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高福利,一直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不僅我們國人羨慕,甚至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是羨慕不已。為什麼北歐能多年保持高福利,其它國家不跟著學習這種模式呢?
其實,其它國家不是不想學,而是學不來、學不會,就算知道了人家的模式,到了本國也難以實施。那麼究竟是什麼支撐著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支出?不少人從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做了形形色色的分析,也不能說沒道理,但這些分析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經濟,說俗點就是錢。所以今天就從經濟角度出發分析高福利的支撐點到底有哪些。
第一點:這些國家人口不多,但資源極其豐富。人均資源佔有量遠高於普通的發達國家。北歐人口最多的國家瑞典不過969萬人,人口最少的冰島只有33萬人。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和天然氣出口國,而且不會像中東那樣時刻被人盯著,他們可以專心致志地搞石油開採和出口,石油收入佔到GDP的比例高達25%。瑞典的鐵礦砂出口量居於歐洲第一位,已探明的鈾礦儲量高達25至30萬噸,森林覆蓋率高達54%。芬蘭人均森林面積3.9公頃,紙漿紙板紙箱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丹麥是歐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天然氣出口國,其它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冰島的地熱資源豐富,北海漁場非常發達。資源豐富的最大優勢在於抗風險能力極強,受外界環境影響很小。這種經濟實力與新加坡靠港口貿易或者希臘靠旅遊支撐的模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意味著國家有承受失敗和波動的能力。
第二點:高福利的背後對應著高稅收。政府的資源主要依靠高稅收,否則無法保障高福利的各項開支。畢竟財富不可能憑空產生,芬蘭超過50%的所得稅聽起來不可思議,瑞典人交稅的支出佔總支出比例超過60%。透過稅收方式有效調節了收入分配,也使北歐國家成為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
第三點:構建了極其完善的社會保障網路。“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讓北歐人民的生活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各類保障、服務、補助、救助等措施,可以解決普通人能遇到的絕大部分風險。
第四點:給予年輕人足夠的自由和創新空間。由於社會非常發達,各行各業的收入水平差距不會太大,人們也不必要為了謀生而委曲求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的選擇職業和定位。這種氛圍會激發更多的靈感和創造性,整個社會對創新非常鼓勵,也能包容創新的失敗,年輕人凡事都樂於獨樹一幟,各個領域的創新和設計層出不窮。
以上在經濟層面簡單分析了北歐國家高福利的四個支撐點,其實每個支撐點都可以詳細展開討論,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們重點聊一聊高稅收的問題。
既然高稅收可以帶來高福利,那麼其它國家為什麼不能學呢?其實這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北歐國家的產業有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高附加值,低發展速度”。高附加值非常好理解,就是利潤率高,說白了就是能賺大錢。如果國民都是紡織工人或流水線裝配工人,就算80%的稅率,稅收總量也不會太大。但高附加值卻不一定能帶來舒適愜意的生活。比如IT、晶片這樣的產業,雖然能賺很多錢,但從業人員心理壓力極大,技術和知識更新極快,只有透過996和白加黑才能勉強跟上時代的潮流,這樣的產業也無法形成長期穩定的高稅收和人民的平和心態。
聰明的北歐人所擅長的行業,除了具有高附加值特點外,還疊加了一條“低發展速度”。因為低速度發展意味著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於歷史的傳承,俗話說就是靠著祖宗的福澤庇佑。更重要的是,一個行業進入慢速發展週期,說明這個行業的市場幾乎也停止了增長,新一代的人員主要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幹活就行了,再拼命幹也賺不到更多的錢。所以,從員工的角度講,更多的工作不能轉化為效益;從企業的角度講,擴大投資不適用於已經飽和的市場;從政府的角度講,手裡就沒有多少需要大量資金的風口行業。很容易看出這三者囊括了高福利的底層需求與上層動機,會天然地催生出福利體系。換句話就是,北歐政府和民眾都無處投資自己的產出,乾脆就用來增加社會穩定性了。
比如丹麥的優勢產業農業,尤其是畜牧業,就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 是典型的”高附加價值,低發展速度“的產業。以全球聞名的丹麥牛奶為例,丹麥的牧場直接生產出的牛奶細菌含量幾乎接近巴氏消毒後的安全標準。這種成果中包含的技術含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而且這種技術傳承越久越會更先進,因為牛的變異不會三五年或者十年八年就發生一次。對比國內牛奶,並不全是無良商家故意把標準降低,而是在奶牛品種和生產技術方面差距太大。
當今,歐洲各國壓制住我國的絕大部分產業都具有類似的特徵。液壓構件,發動機,香水之類的技術都是長期穩定不變的,所以他們能靠著傳承積累持續獲得超高的利潤。那我國能學習這種方式嗎?要想在這條賽道上打敗歐美,類似於革命戰爭年代強攻大城市一樣,難度太大,收益太低。如果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就不一樣了,網際網路、5G、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利用等發展方向不固定,技術迭代速度快的行業大家都是零起步,機會都很多,同時風險也很高,失敗機率很大,一旦成功就會佔據絕對優勢。我國是超級大國,可以多種路線同時展開,只要有一個成功,就是整體成功了。我們既有一個足夠大的單一市場,又有強力的政府主導,完全可以在這些產業中尋求突破。
再深入一層,現在的我國實力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那麼現在我們可以去死磕丹麥的畜牧業和歐洲的發動機嗎?
在我看來,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值得。整個丹麥的畜牧業產值要260億美元,放在丹麥那是天文數字,放在我國可能微不足道。畜牧業15%都不到毛利率放在丹麥可能相當高了,但在我國收益率30%以上的產業比比皆是。汽油發動機已經不再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了,新能源汽車根本不需要這玩意的。所以把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前景、技術含量更高、投資收益率更高的產業才更划算。
在當前我國的時代背景下,無數人正在享受高速發展的過程,享受改變世界揮斥方遒的樂趣,就算網上那些充斥著“躺平”氣息的傳媒作品,也都是一群理想青年日夜加班才製作出來的。相比於羨慕輕鬆舒適的高福利生活,更多人願意選擇突破現有藩籬,尋求更多可能性。但這些,在北歐的高福利國家是不能想象的,一方面他們不需要這麼拼,另一方面,就算他們拼了也沒啥用,只能搬著板凳坐看別的國家在這個精彩的世界演出。
我們繼續回到北歐的稅收問題。他們之所以能徵到這麼多稅,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是稅基問題,每個公民的稅務資訊在政府系統裡全程可查,幾乎沒有逃稅的可能性。其次是補貼標準制定的問題。以失業補貼為例,如果補貼過高,那麼不工作也能過得不錯,拼命工作也沒多大好處,那願意積極工作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如果補貼過低,那人民的安全感和舒適感又得不到保障了。
但教育補貼的標準又有不同。教育補貼越多,人均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人群整體素質就會提高,高素質的人往往願意工作更長時間,同時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更多,收入更高,可以繳納的稅款也就更多。生育補貼的高低也會影響勞動參與率。如果女性生育的產假和育兒服務等補貼過低,企業承擔的成本就會增加,導致女性就業壓力增大,女性工作機會變少,更多女性就不會參加工作了。如果補貼力度足夠大,企業沒有鼓勵,女性也更願意參加工作。所以補貼標準的制定對高福利的持續性影響不容忽視。
北歐還有一個特點是人們之間特別容易達成信任,同時很少抱怨他人。這就讓整個社會氛圍更加和諧,也沒有多少攀比的心理嫉妒的心態。他們更願意給慈善機構捐款捐物,更願意幫助和信任其他人,所以幾乎沒有人刻意逃避稅收,也不會因為交的稅養了一些閒人懶漢而感到不公。政府透過高稅收和高福利的合理搭配,有效激發了人們的勞動參與率,提供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工作崗位,從而產生更多財富。同時透過完善的體系和獨有的文化將稅款收集起來繼續維持高福利的政策,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良性迴圈。
北歐經濟還有個特點就是軍費開支很低,可以為政府節約一大筆費用。不過也因此無法享受到軍費開支帶來的間接收益,比如軍民通用技術,軍用技術外溢和軍品銷售、武器出口等方面的稅收。
還有觀點認為北歐企業的超高利潤是剝削帶來的,他們不恰當地利用了自己的某系優勢獲得不合理的高利潤。
回顧一下,北歐國家高福利的四個支撐點當中,合理搭配的高稅收和高福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由於掌握了公民的幾乎全部稅收資訊,因此徵稅能力很強,同時把這部分錢透過福利的方式反饋到社會中,透過合理的制度設計,提高勞動參與率。豐富的資源和比較獨特的文化在其中應該也發揮了正面作用,通過出口商品獲取很高的利潤可能對此有幫助。
我國能不能學習這一點呢?
簡單來說不太現實。一方面是國家情況過於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高福利需要全社會系統支撐,單憑這幾項措施幾乎無法實現,有可能會超出預想範圍,導致社會動盪。二、是大國要想全面掌握公民所有個人資訊難度太大且與社會發展階段不相適應,也沒有那個必要。三、是大國人口眾多,完全消除貧富差距的目標很難實現,即使我們已經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僅僅是消除了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四、是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教育醫療等資源仍然稀缺,無法實現高額補貼。五、是大國即使資源再豐富,人均資源佔有量仍然很少,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開支。六、是大國運轉所需的資金遠比小國資金簡單相加的總和要大得多,需要的資源也要多得多。
最後說說我的一個朋友在北歐生活的切身體會。
一個北歐公民要想享受社會福利,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必須要有一份正當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一個全職媽媽在家帶娃,也享受不到所謂的產假,因為本就不需要放假。如果媽媽都沒有產假了,爸爸即使有工作也無法正常休產假。參加工作才能有機會領取失業補貼,而且失業之後並不會一直被供養著,而是需要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否則兩年之後就沒有補貼了。退休金養老金等也是一樣的,跟自己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水平是掛鉤的,並不是所有人都一樣。
聽著聽著是不是感覺很熟悉的樣子?對,沒錯,在我們國內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所以,他們能支撐高福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這些福利並不是無原則任意發放的,我們眼中的高福利並不是那種躺平也能高枕無憂的理想世界,與其羨慕他們,不如自己努力奮鬥,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歐洲##北歐##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