南京城進行喪心病狂的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歸根到底是因為日本對軍人的培養,他們培養出來的就是一群殺戮的機器,一群狂暴的野獸,而不是一支軍紀嚴明的現代化部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還對戰爭行為進行激勵和獎賞,每當戰役開始,為了激發士兵的鬥志,日本軍官可能會對士兵許諾:進城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然後在城破之後,還會放縱士兵闖入民宅掠奪財富,對士兵的暴行沒有任何約束。
再加上很多日本士兵在南京大屠殺之前,擁有長達數月的戰場經歷,每天睜開眼就是炮火和屍體,又長期和妻子分離,所以很多日本士兵在進入南京之前內心就極度壓抑,一旦有了發洩的出口,他們就會如同狂暴的怪獸一般,衝進當時中國的國都。
02
蔣介石的戰略失誤
蔣介石作為當時中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者,“南京大屠殺”的爆發,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什麼?因為1937年夏天的時候,當時中國東北淪陷,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佔領平津,並時刻準備著全面吞噬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即便是一直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7月17日他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雖然全國開始統一戰線,但對於如何抵禦日本的入侵,一直存在意見分歧。因為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軍隊想要全面佔領中國,都是由北向南,從華北大平原南下一波平推,無論是蒙古南侵還是明朝朱棣起兵,或是滿清入關……走的都是這條路線。
我找了張華北的地圖,大家一眼就能明白,一馬平川的地形,根本無險可守。
無數歷史經驗證明,如果日本背靠東北、華北,由北向南逐漸蠶食中國,中國最後的結局恐怕也不會比歷史上的南宋和明朝好到哪裡去。
所以當時國民黨內部有很多人是不願意與日本在華北決戰的。
陳誠表示:
日寇會在華北動用其優勢軍隊,沿平漢鐵路南下,直取武漢,不如擴大滬戰以牽制之,不如此則局勢會變的於我不利............. [陳城私人回憶資料1935-1944,民國檔案87年1期14頁]。
蔣介石本人則表示:
國軍不應該在平津以南的平原上尋機決戰,在那種地形上,日本人易於供應軍隊併發揮機動性和炮火上的優勢........ [蔣委員長指示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程潛修正戰鬥序列手令.37年8月3日]。
當時國民黨想的辦法是,在華北多地區騷擾日軍,迫使日軍分散,避免讓日軍從北方直插長江。而且,如果日軍佔領華北就不打了,那將是最壞的局面,因為中國不怕大打,就怕日本蠶食,假以時日,當日本消化了東北和華北,中日之間的實力對比將會更加懸殊,所以,一定要開闢一條新的戰線,強拉日本轉移戰略方向。
蔣介石選擇在上海開闢這條戰線,一直到這裡,蔣介石的選擇都還說不上錯誤,但錯就錯在,蔣介石天真的以為,上海有英法美等國的租界,又是國際大都市,一旦開戰,列強將會快速介入調停,自己只用在可控的範圍內打一場有限戰役就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這是一次嚴重的戰略誤判。
▲上海英法租界
因為當時的實際情況是,英法正被德國搞得焦頭爛額,注意力聚焦於歐洲大陸,根本無暇東顧,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甚至還在給日本賣資源賣軍火,他們怎麼可能為中國出頭?
所以,當蔣介石集中兵力準備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和日軍長江艦隊,並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的時候,立馬引發了日本的強烈應對。
雙方開始不斷地往上海增兵。
如果一定要分析雙方最初的心理,也許是這樣的:
蔣介石一邊增兵,一邊在想:“怎麼英法還不介入?”
日本一邊增兵,一邊在想:“怎麼中國還不退縮?”
正是由於中日雙方的誤判,再加上當時特殊的國際形勢,才讓淞滬會戰由最初的小規模戰役,打成了百萬規模的大會戰,
此戰被稱為 “東方絞肉機”。
僅上海這一座城市,中日雙方就投入了近百萬的兵力。
此次戰役,日本投入了8個師團,2個旅團,中國幾乎所有的軍隊都參戰了,包括川軍和滇軍,國民黨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其他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瘋狂湧入上海周邊。
具體有多麼慘烈?我舉幾個例子。
一、日本一個聯隊通常是3600人左右, 步兵34聯隊進入上海才2個月時間,傷亡3122人,傷亡率高達90%。通常來說,一支部隊傷亡率超過30%就是重創,傷亡率超過50%就是受到了殲滅性打擊,可淞滬會戰,日軍傷亡率達到90%還不能撤下來補給。
二、國軍一個師進入戰場,僅僅三四天時間就被徹底打殘,完全不成編制。
三、67軍全軍覆沒,軍長吳克仁殉國,一個軍徹底打光,世界戰爭史都罕見。
中國士兵白天進入上海戰區,很多根本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日本士兵晚上哭著給媽媽寫信,訴說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
戰爭慘烈到如此地步,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僅超出了日本的想象,也大大超出了蔣介石的預料。
此戰之前,從918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尚未遇到強有力的抵抗,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我們會在上海這個地方與它決戰,更沒想到這次戰役會造成日軍數萬人傷亡。
中國方面,寄希望國際調停的蔣介石大失所望,國民黨的精銳暴露在日本艦艇的炮火覆蓋之下,短短3個月時間,就造成了近30萬的傷亡,為日後的抗戰不利埋下了伏筆。
當日軍從金山衛附近登陸,蔣介石終於意識到:列強是不會管自己了。他下令全面撤退,但由於此前蔣介石寄希望於英法調停,戰役一直是打打停停,國軍將士士氣大受打擊,再加上全面撤退的命令下達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最後演變成了全面大潰退。
所以毫無疑問,“淞滬會戰”是蔣介石一次明顯的戰略誤判,不僅造成了精銳力量的損失,還直接影響了後續南京城的防禦部署,經此一役,遠東第一大都市淪陷,數十萬軍人陣亡戰場,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日本人的鐵蹄之下,日本人經過幾個月的苦戰,內心也憋足了一股氣,這股氣最終就被徹底的引爆在了南京城裡。
03昏庸的守城將領
本來,如果南京註定守不住,那就棄城組織老百姓進行撤離嘛,也不會出現幾十萬人被屠戮的慘案,蔣介石原本也不想守南京,當時他在召開會議討論南京的防禦問題時,大多數將領也認為部隊剛剛經歷失敗,士氣低落,而日軍士氣高漲,南京又沒有屏障可守,建議只做象徵性抵抗。
可正當此時,極度缺乏指揮經驗的唐生智竟然在此關鍵時刻利慾薰心,覺得這是自己一戰成名的機遇,大義凜然的對蔣介石說:南京是首都,是孫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怎能放棄?也許,蔣介石是被唐生智道德綁架了,不得不下令困守南京,也或許,蔣介石就是想靠南京保衛戰爭取德國和蘇聯的介入,總之,幾十萬南京軍民因為唐生智的愚蠢爭功行為,和蔣介石的用人不當,失去了最佳撤離的機會,一場必敗無疑的首都保衛戰就這樣開始了。
蔣介石留唐生智領11萬人守南京。
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
12月11日晚,蔣介石透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
12月12日,日軍突入中華門還未能深入,唐生智僅召集師以上將領佈置撤退。
12月12日晚,唐生智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
12月13日,南京城破,由於守將唐生智先行逃跑,沒能佈置詳細的撤退計劃,導致國軍很多中下層將領甚至都沒有收到撤退的訊息,在雨花臺與日軍死戰到底,至於平民,由於沒能組織有序的後撤計劃,更是死傷無數,一大批死於城內,一大批死於郊外。
更令人不解的是,為了扼守住長江天險,大批國軍在渡江的時候,受到了對岸國軍的炮火轟炸,大量軍人沉屍江底。
日軍進城之後,在南京展開了長達6個星期的血腥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
除了屠殺,日軍還對中國文化珍品展開了大掠奪,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更讓人氣憤的是,一些屠殺中國人民的日本戰犯,在日本被認為是“民族英雄”,至今依然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任人參拜,日本還篡改教科書,對他們的小孩說,日本是為了把中國人從歐美人的炮火中拯救出來。
而且,作為“南京大屠殺”的直接責任人,唐生智不僅沒能得到應有的審判,竟然還安然活到了80歲的高齡,著實是讓人意難平!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84年,很多人已經忘記了那段真實的歷史,他們搞不清楚為什麼有那麼多年紀大的人討厭日本人,他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大家都罵國民黨,甚至有很多人壓根就不瞭解我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不易。
從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事件、對越自衛反擊戰、改革開放、舉辦奧運、到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過數代人拋頭顱灑熱血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日來之不易的短暫和平。
我們每年都在12月13日這天進行全國範圍的祭奠,並不是因為我們心裡只有仇恨,而是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每一天都有老人逝去,也有嬰兒出生,如果我們不時刻提醒新時代的年輕人銘記歷史,那麼等到有一天。熟知這段歷史的中國人全部離去,這段飽含艱辛,鞭策我們不斷向前的往事,也會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