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歲的李奶奶,雖然年紀大,但是心態是一點也不老,經常喜歡和自己的老年朋友們,一起去樓下跳廣場舞。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在一次跳廣場舞的時候,一個玩滑板的小孩從李奶奶旁邊擦身而過,把李奶奶晃倒了,膝蓋骨折。
這下沒辦法出去玩了,看著自己的朋友們天天活蹦亂跳,好動的李奶奶心裡也有點癢癢,於是她學著熱敷的方法,找來一塊熱毛巾搭在自己的膝蓋上,並且一直給自己的膝蓋做按摩,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好得快一點。
然而事與願違,李奶奶的骨折非但沒有好,還有隱隱地發紅,發腫跡象。李奶奶的兒子發現後,趕忙把自己愛折騰的老媽送到醫院去做緊急處理。這下好了,李奶奶距離恢復的時間,又延長了不少。
之所以李奶奶的骨折會如此的“一波三折”,其實和日常認知中的誤區脫不開關係,在骨折恢復的過程中,類似於李奶奶這樣,盲目地進行調理,最後適得其反的事例,不在少數。
骨折後,康復期間普遍會面臨的3大誤區,為您闢謠
誤區一:“按摩和熱敷能夠活血化瘀”
就和上文的李奶奶一樣,這應該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骨骼恢復期誤區了。
不少人都這麼認為,當出現跌打損傷以後,多多按摩,熱敷,促進血液迴圈,傷勢會好得更快。其實恰恰相反,在受傷後的24小時內,新生的創傷會處於一種叫做“急性炎症水腫期”的狀態,如果盲目地進行區域性按摩或者熱敷,會導致血液更多地集中在患處,新生的毛細血管破裂,反而更容易加劇水腫等情況出現。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受傷後的24小時內,儘可能冰敷,72小時以後,可以適當選擇熱敷的方法,促進血氣迴圈和癒合。
誤區二:“打了石膏,不能亂動”
打上石膏的初期,為了利於骨痂的形成,最好不要亂動,以免影響到骨骼的恢復效果。
但是,骨折後恢復的時間,相對而言是比較長的,很多人認為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打上石膏後都不能亂動,這就大錯特錯了。長期保持靜止的四肢,容易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亦或是靜脈血栓等病發症狀出現,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此,一般在打上石膏2個星期以後,如果恢復良好,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握拳,鬆手,或者將緊繃等類似的動作,幫助四肢適當活絡,避免太過僵硬而導致疾病隱患產生。
誤區三:“骨折病人需要長期臥床”
不少人覺得,骨折以後,傷者大多會失去行動能力,為了便於恢復,臥床靜養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尤其是對於李奶奶這樣的老年人來說,長時間臥床,反而容易導致一系列的“臥床併發症”。
常見的臥床併發症例如褥瘡,血栓,泌尿系統感染,抑鬱情緒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症狀,如果因為骨折康復,反而意外導致一些不該出現的疾病發生,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由此可見,骨骼康復期的認知誤區和空白,依舊還是普遍存在的,為了更好地呵護骨骼健康,休養傷勢,還請大家有意識地避開上述誤區,爭取更好的恢復效果。
另外,有關於骨折恢復時間的問題,也存在不少的爭議,最經典的,莫過於“傷筋動骨一百天”的俗語了。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骨折以後,必須休息滿一百天才能完全康復,真的是這樣嗎?
“傷筋動骨”,必須100天才能康復嗎?
我們不妨瞭解一下骨折癒合的過程:
骨折的癒合時期總共有3個階段,分別是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期。
一般來說,想要“走完”這三個流程,一般僅需要8到12周即可,並沒有所謂的100天的說法。通常情況下,考慮到骨痂的充分恢復,一般醫生會建議骨折患者恢復休養3個月左右。
另一方面,骨折休養時間的長短,更多地需要透過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的嚴重程度來詳細制定,切不可盲目安排,以免降低後續康復的效率。
“傷筋動骨一百天”,看似正確,其實嚴格意義上說來,也是不小的一個誤區,還請大家能夠仔細斟酌,理性辨別。在骨折康復期間,常見的3大誤區,也請大家能夠有所認識,能夠識別對錯,骨折的康復期非常重要,如果護理不好,可能會造成終生的負面影響,還請一定要謹慎小心。
參考資料:
[1]:《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些誤區快糾正》廈門晚報,2021-9-11
[2]:《骨折術後康復治療的常見誤區》知網百科,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