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回顧
1.國產手機上值2000塊的功能,終於被破解
2.城市上空出現UFO?網友們坐不住了
3.蘋果今天這操作,SE使用者都哭了
最近機哥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說實話,之前還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細節。
按照機哥平時用鍵盤的習慣,輸入電話號碼、賬號密碼這些,確實更習慣用右邊的數字小鍵盤。
如果用字母區上的數字鍵,就必須看著鍵盤來打,沒辦法盲打。
對啊,既然有了更好用的數字小鍵盤,為什麼還要保留字母上面的數字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機哥先留個懸念,後面再說。
除此之外,關於鍵盤還有很多奇怪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現在的鍵盤字母排列是QWERTY?
為什麼字母區的按鍵上下是錯位的,而小鍵盤區上下卻是對齊的?
機哥想說,這些問題都和鍵盤的身世有關。
以前機哥也一度認為鍵盤嘛,肯定是電腦出現以後的事吧。
但其實鍵盤的爺爺是打字機,算下來應該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
QWERTY鍵盤的佈局就是從這個老古董上繼承來的。
說起來還有點奇葩。
最早的打字機其實啥字母佈局都有。
很快熟悉了鍵盤的打字員遇到了bug。
打字速度太快導致卡鍵,尤其是相鄰的字母,機械連桿會相互干涉。
不過這個bug很快就被暫時解決了。
方法也很簡單,把一些高頻使用的字母分散開,就不容易出問題了。
其中一種佈局就是QWERTY鍵盤了。
(它還不完全是我們熟悉的樣子)
但是,它還不是當時的主流,讓它登上王座的是一家公司的騷操作。
雷明頓公司搞到了QWERTY鍵盤的專利,想大賺一筆。
結果沒多久,就有工程師改進了打字機的結構,卡鍵的問題不存在了。
這下QWERTY鍵盤的專利怕不是要餵狗了吧。
但雷明頓接下來的操作,機哥只能說佩服。
他們搞了個免費的打字培訓,這羊毛誰不想薅啊。
當時企業招打字員,發現大家都用QWERTY鍵盤,那就買它!
這一波騷操作,就讓這個看起來奇葩的佈局起死回生。
還徹底讓QWERTY鍵盤成為了主流。
機哥有一說一,它有時候真的很反人類。
比方說,手指的分工很反人類。
A這麼常用的字母用小拇指來按也就算了。
連Shift、Enter、Backspace這些大鍵居然也要小拇指負責。
這些大鍵的手感還可能很澀,讓原本就弱不禁風的小拇指雪上加霜。
反觀強壯的大拇指,它倒的確負責最大的空格鍵,但卻只有空格鍵。
機哥想起自己用手柄玩遊戲時,兩個大拇指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表現。
在鍵盤上,真的是屈才了。
不過這也不是QWERTY鍵盤的問題,而是所有鍵盤的問題。
倒是百年後,觸屏智慧機上的全鍵盤才讓大拇指重新容光煥發。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早年非常欣賞一種更高效的Dvorak鍵盤佈局。
在Apple IIc上提供了切換成Dvorak鍵盤佈局的軟體功能。
使用者切換後,調整一下鍵盤鍵帽的位置即可。
可是就連蘋果下場推廣,最後還是吃癟了。
如果機友們想體驗的話,在Windows和Mac OS上都能找到設定,切換成Dvorak鍵盤。
只不過它只對字母語言有效率加成,中文輸入的話門檻太高、感知不強。
機哥講完了QWERTY鍵盤佈局的問題,接下來就輪到字母區域以外的事了。
這就開始跟電腦有聯絡了。
電腦剛出現的時候,鍵盤都是照搬打字機的。
連字母區域的按鍵上下錯開的設計也保留下來了。
這種設計是打字機為了讓下面的機械連桿錯開,防止互相打架。
不明白的機友可以倒回去看看打字機的圖片。
但電腦鍵盤顯然是電子裝置,只能說是照顧打字員的習慣吧。
後來,因為電腦主要用於各種研究和專業計算,要大量輸入數字。
而原來字母區上面的數字鍵用起來並不順手,於是九宮格數字小鍵盤誕生了。
作為全新的設計,小鍵盤就完全沒有上下錯位,整齊得像一家人。
那個時候,除了加入數字鍵盤這個大趨勢以外。
鍵盤的配列可以說是群魔亂舞,因為當時電腦的顯示屏、鍵盤都是一套,每家都有不同的設計。
最後還是IBM一統江湖,在1984年推出了標準鍵盤Model M。
從此鍵盤也變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外設。
(Model M至今仍然有人在用)
它一共有101個鍵,基本和今天我們用的標準尺寸鍵盤差不多了。
除了右側的數字小鍵盤,還增加了獨立的方向鍵,和它上面的編輯鍵。
只是還沒有Windows徽標鍵和選單鍵,加上了就是今天標準的全尺寸104鍵鍵盤。
這把鍵盤地位非凡,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萬惡之源”。
怎麼說呢,它的很多設計已經落伍了。
第一個變化是鼠標出現了。
在IBM工程師的設想中,數字小鍵盤、方向鍵、編輯鍵由更靈活的右手操作。
但是鼠標出現之後,右手就得要在鍵盤和滑鼠之間反覆橫跳,不知所措。
就比如需要修改表格的時候,一會用滑鼠選格子,一會又換到小鍵盤輸數字。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有一個想法,要是數字小鍵盤在左手邊就好了。
誒,機哥告訴你還真的有,這種鍵盤一般叫左撇子鍵盤。
也有小鍵盤可以拆卸的組合式鍵盤,或者乾脆搞個完全獨立的數字小鍵盤。
這就要講到的第二個變化了,電腦遊戲開始出現。
尤其是以《雷神之錘》為代表的FPS遊戲。
這種遊戲需要用鍵盤控制角色行動方向,用滑鼠控制視角。
而鍵盤上預設的方向鍵在右邊,這不就又打架了嗎?
只能以一種非常詭異的姿勢玩,除非桌面足夠大,或者左手用滑鼠。
肯定有機友會問,不對啊,玩遊戲不都是用WASD的嗎?
機哥想說,當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WASD還是後來一個華裔玩家方鏞欽給普及的。
他用WASD的鍵位在1997年的首屆《雷神之錘》錦標賽上奪冠,贏走了一輛法拉利。
(方鏞欽坐在車裡,旁邊的是遊戲作者卡馬克)
從此WASD就成了冠軍同款設定,之後又被大名鼎鼎的《半條命》設定為預設鍵位,之後的故事大家都懂。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鍵位移到了左邊,可是碩大的鍵盤又侵佔了滑鼠的空間。
想想看,在你馬上就要爆頭秒殺敵人的時候,鍵盤擋住了你的滑鼠,然後被反殺。
不說了,已經開始想砸鍵盤了。
所以,電競選手會有各種奇葩的姿勢。
比如這種鍵盤放腿上的“俄羅斯式”。
還有這種把鍵盤放在腦後的“肩扛式”。
還有這種“鍵盤越歪段位越高”的垂直襬法。
不是所有打遊戲的都骨骼驚奇,能忍受這些姿勢。
那怎麼辦?
砍鍵盤!
首當其衝的就是小鍵盤區,砍掉它就變成了比較常見的87鍵佈局。
接下來是編輯鍵,那個幾個不常用的都扔掉,留下幾個常用的,可以變成84鍵佈局。
再幹掉F區的12個鍵,還能得到68鍵的緊湊佈局。
當然還能繼續砍,只不過那樣的話有很多按鍵功能需要用組合鍵才能使用。
只有適用於某些特殊的需求,比如程式設計師。
機友們有沒有發現,電子競技流行以後,這種更小的鍵盤越來越受歡迎了。
機哥覺得,全尺寸鍵盤的失寵,是因為它已經難以滿足這個時代的需求了。
儘管能數出傳統鍵盤一二三四個缺點,我們也確實沒太多辦法。
這就叫路徑依賴,船大難調頭。
如果是虛擬鍵盤就沒有那麼多限制了。
不信,你們到留言區點出虛擬鍵盤,就會發現,它還保持著打字機的極簡設計。
沒想到發展了一百多年的打字工具,竟然在智慧手機上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當然,如果你用九鍵,那又會是另一個路徑依賴的故事了。
圖片來自網路
趕緊換回了九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