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 《本草備要》:“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闢一切不正之氣,痧疹、痘瘡不出。”
2. 《本草從新》:“辛溫,微毒。主消谷,止頭痛,通小腹氣及心竅,利大小腸,其香竄,闢一切不正之氣。”
3. 《本草分經》:“辛溫香竄,闢一切不正之氣,發痘瘡療沙疹止頭痛,通小腹氣及心竅,消谷利腸。”
4. 《本草撮要》:“味辛溫,微毒。入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消谷,止頭痛,通小腹氣及心竅,利大小腸,其香竄闢一切不正之氣。”
5. 《本草蒙筌》:“味辛,氣溫。微毒。善通氣小腹,能拔熱四肢。開心竅,上止頭疼;散沙疹,內消穀食。利五臟,順二腸。豌豆瘡出不齊,用之煎酒可噴。”
6. 《本草求真》:“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小腹;外行腠理、達四肢。散風寒及除一切不正之氣。是以發熱頭痛能除,穀食停滯俱消。痘瘡不齊。煎酒噴之即出。目翳不退,塞之鼻中即祛。”
7. 《本經逢原》:“辛溫微毒。 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闢一切不正之氣,酒後煎湯漱洗則絕無酒氣。”
8. 《雷公炮製藥性解》:“味辛,性溫微毒,入肺脾二經。主通小腹氣,除四肢熱,止頭痛,消穀食,散痧疹,齊痘瘡。其子煎油,可敷禿瘡。”
9. 《藥性切用》:“辛溫香竄,發痘疹,辟惡氣。服食損人,煎湯燻洗。”
10.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味辛,溫,微毒。消谷,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止頭痛,療沙疹,豆瘡不出,主蠱毒,五痔。
11. 《食療本草》:“利五臟,補筋脈,主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
12. 《馮氏錦囊秘錄》:“胡荽,善通氣小腹,能拔毒四肢,開心竅,上止頭痛,散痧疹,內消穀食,利五臟,順二腸,痘瘡不齊,煎酒可噴。塞之鼻中,能去目翳。”
13. 《醫學入門》:“胡荽辛溫微有毒,善止頭疼熱四肢,消谷更通心腹氣,噴痘酒煎不用醫。”
14. 《本草便讀》:“辛溫善散,可宣肺胃之寒凝;香竄難聞,能起痘疹之滯遏。”
15. 《本草易讀》:“辛,溫,無毒。起痘疹而辟惡氣,通諸竅而發痼疾。”
16. 《飲膳正要》:“味辛,溫,微毒。消谷,補五藏不足,通利小便。”
17. 《中藥大辭典》:“性溫,味辛。發表透疹,健胃。用於麻疹初期不易透發、食滯胃痛、痞閉。”
18. 《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痧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通心竅。”
19. 《日用本草》:“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治頭疼齒病,解魚肉毒。”
20. 《醫林纂要》:“升散陰氣,辟邪氣,發汗,託疹。”
21. 《全國中草藥彙編》:“發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無汗;果: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22.《本草綱目》:“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闢一切不正之氣。故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之。”
23.《藥性歌括四百味》:“ 胡荽味辛,上止頭疼。內消穀食,痘疹發生。 ”
24.《隱息居飲食譜》 :“辛溫。散寒,辟邪解穢,殺蟲止痛,下氣通腸,殺魚腥,發痘疹。”
25.《日用本草》:“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治頭疼齒病,解魚肉毒。”
26.《本草經疏》:“氣虛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風寒外侵及穢惡之氣觸犯者,不宜用。”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維生素,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尚含蘆丁,維生素和鋁、鋇、銅、鐵等無機元素。
2.作用:本品有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胃腸蠕動的作用,還可促進外周迴圈,促進肉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