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召開了一次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國媒體記者提出來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此次阿富汗大規模撤離行動中方是否會伸出援手,旨在試探中方在接受阿富汗難民這件事上的態度。華春瑩回答道:
“我們認為,當前阿富汗局勢的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應該一道幫助阿富汗的有關派別進行對話和溝通,促使阿富汗不再發生新的內戰或人道主義的災難,最大限度地避免無謂的傷亡和產生大規模的難民,這是解決阿富汗難民問題的根本之道。”
對此華春瑩的回答既得體又巧妙,首先強調了在這個問題上優先順序最高的首先應當是對阿富汗的各個派別、民族進行安撫,以平等的對話和及時溝通為途徑,幫助阿富汗人民找到一條既能讓阿富汗人民自己滿意,也能夠兼顧他們的國情與利益,包容性強的開放政治框架,平穩過渡政權,終止戰爭,讓阿富汗人民擁有真正安穩和平的生活。
阿富汗難民的組成
為什麼阿富汗難民不來中國?這個問題不僅外國媒體關心,在網上,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中國和阿富汗比鄰而居,似乎接受阿富汗難民到中國來也成了理所應當伸出援手的事情。那麼在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阿富汗為什麼會產生大量難民,以及難民中都有哪些人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阿富汗難民是怎麼產生的,難民是由哪些人組成的。
英國、蘇聯、美國先後入侵阿富汗,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尤其是美國在阿富汗進行了20年戰爭,更是造成了數百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現在美國拍拍屁股夾著尾巴跑路了,卻留下一堆爛攤子,還要甩鍋給阿富汗周邊國家,自己高高在上的站在道德制高點,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單方面呼籲甚至要求與阿富汗相鄰的國家開放邊境,安置大量的難民。美國這又想做壞事,又想要好名聲地又當又立的態度,簡直讓人笑掉大牙,我們自然不可能上他的當。
聯合國難民署對阿富汗難民進行了登記統計,截止目前為止,僅登記在冊的難民有令人心驚的250萬之多,再加上沒被登記的,比之登記的難民總數只會更多。在2021年之後又新增了40萬難民。現在在全球範圍內,難民總數最多的是敘利亞,緊跟著排在後面的就是阿富汗了,阿富汗已經成為了全球難民人數第二多的國家。
阿富汗難民的構成並不是單一的,一部分是原本就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窮人,阿富汗常年的戰亂造成了這部分平民的生活困難,不得不遠走他鄉尋求生路;還有一部分是我們俗語說的“帶路黨”,這些阿富汗人曾為英美工作過,不敢留在國內,怕被“清算”,所以走上了逃難的道路。尋求政治避難;另一部分是阿富汗曾經的政府,加尼政府工作過的公務人員及加尼政府的支持者們,他們也是懷著對新政權的恐懼不得不背井離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親手製造了阿富汗的難民危機,卻轉過頭來要求阿富汗的鄰國對此買單,開放邊境接受難民,簡直可笑。
那麼假設,這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都由阿富汗的鄰國們接受,鄰國們又有多大的接收能力呢?
哪些國家接受了阿富汗難民?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不可謂不優越,它是一個高山國家,位於亞歐大陸的中心位置,被稱為“亞歐心臟”,與巴基斯坦、中國。、伊朗、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相鄰。
塔利班在佔領阿富汗奪取政權之後,難民紛紛湧現,出現了“逃離阿富汗”的景象,經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辦事處保守估計,塔利班還未能完全控制阿富汗,在此之前,僅僅是今年就有超過55萬的阿富汗人迫於戰亂離開故土。
那麼,這些人都去哪了呢?
答案毋庸置疑就是是周邊國家。
根據相關方統計,離開阿富汗的難民裡有很大一部分去往了巴基斯坦,究其原因還是英國種下的種子,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的國界劃分不甚清晰,普什圖族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是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塔利班的臨時政府新成員幾乎清一色都是普什圖人,所以很多阿富汗難民也因此率先跑到了巴基斯坦。
經相關方證實,目前的確是巴基斯坦和伊朗接受了大部分的阿富汗難民,其中145萬被巴基斯坦接收,78萬被伊朗接收,而難民危機的製造者,大肆鼓吹人道主義精神,明示暗示其他國家接收難民的美國,總共只接收了2.2萬人。其他歐美國家也大同小異,與美國的做法十分雷同,加拿大同意接收2萬難民,英國同意一年內安置5000名難民,德國雖然承諾自己會幫助撤離一些阿富汗難民,但是。德國在8月25日表示,會撤離部分阿富汗人,但是同時表示自己2015年出現了難民危機,希望世界各國對此表示理解。法國方面表示,他們首先要保護自己,在此基礎上才能合理接收部分難民……
其實不光因為這些西方國家的態度,很多地理原因和文化風俗不同也成了阿富汗難民會首選鄰國的主要原因。美國對於他們來說有海洋阻隔,地理位置實在相差甚遠,並不方便。如此人數眾多的部分選擇了去巴基斯坦和伊朗,主要原因是距離近,宗教文化相似,語言想通,文化習俗類似,相對來說容易適應。此外也有部分難民逃往了其他一些相鄰國家比如塔吉克、烏茲別克等都接受了一部分難民,一些阿富汗難民還選擇了去往歐洲國家避難,其主要原因也是歐洲國家在難民福利系統上的政策是比較完善的,也是傳統思維裡的政治避難天堂和首選地。
那麼同樣作為阿富汗的相鄰國,阿富汗難民為什麼沒有選擇中國呢?仔細分析之下我們就會明白這並不是一個巧合。
首先,受地理條件限制,我國與阿富汗雖然相鄰,但是接壤地區是狹窄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地勢特殊,帕米爾走廊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蔥嶺”,屬嚴寒的強烈大陸性高山氣候,冬季漫長,常年被白雪覆蓋,一年僅有3個月能正常通行,一般人根本無法穿越。
其次,阿富汗主要是南部地區常年戰亂,臨近我國邊境的一部分基本都是塔吉克族的聚居區,塔吉克族是阿富汗的一個少數民族,政府對其缺乏管控,常年以自治為主,目前還比較安定,難民想要穿越這片聚居區也並不容易,不是路線首選。
再次,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文提到的普什圖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朗都是大族,同根同源,又都說的是波斯語,沒有交流障礙,宗教信仰文化習俗都相同的情況下,阿富汗人想要逃離阿富汗,選擇的自然也是個自己熟悉的地方,更有歸屬感。
西方國家的態度
拋開阿富汗難民自主的選擇去向之外,其他如中國一樣的中亞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恐怕就正如普京總統的發問一樣:我們並不能準確的辨認難民的身份,一旦其中混入了恐怖分子,誰能承擔這個後果?
眾所周知,戰亂中的阿富汗是恐怖主義的滋生地和庇護所,基地組織、IS 、“東伊運”等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長期在阿富汗境內活躍,隔三差五搞一次恐怖襲擊。假設在難民中混雜著這些恐怖分子而沒有被發現,那麼帶來的災難將是不可被估量的。這實在是個可怕又切實存在的問題。
歐盟27個成員國曾在最近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阿富汗難民的去向問題,會上雖然互相指責,推卸責任,也沒達成統一的意見,但就一點倒是達成了高度默契,他們想讓阿富汗的鄰國就此接受阿富汗難民,甚至提出資金不是問題,他們可以出資10億歐元用以安置這些難民。十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76億元,歐盟這次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但這僅僅是歐盟單方面的意見,阿富汗的鄰國未必願意遂了他們的心願。例如伊朗,伊朗一直受到美國的打壓,本身也是極不情願給美國做這個擦屁股巴基斯坦穆斯林偏多,對於阿富汗難民來説,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讓他們融入本地宗教,而中國就更希望渺茫了,地理存在難度,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更是完全不同。同時也得益於西方國家多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地宣傳“西方國家非常美好”的觀念,深入人心,阿富汗難民也對西方國家存了一份嚮往之心。
加入歐洲這件事情是,阿富汗難民並不是先驅,在此之前還出現過敘利亞難民,歐洲當時曾為了表達包容和仁愛,接受了大批的敘利亞難民,以為可以感化他們,使他們融入歐洲世界,但結果大失所望,這些人不但沒有被歐洲思想同化,反而因為人數眾多,對歐洲國家本來的生活秩序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此後,歐盟便不再在這個問題上自稱老大哥了,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拒絕態度,但是他們非常明白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每個國家不得不分攤一些難民接收進來的,所以在會上,也徵求了各個國家能夠接受的人數。
事實上,歐洲也好,美國也好,這些高高在上的西方國家都無一例外地把阿富汗難民看成是一個包袱,一個巨大的負擔,他們滿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解決掉這個麻煩,扔掉這個包袱,而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怎麼樣從根源解決問題,讓這些難民不再想要離開阿富汗。
中國為什麼不接收阿富汗難民?
中國之所以不願意接收阿富汗難民,有幾點原因,一是這並不是一場天災,而是人為製造的災難,是英美主義製造出來的一場人禍,反過來要中亞國家買單,沒有這樣的道理;二是中國沒有大規模接收難民的先例,如果開了這個頭,那以後可能會更麻煩;三是中國擔心恐怖分子混入難民中進入中國境內,給中國的地區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四是中國人口有14億,人口密集,就業壓力大,如果再大量接收難民的話,中國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和社會治安壓力。
中國與阿富汗是鄰國,中阿雙方都沒有建設瓦罕走廊,也沒有修高鐵和高速公路,所以想透過瓦罕走廊進入中國,只能翻山越嶺走古道,非常不容易。恰恰因為瓦罕走廊這道天險,為阿富汗的恐怖分子進入中國提供了有效的阻隔,也天然地攔截了很多阿富汗難民,使他們很難借於此處的接壤而非法入境中國,保障了中國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穩定局面。但同時也並不是有了瓦罕走廊我們就能安心了,我們也得同時提高警惕,謹防難民透過其他途徑例如巴基斯坦等地非法入境,同時更要警惕恐怖分子透過我們的鄰國進入我國邊疆地區,對我國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難民危機並不是一個小問題,各國對於難民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要提早預防。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可以說是經驗豐富,最具發言權了,其中又屬瑞典最甚。多年以來,中東地區的難民由於受到歐洲高福利的吸引,紛紛來到歐洲,進入瑞典等國家。瑞典剛開始還挺歡迎的,因為這等於是引進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不過很快就出問題了,讓瑞典引火燒身。
難民群體中有很多都沒什麼素質,也沒有什麼法律意識,缺乏謀生技能的情況下走上犯罪道路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接受難民以後瑞典的犯罪率就直線上升,尤其是強姦案頻發,令瑞典女性苦不堪言,瑞典成為比印度還嚴重的“強姦大國”。
討論素質問題並不是故意醜化難民,也不是缺乏同理心,是要站在實際角度出發,中立地看待難民產生的社會問題,在此基礎上為難民群體尋求更適合的道路。
中國態度
所以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始終保持了驚醒且慎重的態度,以瑞典為典型,警惕難民群體的社會危害性,保障我國發展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華春瑩在此事上的回應和態度也極其高明,將阿富汗的難民問題推到國際社會在阿富汗各方派系之間溝通的高度,從根本上先使阿富汗平息戰爭,這才能確保不會出現更多的難民;此外塔利班政府也需要建立一個包容性的政治框架,實現政權的平穩過度,同時停止戰爭,讓民眾“能夠穩定下來”。
從表面上來看,就中國會否接收阿富汗難民問題,華春瑩並沒有做出明的回應,但深究回應的內裡態度,不難看出中國在此事上,是存了大國的同理之心的,至少是願意對阿富汗政府伸出援手的,只不過與接受難民這種淺層次的方式不同,中國更著眼於問題的深層次邏輯,從阿富汗國內的和平入手,疏不如通,但這種費事費力的方法顯然是西方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強權國家不願意做的。
當初發動阿富汗戰爭時他們以反恐做名義,但是實際上,受到波及的大多數都是阿富汗平民,他們流離失所,死於戰火,這些他們從不關心,漠視生命。戰爭結束之後,又給自己披上人道主義的外衣,以聖母的姿態出現為萬民謀福祉,他們習慣了做兩面派,就要自己承擔後果。中國是不可能跟在他們身後做接盤俠的。因此,阿富汗難民問題上,平心而論,中國肯定是不願意接收難民的,但是中國並沒有迴避,而是站出來呼籲整個國際集體面對,幫助阿富汗政府政權平穩過渡。
同時中國政府也以中國特色的方式對阿富汗進行了援助,因為國內常年戰亂,局勢不穩,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10餘萬件文物沒有得到妥善保管,有大量的藏品被毀壞、劫掠甚至永遠消失,而2017年,中國率先接收了來自阿富汗的避難國寶,且在結束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後,這批文物原定將赴美國巡展,而此計劃突然取消,阿富汗文物也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沒有下一個接受地,它們將被送回局勢動盪的阿富汗。中國網友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高度關注,在網友的呼籲和中央的主持下,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響應,伸出援手,接力舉辦阿富汗文物展。第二個接棒的成都博物館,還在展板上寫下了“文化不滅,國家永生”的標語,表達了對阿富汗走出戰亂的祝福。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這樣的做法也的確符合中國一直以來的大國情結和世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