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印度《國防評論》釋出的訊息稱,印度在去年的一年中加快了北方邊境地區的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並且還建設了大量的營地、現代化坦克掩體、後勤倉庫等重要軍事設施,已經將其建設成一個重要的前沿軍事基地,以滿足印軍在這裡的大規模駐紮。由於基礎設施條件的巨大改善,印軍可以向邊境地區部署更多的重灌部隊,提升了印軍在這一方向上的進攻能力。目前,印軍已經在北方邊境地區部署5個裝甲團,每個裝甲團裝備45輛主戰坦克,總計225輛。另外,印度空軍的C-17“環球霸王Ⅲ”重型運輸機隊還可以迅速向列城空軍基地空運裝甲力量,5天即可將一個完整的裝甲團運到北方邊境前線。總而言之,印軍已經具備向北方邊境地區快速集結一支強大裝甲部隊的能力。
相比於印軍在邊境地區集結了強大的裝甲力量,我國在中印邊境地區的部署的兵力規模則相對有限。目前,我國在邊境地區只部署了3個山地合成旅,每個山地合成旅轄有4個合成步兵營,每個營裝備10輛15式輕型坦克、60輛全防護突擊車、6門82毫米速射迫擊炮和6門107毫米火箭炮。也就是說,我們1個山地合成旅裝備40輛15式輕型坦克,3個山地合成旅總計裝備120輛坦克。單純的從坦克數量上來看,我們部署在一線的坦克數量僅有印軍的一半左右,確實處於明顯的劣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裝甲戰能力弱於印軍。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雙方的坦克效能對比,印軍的5個裝甲團全部裝備的都是50噸左右的主戰坦克,包括T-90S、T-72型主戰坦克和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沒有專門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的山地輕型坦克。雖然去年印軍從俄羅斯緊急進口了100餘輛“章魚”輕型坦克,而這“章魚”輕型坦克是一款空降型坦克,火力還行,裝甲卻很薄,基本無法承擔坦克的進攻職能,只能作為反坦克自行火炮用於防禦作戰。而印軍的T-90S、T-72型和“阿瓊”主戰坦克的噸位都太重了,用於平原地區作戰能力很強,在高原山地地形上則大打折扣,機動性將急劇下降,大部分地形條件都不適合這種重型主戰坦克作戰。因此,雖然印軍在邊境地區部署了200多輛坦克,執行防禦作戰時還基本能勝任,可投入進攻作戰的數量將寥寥無幾,乾著急上不去。
針對高原山地地形裝甲作戰的需要,我國專門研製了用於高原山地作戰的15式輕型坦克。15式輕型坦克最大的優勢就是重量輕和發動機強勁,以適應高原山地地區的複雜地形和缺氧環境,具有強大的越野機動能力。除此之外,15式輕型坦克還採用了模組化的設計,可以在突擊炮、輕型坦克和主戰坦克之間來回切換。作為突擊炮執行防禦作戰任務時,15式輕型坦克可以去掉側面和後面的裝甲板以進一步減輕重量,提升機動性,遂行機動防禦作戰;執行坦克對戰任務時,15式還可以掛載更多的裝甲板來提升防禦能力,15式最多可以從36噸增加到43.5噸,其正面防護能力甚至超過了96A主戰坦克。因此,15式坦克的戰術用途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並且可以全部投入到絕大部分的山地作戰中。
另外,從編制上來看,儘管印軍在邊境地區部署了5個重型的裝甲團,這種裝備大量主戰坦克的裝甲團在平原地區無疑是非常強大的突擊力量,但是在高原山地地形上,這種大編制的裝甲單位基本上完全無法展開,自然也就談不上發揮戰鬥力了。另外,坦克在山地地形作戰中限制非常大,需要步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種的密切配合,否則很容易遭到各種反坦克火力的殺傷,尤其是藏匿各處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印軍的裝甲團編制完全不適合這種地形下的作戰,只能是拆散組建臨時性的合成戰鬥群進行作戰,而這種臨時性的戰鬥編組到底能發揮多大的戰力令人懷疑。
我們針對邊境地區的特殊地形,專門組建了山地合成旅,組建了專門用於戰術偵察的山地步兵偵察營(裝備“山貓”全地形車,越野能力極強),還組建了裝備15式坦克和“猛士”輪式突擊車,具備山地地形條件下的步坦協同作戰能力。另外,山地步兵營裝備的82毫米速射迫擊炮和107毫米火箭炮都裝載在輪式裝甲車上,連旅直屬的122毫米榴彈炮也安裝在卡車底盤上,實現了所有輕、重火力的高機動性。為了解放15式坦克的反裝甲作戰任務,還專門增加了一個突擊炮連,裝備6輛PTL02型100mm突擊炮,可以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打擊2000-3000米的裝甲目標和碉堡掩體,專門執行防禦性的反裝甲任務。
總而言之,儘管在邊境地區我們的坦克數量要遠遠少於印軍,但是得益於更加合理的作戰編制和更加適合山地作戰的輕型坦克效能優勢,我們的山地裝甲作戰能力並不低於印軍,因此沒有必要進一步增加坦克部署。鑑於我軍擅長打機動戰、運動戰的作戰風格,我們基本不可能去進行一場陣地戰,而山地合成旅巨大的機動性優勢就得到了完美的發揮。反觀印軍的5個裝甲團和大量的山地步兵師,其編制和部署情況都是奔著一場陣地戰去的,一旦戰鬥演變為運動戰,印軍大部分的武器裝備將因機動性太差而不得不拋棄掉,這其中就包括這些笨重的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