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過去,新的1年就要來到,過完元旦,就要開始準備過年了。不過,提起過年,就會讓那些未婚青年和沒娃的小夫妻們頭痛。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怕回家又被催。催啥呢,當然是催婚兼催娃。不過,有幸看到這篇短文的朋友們,就不必再擔心,因為,本文是迄今為止最為強大的回擊武器,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初次生育行為是由基因決定的。沒錯,這是1份有關人類的天生晚婚兼晚育的有力證據。
抵擋催婚及催娃的證據,必須強大,而且,還要具有權威性。咱們要介紹的科學論文,發表在今年7月的《自然》系列的《人類行為》分冊上,屬於頂級學術刊物。論文作者來自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以及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是聯合團隊。論文的標題是《Identification of 371 genetic variants for age at first sex and birth linked to externalizing behavior》。看到沒,將初次為愛鼓掌以及生娃的行為,直接和DNA給聯絡到一塊了。厲害不?
這樣的研究,若想具備說服力,就需要強大的資料支撐。為此,科學家們納入了將近百萬個研究物件,透過多個數據來源,收集了387388次初次為愛鼓掌的行為,以及542901次初次生育行為的資訊,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進行總結後,得到了令人跌掉眼鏡的結論。
研究發現,咱們人類的DNA上,存在著371個常染色體單核苷酸多型性位點,簡稱為SNPs,這些位點與環境因素一起,影響著第1次發生為愛鼓掌行為以及為人父母的年齡。這個SNPs,是遺傳學名詞,是指基因組水平上,由於單個核苷酸改變,引起的DNA序列多樣性。人與人之間為何有點不一樣?這類現象背後的90%多型性,就是由SNPs的影響所決定的。
研究表明,在371個基因突變位點中,有282個位點與初次為愛鼓掌的年齡有關,還有89個與初次生育年齡有關。其中,11個位點,具有性別特異性,就是說,對男性或女性的行為影響多一點或少一點。研究還發現,初次生育年齡的性別差異性,具有更高的遺傳相關性,受到10個性別特異性SNPs的影響。這個結論,用普遍人的語言解釋,就是說,如果某個人屬於天生的晚育型,沒做基因改造之前,就再別催人家了。因為,催了,也沒有用,只能惹來反感。
科學家們,還根據這些新發現的遺傳標記,進行了多基因評分。結果表明,得分較高的人,傾向於更晚發生為愛鼓掌的行為,初次生育的年齡也更大。如果得分較高,同時在兒童時期處於較好的生活及教育環境中,比如,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並且父母受教育時間更長,這類孩子長大後,首次為愛鼓掌及初次生育的年齡,還會推遲。這類天生的晚婚晚育複合型人才,晚年的健康狀況更好,而且,壽命也更長。
科學家們,還研究了SNPs影響及相關行為與生殖健康的關係。研究表明,過早開始為愛鼓掌的行為,是誘發宮頸癌的重要因素,未滿17歲就開始為愛鼓掌,與那些21歲以後才開始嘗試者相比,宮頸癌的患病風險會增加2倍。而且,提前為愛鼓掌,也會增加相關傳染病、抑鬱症、藥物濫用的風險。總之,科學家們的研究結論是,遺傳訊號受到社會因素和環境驅動,以及生物學條件的影響,相關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為愛鼓掌及生育年齡的提前或推遲。如此看來,僅僅靠多放幾十天產假,或者提供部分奶粉錢,希望利用實惠改變生育意願,可能是將本來挺複雜的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了。咋辦呢?為了成功催娃,啟動一波浩大的基因改造工程?這類艱深的設計方案,留給聰明人去思考吧。不管怎麼說,未婚和缺娃的各位,今年春節已經提前得到了科學認證的證明,祝賀大家。不用太感激,真想感謝,就把科學資訊傳送給更多的人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