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詠者
編輯|史作詠者
盤點近代廣東籍十大名將,有他們在,江山永保無恙。
其中三位成為新中國開國元勳,其餘眾人在國軍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第一位 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新中國開國元勳,也是十大元帥之一,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並且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
早年葉劍英跟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民主革命。並且參與了建立黃埔軍校,擔任教授部副主任。期間,還接受了馬列主義的薰陶並要求加入我黨。當老蔣發動反革命政變時,葉劍英毅然選擇通電反蔣 ,當即開赴武漢,擔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參謀長,並且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而後,力助葉挺將軍和賀老總順利發動南昌起義。而他自己又主導廣州起義的爆發,擔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廣州起義與南昌起義 ,以及秋收起義相連線,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開端。
隨後,他又先後擔任了紅軍,八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參謀長,不僅為軍隊取得戰爭勝利出謀劃策,而且還與周總理一起奮戰在政治這一無聲的戰場上,為我黨和我軍保駕護航。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又先後參加了廣東戰役,華南剿匪 ,以及解放海南島戰役,為祖國統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位 葉挺將軍
葉挺,廣東惠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
在1924年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北伐戰爭了。
他組建的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連戰連捷,屢建奇功,爭得“鐵軍”之名,而葉挺也被譽為北伐名將。
在北伐戰爭結束後,先後參與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成為了工農紅軍總司令,同時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人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挺積極組建新四軍,並擔任軍長。率領隊伍轉戰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建立了蘇南,蘇北,皖東,豫皖蘇邊等抗日根據地。同時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併到處籌集軍備物資和招攬抗日義士加入,壯大抗日力量。
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卻不講民族大義,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導致新四軍受到嚴重衝擊。葉挺放棄自己突圍的機會,並選擇率部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
奈何寡不敵眾,部隊彈盡糧絕,新四軍只有少部分突圍出去,其餘人員大部分或失散,或犧牲,或被俘。而葉挺在奉系與國民黨交涉時慘遭扣押。
面對老蔣等人的威逼利誘,他嚴詞拒絕,堅貞不屈。直到抗日勝利,經過中共中央營救,終於重獲自由。
然而,在他從重慶飛往延安的途中,遭遇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50歲。
第三位 張雲逸大將
張雲逸,廣東文昌人,新中國開國大將。
他早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並先後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法運動,護國運動。
由於他治軍有方,表現出色,獲得了連續升遷。在北伐戰爭期間,就已經是第4軍第25師少將參謀長 ,還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而後在黨指引下,張雲逸與鄧小平等人領導發動了百色起義,建立了紅七軍。並且還打退桂系軍閥的多次反撲,成功建立了右江蘇區。
隨後根據戰略需要,他率領紅七軍北上,成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並編入紅三軍團。而後跟隨隊伍長征,一路來到了延安。期間主要擔任參謀長一職,參與紅軍作戰一系列策略的制定。
抗日戰爭時期,張雲逸被委派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和整編,並擔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率部在皖南開展游擊戰爭,給日寇帶來了許多麻煩。
皖南事變爆發後,他擔任新四軍副軍長,穩住新四軍的局勢。並領導新四軍同日寇和國民黨頑固派做鬥爭,使得華中各根據地基本連成一片,為爾後反擊國軍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 ,張雲逸先後擔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指揮軍區地方武裝與主力部隊相互配合作戰,不斷粉碎國軍的攻擊意圖,並且積極組織後方軍民不斷將物資輸送到前線,保障了前線戰士能夠打取大勝仗。
第四位 薛嶽將軍
薛嶽,廣東韶關人,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外號“老虎仔”。時有抗日“戰神”之稱,也被稱為“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還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
早前,任孫中山先生的警衛團第一營營長。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國軍第19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
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並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
其中他指揮的萬家嶺大捷,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黃樑美夢。薛嶽還創造了天爐戰法與八字口袋戰法,在他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讓日軍長官岡村寧次高呼:“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第五位 張發奎將軍
張發奎,廣東始興人,民國陸軍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
早年為孫中山先生警衛團的營長,與葉挺,薛嶽並稱為粵軍三劍客。後因作戰英勇,屢建戰功,一路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
更是在北伐戰爭中因表現神勇,第四軍被稱為“鐵軍”。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開國元帥和大將超過一半,是從他領導的部隊中走出來的。
抗戰時期,面對老蔣不抵抗的政策,張發奎頗為氣惱。他數次請求率軍抗日,老蔣雖答應,卻不給軍費,讓其計劃多次落空。
後來乾脆就不讓他去了,反而調他去江西“剿共”,表示“攘外必先安內”。他痛感報國無門,於是選擇停職出國,在國外張發奎不斷宣傳抗日救國,受到各地華僑歡迎。
回國後,再次找到老蔣請纓抗戰,這次如願以償,老蔣許他日後為抗日先鋒。
當日軍發動淞滬會戰時,張發奎出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
在浦東多次擊退日軍攻擊,並對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展開炮轟,給予巨大的威脅,因而還被譽為“神炮”。
後又出任第二兵團總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先後參加武漢保衛戰,粵北會戰,桂南會戰等役,期間指揮所部頑強抵抗日軍鐵蹄。
第六位 羅卓英將軍
羅卓英,廣東大埔(bù)人,民國陸軍上將,抗日名將,保定軍校第八期,國軍“土木系”骨幹和智囊。
作為陳誠保定軍校的同學,羅卓英與陳誠可謂是莫逆之交。當陳誠發跡時,他便跟著陳誠在國軍中崛起,並且共同打造了國民黨中央軍“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勢力最大的土木系。
他很長時間都與陳誠形影不離,因而仕途一路平步青雲,一度成為第十八軍副軍長。當陳誠成為第三路總指揮時,羅卓英還代其權掌十八軍。
而屬於他軍事生涯的高光時刻還得數抗日戰爭時期,可以說他打滿了抗日全場。從淞滬會戰到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抗日戰爭所有發生在華中和西南的戰役,幾乎都有羅卓英的身影。
他曾為薛嶽離不開的左右手,造就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大勝。他也曾獨自迎擊日軍,南昌會戰讓日軍深陷泥潭,保證了湖南戰場不被迂迴,確保贛南不會淪陷。上高一役打出抗戰“最為精彩的一戰”,一舉打殘日寇兩個師團,毫不誇張地說,羅卓英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不可磨滅。
抗戰勝利後,他還曾三進南海,維護國家海洋主權。國民政府就曾指定一島命名為“南威島”,來紀念羅卓英接收之功。
第七位 蔡廷鍇將軍
蔡廷鍇,廣東羅定人,民國陸軍上將。
早年,他為粵軍不起眼的連長,因北伐戰爭而名聲鵲起,一路飆升為第11軍24師少將師長。又因其部化歸葉挺將軍所轄,還有幸參加了南昌起義。
不過,不久後就脫離了起義隊伍。中原大戰爆發時,因協助老蔣作戰有功,進而,被老蔣任命為19路軍軍長兼副總指揮。
當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將魔爪伸向上海時,正是蔡廷鍇與蔣光鼐(nài)共同率領19路軍英勇抵抗,硬生生將日本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推遲了五年。
然而,老蔣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讓蔡廷鍇的抗日之心受挫,頓時對老蔣失去信任。於是蔡廷鍇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發動事變,建立了民革政府,可惜僅僅兩個月,民革政府就被老蔣鎮壓了。
第八位 蔣光鼐
蔣光鼐,廣東東莞虎門人,抗日名將,淞滬抗戰總指揮,他是國民黨中少有的聯共抗戰將領。
早年參加武昌起義,開啟了軍事生涯。而後先後參加了護國運動,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役,成功從一位無名小卒搖身一變 ,成為了第19路軍總指揮,上將兼淞滬警備司令。
當日軍要想侵佔上海時,身為19路軍總指揮的蔣光鼐率部打響了淞滬抗戰,接連抵禦住日軍四次總攻,迫使日軍四次易帥,並造成其近萬人的傷亡。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
而後為反對老蔣獨裁,率領19路軍在福建發動政變,通電反蔣,主張聯共抗日,可惜遭到了老蔣的鎮壓。
第九位 謝晉元將軍
謝晉元,廣東梅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著名的抗日英雄,也被譽為梅州蕉嶺抗日“三英傑”之一。
“一二八事變”爆發時,謝晉元同19路軍一起與日軍英勇抗爭一個多月,接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 ,成功粉碎日軍企圖在上海製造第二個“九一八”的企圖。
之後日軍捲土重來,發動“八一三”淞滬會戰,謝晉元率部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在閘北八字橋與日軍殊死搏鬥。
此時謝晉元擔任524團團副,後因團長犧牲,謝晉元接任團長。率部駐防閘北火車站,與日軍鏖戰兩個多月之久。
而後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謝晉元率領524團1營斷後。以連為單位,在寶山路,虯江路一線猛烈阻擊敵人,並邊打邊走,陸續集結在四行倉庫。
緊接著就發生了蕩氣迴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不退的英雄故事。極大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謝晉元也因此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
然而,殘酷的戰爭未曾奪走他的生命,反倒是被汪偽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而他遇害的訊息震驚了全國,上海30萬民眾前來弔唁,瞻仰遺容。
第十位 陳濟棠將軍
陳濟棠,廣東防城(今屬廣西)人,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粵系軍閥代表,還被譽為“南天王”。
一開始他只是粵軍中不起眼的小卒子,因在粵桂戰爭和討伐陳炯明中表現出色,逐步在粵軍中有了立足之地。
後趁廣東省主席李濟深被老蔣軟禁之際,陳濟棠率部奪取了廣東的軍政大權,並且基本統一了派系林立的粵軍,成為繼李濟深,陳銘樞之後,廣東又一地方實力派。
經過八年的苦心經營,逐步將“南天王”名聲打響,並且始終不讓老蔣的中央軍踏入廣東。
後聯合桂軍以抗戰救國的名義共同反蔣,然而自己內部卻在老蔣金錢攻勢下紛紛倒戈,導致陳濟棠失去了對廣東的掌控權。
結尾
以上就是近代廣東籍十大名將。
可以說,廣東就是近代國民革命的發源地,也是近代將軍的搖籃。
從這裡走出的將領個個都是英才,在國家危難之際紛紛選擇挺身而出。
鑄就屬於他們的光輝事蹟。
你知道名將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