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年級到初中,語文想拿高分很難,一百分的試卷,得七八十分算不錯了,我聽很多人都這樣說。
一張試卷看著好像沒扣多少分,但這裡扣半分,那裡掉一分,作文扣五分之內還算好的,七七八八算下來,分數就這樣漏掉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去想過,怎麼會是這樣的,說到底,就是因為各方面的知識學得不夠紮實,漏洞太多。
我因為教六年級,畢業考試前總會來個總複習,第一部分複習的總是漢語拼音,而很多學生往往是拼音都還給一年級老師了,要想全部“撿”起來掌握它,一是時間上不允許,這點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學生覺得六年級試卷第一題的“看拼音寫字”也不過是5分的分數,拼不出音寫不出字,扣點就扣點,犯不著再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重新掌握它,覺得不划算吧。他想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別的重點內容上。
這第二點的想法聽著不錯,很會抓重點,但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要知道知識是有連貫性的,如果出現了斷層,那這個知識的橋就搭不起來,成績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下滑,這是語文成績高不起來的其中一個方面。
低年級老師常說,他們努力地教,學生到了高年級,成績下滑,總說是基礎不夠紮實,好像都是低段老師的責任,聽著就心裡不爽。
但他們或許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學生考了九十多分,家長卻說,怎麼這麼點成績,差起來了,我們一二年級可都是考一百分的。這怨的是高年級老師沒教好,聽著心裡也同樣不爽。
到底是誰的責任呢?學生成績的好與差,不是老師能一力擔得起的,要靠學生的努力,還有家長的配合,這一點,其實說的人心裡也明白,之所以還要這樣說,純粹只是想讓自己心裡舒服點而已。
其實前面學生覺得試卷上看拼音寫漢字一般五分的分數,扣點就扣點,這想法也沒錯,你想六年級的一個總複習就把前面所有的基礎知識都重新學一遍,那是不現實的,我們正視現實,要做的是複習時,如何真正地做到“查漏補缺”。
先查漏洞,不要認為花這個時間沒這個必要,而是很有必要,每個人的漏洞和情況都會有區別,所以複習要以學生的個體為主,不要總去賴老師,他即使有女媧補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補好各個漏洞,還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只能把要補漏洞的“五彩石”練出來,就是把各個部分的知識點理出來,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況各取所需,這樣既省時間,效果又好。
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不要以為搞那麼個東西沒什麼用,我認為同樣是很有必要的呢!要注意的是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如果你的計劃中少了那麼一點,那真的是沒用的東西了!
這樣,老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複習的效率就會提高,複習時才會頭腦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就不會在茫茫題海中茫茫然地前行。
我說的這些不夠全面,那是肯定的,個人想法的侷限性,歡迎大家來補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