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MP40衝鋒槍的都是德軍步兵班長?並不是!
德軍對MP40衝鋒槍的定位側重於個人防衛武器,其次才是近戰突擊武器。
二戰時期德軍MP40的產量大概是103萬支,顯然不可能人手一把。所以他們會把MP40配發給需要重點保護的人員,比如班長和其他一線指戰員。
MP38/40比98K步槍短而輕,具有小巧輕便的優點,所以還會配發給坦克兵和空降兵、炮兵。
坦克車組人員在狹窄的空間裡可以攜帶它,單兵負載輕量化的傘兵也可以帶著它。坦克車組人員在下車維修、或者不得已放棄載具的時候可以用MP38/40防身。炮兵和坦克裝甲兵一樣,用到槍的機會不多,所以也會被分到MP40衝鋒槍(還有魯格手槍炮兵型)。
後方人員也有配發MP40的。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端著MP40衝鋒槍的納粹集中營看守。
連後方人員都有,唯獨前線大頭兵沒有?這是為什麼?
一、MP40衝鋒槍的資料
這還得從MP40的各項效能說起。
二戰時期,步兵的交戰距離是200米到400米。MP40的射程在200米以內,而且發射的是手槍彈,這就註定了MP40無法取代98K的地位,成為大多數步兵的主武器。
在影視作品裡,納粹科技就是精緻優雅,蘇聯科技就是力大飛磚。其實並不然。現實中的MP40衝鋒槍精準度不如波波沙衝鋒槍,波波沙在彈容量、射速、穩定性的全方面碾壓MP40。誰也不想在對槍的時候吃虧,所以在巷戰的時候,德國兵拿得到波波沙絕不使用MP40。
德軍的軍需部還會專門給東線戰士分發一套工具和說明書,教他們怎麼在戰壕裡給繳獲而來的波波沙改膛,好讓這些蘇聯槍也能使用魯格9×19毫米口徑手槍。
並不是因為MP40衝鋒槍有多麼不得人心。其實在“波波沙”PPSH-41出現之前,MP40一直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衝鋒槍。MP40雖然精度不如波波沙,但因為較慢的射速和適中的後坐力,使得開火時士兵可以輕鬆掌控該槍。
MP40採用直型32發彈匣供彈,鋼製可摺疊槍托,塑膠握把,射速為每分鐘600發。MP40衝鋒槍的前身是MP36和MP38衝鋒槍。
二、一款被忽視的衝鋒槍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軍裝甲部隊當中有大量的輕坦,這類坦克最頭疼的是集束手雷和燃燒瓶。
坦克的機槍射擊窗視野有限,並且受制於機槍仰角,常常打不到靠得太近或者繞後的敵軍步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軍統帥部想出了步坦結合的戰術,在巷戰時派出裝備MP38衝鋒槍的步兵去清剿藏在殘垣斷壁裡的反坦克手,為裝甲部隊開路。
MP38是MP36的簡化版,MP40則是MP38的量產型。MP40在MP38的基礎上改進了保險裝置,其零件在生產流程中用衝壓焊接工藝取代原有的機加工工藝,節省了工時。
MP40衝鋒槍在確保結構簡單的同時,也不失其優良的效能,是一款適合大規模量產的衝鋒槍。
但從1940年投入生產直到1945年德國戰敗,這款衝鋒槍只生產了103萬支(加上MP38是120萬支)。同時期,蘇聯波波沙衝鋒槍的產量是它的6倍,600多萬支!
再來對比一下納粹德國的其他武器MG34/42加起來是75萬挺,就連戰爭後期研發的stg44衝鋒槍的產量都有42萬支。
一把MP40的造價是60馬克。一款槍,如果量產技術成熟,並且造價便宜,但卻沒有得到與之相匹的產量。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MP40衝鋒槍沒有得到多少重視。
三、德軍步兵的班組配置
班組是戰場上最基本的作戰單位之一。雖然前線步兵的衝鋒槍普及率不高,但其整體的自動武器普及度和火力強度還是不容小覷的。德軍步兵基本實現了每班一挺機槍。
德軍班組作戰的核心是機槍,也是最主要的火力輸出武器。長槍短槍都是圍繞著機槍去運作的。
德軍一個步兵班有十個人。班長是中士,佩戴的肩章是圓領的;副班長是下士。
步槍組五人,一個一等兵和一個上等兵帶領三個列兵,每人一支98K步槍、腰掛兩顆M24木柄手榴彈。每人攜帶九個5發彈夾,共45發子彈。
機槍組由正射手(上等兵)、副射手(一等兵)、彈藥手(列兵)三人組成,共同負責一挺MG34/42機槍。一個機槍小組的攜彈量加起來足足有1200發,可見機槍的受重視程度有多高。
MG42是通用機槍,既可以換上75發彈鼓作為突擊武器支援班組;又可以換成300發彈藥箱,放到三腳架上,成為支援連級營級的重機槍。
MG42也是有缺陷的。德軍嚴令禁止士兵連續射擊將一條彈鏈全部打完。因為MG42的射速太快了,這麼做消耗子彈太多不說,還會導致槍管過熱,降低使用壽命。一條標準彈鏈有250發子彈,一分鐘內射擊超過350發就會出現槍管過熱的現象。
另外MG42通用機槍並不屬於行動式武器,射擊時需要開啟兩腳架才能打得穩、打得準。在機槍部署之前,班組成員們需要另一種自動武器提供速射火力掩護,那就是班長手裡的MP40衝鋒槍。
四、步兵班長
從1941年開始,MP40衝鋒槍被下發到各個步兵班組,由班長使用。執行任務時攜帶6個直彈匣。士官出身的班長是前線最基層的指揮官,同時,德軍班長也是陣亡率極高的崗位。
當班組成員呈縱列行軍時,正班長需要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遭遇敵襲的時候,班長需要判斷敵人火力特點,將縱列隊伍轉變成橫向的“散兵線”。組員參次排開,形成一條梯隊,每人間隔3.5米以上,機槍手居中。班長為機槍手指點火力輸出的方向。
可以看出,最先遇敵的是班組正班長。特殊的身份要求他衝鋒陷陣,但卻又不能像普通士兵一樣戰鬥,班長的陣亡會令班組群龍無首。這時候,MP40衝鋒槍作為百米內的高精度、高射速武器,發揮了個人防衛功能。
98K步槍屬於單發栓動步槍,固定姿勢下精準射擊可以,但火力持續性很弱。這時,MP40衝鋒槍作為近戰突擊武器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手持MP40的步兵班長可以在第一時間為隊伍贏得火力優勢。掩護每個組員部署到自己的戰鬥崗位上。
五、新兵與老兵的配合
步兵班是一個老兵帶新兵的組合,班組協同作戰的過程也是新兵適應戰場的過程。從危險的戰爭中存活下來,獲得中士軍銜的老兵才能擔任班長一職。歷經磨難,班長練就了一身的求生本領,遇到危險也能從容面對,冷靜思考。
作為全隊的支柱,老兵能讓膽小懦弱的新兵學會如何適應戰場。
起初,下士副班長的武器配置和普通步槍兵一樣。從1943年開始,身為老兵的副班長也有資格使用MP40衝鋒槍了。
在那個自動武器尚未全面普及的年代,許多軍隊不太願意把全自動武器交給新兵(除了蘇聯)。相比之下,老兵作戰經驗豐富,求生本領強,基本不會亂開槍,因為每開一槍就意味著被敵人鎖定位置的機率多了一成。特別是MP40這種全自動衝鋒槍,持續射擊形成的火力點容易招來敵軍的集火。
所以,MP40衝鋒槍最常用的火力輸出方式是長點射,而非全自動掃射(除了處決集中營俘虜)。這很好地發揮了這把槍的優點。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誰能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為戰友提供適時的掩護呢?正是老兵。誰能讓32發彈匣當中發射出去的每一發子彈都能擁有它的實際意義呢?正是老兵。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德國MP40衝鋒槍的沿革》,朱玉珍、嚴宏民
2、《閃電戰的象徵 ——德國MP38/MP40衝鋒槍》,卞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