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以來財大氣粗的美軍在單兵武器配發的方面持有的官方態度比較放任,還真有那麼點“老子有錢就任性,你們無錢就認命”的個性。二戰時美國海陸空三軍將領和基層指揮官都比較注重士兵在武器選擇上的的個人習慣和意見,一般不會十分反對崇尚民主自由的美國大兵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單兵武器。造成這種士兵自選武器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美軍當時的單兵武器種類既豐富又種類齊全再者相對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的科技水平屬於先進行列,所以作為追求個性與榮耀的美國大兵在選擇單兵武器裝備時的選擇空間相對較大,如果不滿意,甚至可以自購武器裝備,軍隊可以提供相關保障和彈藥支援。
全副武裝的美軍二戰空降兵漫畫,注意其中一個留著個性的“莫西幹人”髮型
我特意整理了一下美軍二戰時期的主要單兵武器如下:
單兵自衛武器:主要是1911式點45口徑的勃郎寧手槍。這款手槍是二戰時期美國大兵普遍裝備的自衛手槍。這個M1911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有7發的彈匣供彈。它作為一款半自動手槍,特點是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效能可靠,問世以後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軍用手槍之一,反正我很喜歡它,你呢?
這款勃朗寧手槍生產於1911年,它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據說戰爭結束時,60%在法國戰場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後來廠家又在這款槍的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升級改進,主要的目的是使使用者感覺更輕便,更美觀和實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起初它作為自衛武器一般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級別使用,後來在前線尤其是太平洋戰場,面對日軍的刺刀萬歲衝鋒,許多士兵發現在來不及換彈藥和上刺刀的與日軍的肉搏戰中,如果使有一把m1911式手槍近距離射擊日軍,效果極佳,所以美軍士兵要求每人一把m1911式手槍,從而避免了很多無謂傷亡。到戰爭結束時,光在美國陸軍中就裝備了270萬把M1911手槍,這還不包括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手槍裝備量。
湯姆遜衝鋒槍是美國研製的第一種衝鋒槍,樣槍出現於1918年,由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生產,其最早生產型號為M1921型, 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7、M1928A1型和M1型5個系列。
湯姆遜衝鋒槍:這款衝鋒槍一直被認為是世界衝鋒槍元老之一,原來是用彈鼓供彈的,一度成為美國黑幫殺人越貨的標誌性武器,所以聲名狼藉,綽號“芝加哥打字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得該槍出現了轉機,軍方為了彈藥攜帶方便,把供彈方式改成了20發的彈匣。剛開始美國陸軍裝備了一部分,後來盟國法國、英國和瑞典都購買了一批和德軍的mp40衝鋒槍相抗衡,據統計戰爭期間美國的盟國政府共裝備該衝鋒槍達到了318900支,可以說這支槍在在二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美國的裝甲部隊成員,中下級軍官,以及車輛駕駛員等都需要一種火力猛尺寸小的自動武器,這個湯姆遜衝鋒槍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它一時成為搶手貨,再加上湯姆遜衝鋒槍火力猛、結實耐用的特點而深受美軍廣大士兵的歡迎,太平洋戰場上有很多集團萬歲死亡刺刀衝鋒的日軍都被他猛烈的火力給突突了,成為一具具死屍,這個戰鬥場景在華裔導演吳宇森拍攝的《風語者》這個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二戰時期美國陸軍步兵裝備最多的制式武器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國內喜歡叫它“大八粒”。這槍空重4.37公斤,美國大兵在行軍時,一般情況下先在彈膛內塞入一個8發子彈的橋夾,讓加蘭德時刻處於戰備狀態,兩支加蘭德步槍交替射擊完全可以壓制住日軍一個步兵小隊的火力。相比於日軍裝備的栓動式槍栓的三八大蓋和99式步槍,M1加蘭德屬於半自動步槍,它的射速比栓動步槍要快的多,所以美軍士兵需要攜帶更多的彈藥才行,還有就是這搶的準頭挺高射程遠,加上瞄準鏡完全可以當專職狙擊步槍使用。
加蘭德步槍手除了槍膛裡的8發子彈的橋夾之外,平時至少還會隨身攜帶10個橋夾(至少80發子彈),另外在揹包裡還會裝一些散裝子彈備用。
M1卡賓槍: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喜歡未雨綢繆的美國人鑑於戰爭中有許多非戰鬥人員並不需要像加蘭德這種大威力射程遠質量重的步槍,但是使用手槍又顯得威力不足,美軍開始著手研製一種介於手槍和步槍之間的新式防衛武器,這種時代和作戰背景下,M1卡賓槍應運而生了。
M1卡賓槍一種採用導氣式原理的半自動武器,採用15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300米。主要配裝後勤部隊和連排級軍官、通訊軍士,炮兵部隊,裝甲部隊等等。該槍的特點是後坐力小,質量輕,短小靈活,所以頗受美軍官兵的喜愛,有些美國大兵將其暱稱為“戰爭寶貝”。這款槍到了二戰末總計生產了625萬支,裝備量真的好大,我玩《使命召喚2》的時候,特別喜歡用這支槍殺敵。
M1半自動卡賓槍與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相比, M1卡賓槍的優勢有便於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攜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又比使用手槍彈要強得多。所以在二戰期間M1卡賓槍及其變型槍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步兵近戰武器,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將它稱為“為我們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最大因素”,這也是對這款槍最大的褒獎了。
M1903春田步槍:這款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也叫單發栓動式步槍,原型是德國的毛瑟步槍,這是美國人在取得德國毛瑟兵工廠的特許下,由美國春田兵工廠研製並生產,它也是美軍在一戰、二戰時期都裝備過的制式步槍。這型槍採用由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方式,用5發分離式的彈夾裝彈。由於精度高被改裝為狙擊步槍,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狙擊手使用的就是該槍。
M3衝鋒槍:綽號“黃油槍”,採用的口徑為11.43毫米,使用自由槍機式,實施連發射擊方式,沒有快慢機,機匣為圓柱形,採用鋼板衝壓而成,拋殼口有防塵蓋,採用伸縮式鋼絲槍托。透過更換槍管、槍機和彈匣介面卡可以迅速將.45口徑換為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在《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中火力值爆表。
二戰結束以後,M3衝鋒槍繼續在美軍中使用,有一部分退下來的M3衝鋒槍裝備賣給了蔣介石的“美械師”,後來又被解放軍繳獲了許多。
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這支自動步槍乾的是班用輕機槍的活,他的工作方式是半自動或全自動,口徑為7.62mm,彈匣為20發,說實在的我不喜歡他的支架在槍管上,好彆扭的感覺!
在很多美國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比如《血戰鋼鋸嶺》,二戰後還有一部分來到了中國比方說在孟良崮被殲滅的張靈甫的整編74師就裝備了不少這種槍。這款槍的優點是它是那個年代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當然它也有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無法連續長時間射擊壓制的缺點。
此外美國大兵每人都攜帶至少兩枚MK2型手榴彈,這兩個玩意加起來重1.2公斤,內裝TNT炸藥,工作方式是摩擦點火延時引信,延時時間為4—4.8 秒,殺傷威力非常大,俗稱“菠蘿手雷”,在國內諜戰劇《潛伏》中,餘則成老婆翠萍逃跑時就用它炸死了一群特務。
它的殺傷半徑是5—10米,但飛出的彈片可殺傷至50米的範圍。美軍大兵一般的投擲距離多為35—40米,所以他們在進行投擲訓練時要求士兵在投彈後必須立即臥倒直至手榴彈爆炸後才能起身,美軍大兵一般喜歡將這手榴彈掛在腰間的武裝帶上,也有的喜歡掛在胸前的掛鉤上,比較出名的就是朝鮮戰爭時期的聯合國軍司令馬修。李奇微,這傢伙很愛裝酷。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