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腎臟病,可以怎樣提高生活質量?
越來越多的證據告訴我們,中西醫結合的方案治療慢性腎病療效確切,並且可以護腎延衰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俗話說得好,三分治七分調,護腎更要“養腎”!良好的醫治和養護,才能更好護腎,更好延衰。
醫治的是病
“病”指的是治療原發病、穩定基礎病以及治未病。“五臟之極,窮必及腎”,很多其他疾病,到了後期會影響腎臟,造成腎臟損傷。
所以,如果你有明確的原發性疾病,比如高血脂、高尿酸、過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則有可能形成腎臟急慢性損傷的誘因,就需要好好治療,徹底根治,以免損傷腎臟。
穩定基礎病是指存在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風溼免疫類疾病等,常需要終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疾病,以免累及腎臟。
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預防重於治療。另外,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理論,先安未受邪之地,也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比如《金匱要略》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護腎才能延衰,至關重要。
養護的是氣
“氣”是構成人體、促進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有防禦、溫煦、推動、固攝、氣化、營養等功能。
“氣分陰陽”,氣一方面發揮推動、興奮、升發等陽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發揮寧靜、抑制、肅降等陰氣的作用。但又“陰陽互根,本是一氣,特因升降而為二耳。”
“腎為先天之本”,人體腎氣的充盈與否是生長髮育及生殖功能的穩定、臟腑經絡功能的協調、精血津液的生成及執行輸布有序的保證。
人體生命活動,既有賴於陽氣的推動、激發等促進作用,又離不開陰氣的寧靜、抑制等調控作用,是陰陽二氣的推動與調控作用相輔相成的結果。
腎氣有主宰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腎在其中居於主要地位,不僅滋養與調控其他各臟腑的機能,而且直接影響尿液的生成和排洩。
腎氣虛,就會出現松、空、漏等一系列症狀,比如:容易疲勞,經常感冒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出現遺精早洩、衄血便血、煩躁失眠、關節漏風現象,如果進一步出現陽虛,則可見形寒肢冷,尿多清長,夜尿漏尿,便溏陽痿等。所以護腎養腎,補腎氣,很關鍵。
補的是虛空
人體出現不適或者疾病,是正氣不足以祛邪於外,可表邪入裡,客於氣血臟腑經絡,或者臟腑虛損,氣血津液輸布失常,停滯為患。
慢性腎病常見的蛋白尿、血尿、腰痛等症狀某種程度上,也是腎氣不足引起。那麼該如何“補益腎元”?
01 順應天時,四季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古人對於生活,認為適應四季變化,天人相應,可以事半功倍。
本欄目的系列醫養文章,對於四季養生都有闡述,歡迎閱讀。(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春三月裡話醫養,風氣肝氣和脾氣
夏季洩氣健脾肺,事半功倍在養陽
秋三月裡養肺陰,容平收斂待冬藏
夏治冬病
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透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中醫藥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
只要是體弱陽虛,機能下降,抵抗力差的人群,都可以利用夏天的陽,達到增加疾病抵抗力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冬病夏治並不僅僅是三伏貼。
凡是可以有效提升正氣,減少冬季病情的發生的方式,都是我們的選擇。所以除了中醫外治法,中藥的調理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之一。
穴位貼敷、針刺、艾灸、耳穴埋籽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根據病情進行組合,療效非常好。
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在冬天透過調補,能使“精氣”儲存於體內,來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而冬令進補,膏方則是首選,是“治未病”的好方法。
膏方,又名膏劑、膏滋,在中醫理論裡是一種具有高階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
強調以預防疾病為主,輔以治療,可以有效地防病、療病、保健、強身。
因此,中醫膏方是“治未病”的最佳選擇之一。但是,這並不是說其他季節一概不能進補,“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進行的調理。
02 肺脾之氣,填空補虛
健脾益氣
“脾胃為後天之本”,透過益氣健脾,加強對水谷精微食物的吸收,成為氣血生化原料,起到補腎氣的作用。
一些脾胃功能低下,運化失調,舌苔厚膩的患者可用黃芪、白朮、山藥、茯苓、薏米、巴戟天等;成藥可用健脾丸、歸脾丸、參苓白朮丸等。
補肺助氣
注重肺部養生,是祛病延年的關鍵。肺屬金,腎屬水,“金水相生”。根據五行理論,肺金和腎水是母子關係。在生理功能中,肺和腎互相配合互相影響,這就叫“肺腎相生”。
在病理方面,肺氣虛損可以導致腎氣衰弱,這是“母病及子”;而腎氣衰弱也可以導致肺虛,稱之為“子病累母”。
肺氣虛的老年人可選用人參、黃芪、潞黨參、白朮、黃精、核桃仁、五味子等藥食兼補之品;
肺陰虛的老年人則應多選用太子參、沙參、百合、麥冬、玉竹、銀耳、阿膠、冬蟲夏草、鮮梨汁、蜂蜜等。
氣陰兩虛可用上述藥物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中成藥可選生脈飲。
03 適當補陽,溫煦助運
補腎氣
臨床發現,腎陽虛大多是由腎氣虛發展而來,因此,可以用補腎氣的藥來補陽虛。
平時有腎陽虛的表現的人,無明顯器質性疾病,比如常覺體力不支,不能勝任工作,表現為亞健康狀態者,可以服用溫陽的藥:
補脾陽
腎所藏納的“元陰元陽”非常重要,腎陽像黃金一樣珍貴,在生命過程中逐漸消耗掉了,就很難補充了;而脾陽就像紙幣,可以透過印刷紙幣替代等價的黃金,透過補脾陽來達到補全身陽氣的目的,為腎的收納做基礎:
04 功在平時,藥食同源
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腎臟病患者的食療應以健脾補腎為主,可以吃一些花生、紅棗、桂圓、山藥、薏米、白扁豆、茯苓、白朮、桂圓等,來培元固本。
平時應該注意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也就是正氣,養成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加強身體鍛鍊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運動上,可以選擇太極拳或八段錦。
透過調暢氣機,活血化瘀,來達到促進消化吸收、間接健脾補腎的作用,也可在家做艾灸幫助補充腎氣腎陽。
堵的是跑冒滴漏
腎元,受之父母,容量固定,故護腎之要,減少損耗為上,杜絕跑冒滴漏,同時補益脾肺之氣,如此,方可延衰。
01 減少消耗,也是一種堵漏
養生養腎有一個理念,減少消耗,功在平時。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久坐、熬夜、缺少運動等,都會對腎氣造成過度消耗。
因此要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注意生活調整,勞累了就要及時休息。少吃性寒生冷之品,尤其是冷飲冰水,都需要更多的陽氣來溫煦,儘量避免。
02 治療蛋白尿、血尿,減少精微洩漏
臨床發現,蛋白尿、血尿也與腎氣虛甚至腎陽不足有一定關係。
中醫認為,人體水液代謝有賴於腎陽的蒸騰氣化,如果腎陽不足,人就怕冷,精神萎靡,身體容易出現“漏”的情況。
表現為遺尿、不能憋尿、夜尿多、小便清長,或者稍微一咳嗽,小便就出來了,在中老年女性中較為突出,男性則可能有遺精、滑精、陽痿、早洩的症狀。
此外,腰為腎之府,若腎氣腎陽虧耗,腎精不足,骨骼失養,這個“漏”還會表現為肩頸痛、腰痛、腿痛、關節痛等症狀。
腎為生命之源,疾病之本。平時就要防傷防損,醫治原發病,穩定基礎病,時刻注意養腎護腎,補腎強腎,減少耗損,運用中醫藥內服外治等療法進行補虛堵漏。
如此,則能延緩腎病進展,延遲透析,延長生命,並且可以提高慢性腎臟病人的生活質量。
內容來源:腎病營養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
通訊員:李金環 秦沙沙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