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聽力損害、耳聾耳鳴,這些曾經和“老年人”繫結的疾病症狀,現在卻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入耳式耳機的高頻使用、壓力、生活不規律、高血壓……這些都是耳聾耳鳴的誘因。耳聾耳鳴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困擾,且病情易遷延反覆。今天的文章中,小編為大家介紹新安醫學傳承人王樂匋老先生對於此病的治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1. 扶正為前提,尤重補益肝腎
(1)補益肝腎:耳為腎竅,腎主耳,腎氣通於耳;肝腎同源。在治療耳鳴、耳聾的過程中,以補益肝腎法貫穿始末。縱有邪實者,亦常在腎虛或肝腎不足的前提下,才能致病。先生於晚清柳寶詒論“肝木不柔”最為服膺。柳氏雲:“肝木之所以不柔,由乎腎水不充,水不涵木,則燥而化風生火。”而調治之道,“惟有滋水生木”。前人所謂乙癸同源之治,與此病證最合。先生臨證只要是審其屬於這一型別,則常用乾地黃、杞子、潼白蒺藜、女貞子、懷牛膝、桑寄生等。
(2)養營補氣安心神:心亦寄竅於耳,體虛或營虛氣弱,心氣不足,心神被擾均可導致耳鳴耳聾,故養營補氣安心神乃治本常法之一。先生多用當歸、白芍、黃芪、夜交藤、茯神等。
(3)少佐溫腎,導陽氣下行:肝腎不足可使風陽上亢,耳鳴耳聾久久不愈或突然加重。在治療夾風火、兼痰瘀的同時,少佐肉桂溫腎而導陽氣下行,以增強療效。
2. 祛風火、逐痰瘀是關鍵
(1)祛風平肝膽之火:證見頭痛、耳內作癢,如蟬鳴,心煩易怒,突然耳聾或久聾久鳴而又突然加重。屬風火上擾,清竅被蒙。常用藁本、鉤藤、蔓荊子、天麻、蟬衣、滁菊等。
(2)化痰活血行瘀:證見形體肥胖,痰濁內盛,上阻清竅而耳聾、耳鳴重濁如塞者。常用鬱金、膽星、菖蒲;經脈瘀阻,經氣不通於耳者,多用丹參、田三七、紅花、雞血藤等。
3. 通竅開閉清鎮為常法
不論腎虛失聰、肝鬱竅閉、痰濁阻耳,還是瘀阻宗脈,因“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膽絡脈附於耳”(葉天士語)。先生於補益肝腎、祛風火痰濁方藥中均伍以通竅開閉之品,以助藥力,多選用石菖蒲辛溫散風、利氣通竅,全蠍祛風痰、通絡開閉,路路通除風通絡、除溼七竅,蜈蚣行瘀散結、祛風開竅。先生謂其“加一二味蟲類藥,以藉蟲蟻搜剔,以探其幽隱,取效方捷。”
在通竅開閉之同時,亦每每選用磁石潛陽納氣,重鎮安神,石決明鎮肝潛陽,代赭石平肝降痰清火,青龍齒逐邪氣,清鎮定心神。
合以上通竅開閉清鎮之法,有清上鎮下之功。
病案:耳聾耳鳴(雙側耳聽覺末梢神經損害)
孫某,女,30歲。
頭痛,左側面部發麻兩天,易怒,與家人發生口角,繼而出現雙耳失聰。先後在安徽省某醫院和上海某醫院,經檢查腦幹誘發電位示:雙側耳聽覺末梢神經損害,給予對症治療7個月,聽力無法恢復。於1991年11月2日延先生就診。
刻診:耳暴聾,發於口角之後,頭掣痛目眩,左面部發麻,舌紅苔淡黃薄膩,脈來弦細,屬肝陰不足,木失條達,風陽上越,清竅被蒙,法當益肝陰、息風陽,參以達木之品,以清清竅。
處方:乾地黃18g,生白芍10g,夜交藤30g,女貞子12g,滁菊花10g,明天麻10g,蔓荊子12g,陳膽星4g,甘杞子15g,鉤藤12g,茯神12g,磁石30g,石決明24g,全蜈蚣2條,石菖蒲6g。治療50天后,頭痛昏眩,面部作麻均消失,聽力大部分恢復。
1991年12月21日二診:訴時有耳鳴轟轟,有上盛下虛之狀,頭左側作麻,舌淡紅苔薄,脈弦細。先生尚謂,此乃在上之陽氣日浮,在下陽氣日乏。仿原意少佐溫藥,以導陽氣,使之下行。
處方:乾地黃18g,生白芍10g,夜交藤30g,煨天麻10g,磁石30g,石決明24g,茯神12g,淨蟬衣4g,白蒺藜10g,鉤藤12g,甘杞子15g,白殭蠶10g,石菖蒲6g,肉桂4g。
1992年1月11日三診:聽力基本恢復,時有耳鳴,以左耳為甚。仍從原意出入。
處方:北條參18條,生白芍10g,夜交藤30g,煨天麻10g,石菖蒲6g,生地18g,女貞子15g,甘杞子15g,磁石30g,青龍齒20g,茯神12g,蟬衣6g,鉤藤12g,甘菊10g,蔓荊子12g。繼續鞏固治療3個月而告愈。
新安醫學傳承人臨床經驗
本書為《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中的一種,王樂匋為國家級名老中醫,新安醫學傳承人,本書是由其子,安徽中醫學院院長王鍵及其弟子整理編寫,主要介紹王樂匋的生平、臨證經驗及感悟。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樂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鍵等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