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軍人來說,軍銜意味著至高無上的榮譽。1955年,我國軍隊開始以功勞論軍銜,共和國元帥一詞由此誕生,這一提法在我軍歷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
能夠獲得這個軍銜的不是軍事奇才就是在實戰中屢次獲得顯赫戰功的軍人,共和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授予了10位為新中國成立立下汗馬功勞的實力干將這個“元帥”軍銜。
提起這十位,人們至今還能感受到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無敵和颯爽姿態。大家對他們並不陌生,但多年來,眾多民間軍事迷對他們的排序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各種理由中大多涵蓋了他們的在各種軍事活動中的貢獻、軍事方面的造詣和一定程度的個人崇拜等多種因素。
第三序列: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
一千個人可能就有一千個排序的理由,站在獲得功勞多少的角度分析,爭議較小的應屬第三序列的幾位元帥。
作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賀老總的起點相當之高,抗戰時期,任一二零師師長的其間對黨中央起到了穩定的拱衛作用。
陳毅起初作為朱德元帥的輔助,一起率領南昌起義的剩餘部隊參加當時著名的湘南起義,後又在江西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紅軍從這裡出發,經歷千辛萬苦取得革命勝利,後來他成為新四軍時期的軍長、解放戰爭時期的三野司令員。
秋收起義時就一路跟隨毛主席廠長起來的羅帥政治生涯的起點也在井岡山,但他最出色的還屬政治上的才能,超前的政治眼光讓他在政工工作方面成績優異。
聶帥一生戎馬,他經歷從晚清到開國的所有動盪,二十幾歲時,曾輔助恩來總理在上海整頓軍隊,後擔任紅一軍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他一手創立了我軍第一個抗日敵後根據地,三年內戰時作為華北野戰軍司令員統籌作戰。
葉總參謀長人稱葉參座,他是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參謀工作的代表性和標誌性人物,是我軍拔尖的將領,當之無愧的指揮員。
他們的戰功基本在同一級別,軍迷們自然而然歸在同一序列也無可厚非。
第二序列:林彪、劉伯承、徐向前
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有一個關於軍隊首腦的排名,林帥被列在其中之一,能被全世界軍事界認可,可見,他的軍事才能的確非凡,他被譽為紅軍天空上展翅飛翔的雄鷹,是那時那年井岡山上四驍勇將之一,在解放戰爭中軍功耀眼。
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大功臣當屬劉伯承了,不遠千里,向大別山躍進,揭開了我軍全面進攻的大帷幕;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帥也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她在十大元帥中學歷最高,解放山西時打得出神入化。
很多人認為這三位元帥應該位列第二序列,近現代史上雖對此評價稍有異議,但大體也毋庸置疑。
誰應排在第一位?
那麼從始至終爭議最大的問題來了!朱德元帥和“彭大將軍”到底誰該排在第一位?
無論是史學界還是社會軍迷從這個問題出現就開始爭論至今。
有人說帥首當屬三軍總司令朱德,南昌起義失利後,他沒有氣餒,而是凝心聚力,開創了一個屬於井岡山的時代。抗擊日本侵略時,他在前線指揮戰鬥,直到1940年時局進入轉折點,他輾轉回到延安穩定後方,再後來他發揮運籌帷幄的才能,指揮反圍剿行動,展現出卓越的戰略眼光。
另外一部分學者認為,開國帥首應歸於“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老總,毛主席對他的高度評價充分證明了彭帥的超凡才能。
1937年7月以後,作為八路軍的副總指揮,給了日本軍隊當頭棒喝,史上著名的百團大戰威震天下,極大地提振了軍中的作戰士氣。到了解放戰爭,他麾下是裝備最簡陋,綜合素質最差的一野,但客觀條件再惡劣,也沒有影響他安全地守衛了黨中央,還順便解放了西北,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個奇蹟,讓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抗美援朝更是一場漂亮的硬仗。
從歷史地位上來論,朱老的超高地位不可撼動,從軍事功績上來說,彭老的軍功章也無需多言。
不管是誰,他們都是我們國家最傑出的軍事將領,有的人適合在前線領兵打仗,有的人適合在後方穩定軍心,有的人適合在帳中出謀劃策……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拼死拼活,為了救百姓於水火不顧自身性命,不管到何時,他們都是國人心中熠熠生輝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