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規模化發展,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逐漸進入巔峰時期,發展方向得到了明顯變化,它們不僅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而且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前行。就像阿里巴巴,它一直都想成為中國的“易貝”,於是利用網際網路風口實現了目標。
歷經十年的風風雨雨,阿里巴巴不僅成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成為了全球八大網際網路企業之一,它的發展速度是業界有目共睹的。可能是看到了阿里巴巴在電商市場的發展潛力,於是一些公司開始發展這一業務,就像馬化騰成立的騰訊公司。
騰訊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3年,主營社交、通訊遊戲等多項業務,推出的微信、QQ 已經成為兩大社交巨頭之一。憑藉這一優勢,“騰訊系”的規模越來越大,包括美團、京東、快手、58同城和騰訊都是它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200家公司參股,持股價值達到了1.82萬億。隨著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騰訊系”逐漸參與電商、旅遊、汽車、教育、醫療、娛樂等多個領域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騰訊系”已經打造了一個專屬的商業帝國,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其實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公司,它們的市場估值、賺錢能力都是其它企業無法比擬的。根據財報資料顯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006.9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了29%;淨利潤為150.06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了10%。
騰訊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收為1424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了13%;淨利潤為318億元;本土遊戲業務的營收為336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了5%;國際遊戲業務的營收為113億元,與同期相比增長了20%。雖然騰訊的賺錢能力不及阿里巴巴,但是它的發展潛力巨大。
那麼,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騰訊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誰?根據阿里巴巴披露的股權、股東持股檔案顯示,阿里巴巴目前的最大股東依然是日本軟銀集團,持有的股份達到了24.8%。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董事、高層累計持有2.3%的股份;蔡崇信持有1.4%的股份。
另一巨頭——騰訊公司的最大股東是南非報業naspers旗下的Prosus公司,它也是一家外資企業,目前已經入圍“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企業”。MIH之所以成為騰訊的第一大股東,是因為它在騰訊出現資金不足之際進行了多次投資。
迄今為止,MIH公司已經持有騰訊32.8%的股份,它在騰訊的投資為南非報業創造了7000倍以上的收益。但在2018年,為了解決資產負債這一問題,南非報業選擇減持騰訊公司2%的股份,套現了830億港元,不過南非報業表示在三年之內不再減持。
如今已過三年,南非報業再次減持騰訊2%的股份,持有的股份已經下跌至28.86%。不過,南非報業依然堅守承諾,表示在未來的三年裡,不會減持騰訊公司的股份。目前,騰訊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是馬化騰,他持有的股份達到了8.42%。
騰訊在得到MIH公司的投資之後,逐漸在市場站穩腳跟,並在網際網路行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這些年裡,騰訊投資了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包括京東、美團、58同城等。目前,騰訊不僅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還是美團的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達到了17.73%。
除此之外,騰訊公司還是58同城的第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達到了23.36%;它還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持有的股份達到了15.6%;還是蔚來汽車的第二大股東,持有的股份達到了10%。
反觀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軟銀集團因為多次投資失敗,所以為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孫正義只能不斷套現持有的阿里股票。近段時間,軟銀集團投資了貝殼找房、滴滴出行等,並賺得了盆滿缽滿,不僅實現了“翻身”,還成為了日本賺錢能力最強的公司。
雖然阿里巴巴和騰訊公司都是依靠外資企業的投資,才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它們的實際控制權依然掌握在國人手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的經營方式不同。
阿里巴巴使用了同股不同權,該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都是合夥人投票選出的,不是根據股票數量進行選擇,永久合夥人只有兩個,分別是馬雲、蔡崇信。而騰訊公司使用了一致行動人機制,如果出現意見分歧,公司的股東就要透過一致行動人機制進行投票。
那麼,較為“年輕”的京東和小米背後的老闆又是誰呢?答案來了。京東的股東有騰訊公司、沃爾瑪、京東員工等。其中,騰訊公司的持有股份達到了18%,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騰訊公司持有的投票權只有4.4.%,遠遠低於持股只有15.5%的劉強東,他持有的投票權達到了79.5%,目前依然是京東的“掌舵人”。除了騰訊公司和劉強東之外,沃爾瑪持有的股份為10.1%,京東員工持有的股份為1.4%。
小米公司的最大股東不是其它公司,而是它的創始人——雷軍。雷軍現任金山軟體股份公司的董事長、小米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歡聚時代的董事長,同時還是大陸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他投資了多個專案,包括卓越網、尚品網、逍遙網、樂訊社群等。
雷軍、黎萬強、周光平等人在2010年4月成立了小米公司,次年推出了首款“小米手機”,歷經多年的不斷髮展,小米手機的銷量排名全球智慧手機品牌第四,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2018年,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制度改革之後第一家使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上市公司。
根據第二季度的財報資料顯示,小米手機的銷量已經超過了蘋果,成為全球第二。不僅如此,小米在歐洲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一,產品受到了無數使用者的支援。但實際上,小米最初最大的投資機構是晨興集團,但它持有的股份少於雷軍,所以沒有成為第一大股東。
如今,雷軍在小米公司的持有股份達到了31.41%,天使投資晨興集團的持有股份大約是17.19%,聯合創始人林斌的持有股份達到了13%,DST、啟明創投的持有股份累計達到了11%,黎萬強、洪峰、劉德、王川等聯合創始人同樣持有少許股份。
基於雙重股權結構,雷軍目前持有的投票權已經超過了50%,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至於小米,它在上市時的市值達到了4866億港元,開始朝著資本方向前進,並在國際市場上佔領領先地位。
雖然京東、小米的背後老闆都是外國人,但是它們存在一定差異。京東的“掌舵人”是劉強東,他有權決定京東如何運營。但是比起小米,京東似乎不是很幸運,因為小米的最大股東——雷軍持有30%的股權。對於一家公司而言,股權握在自家領導手上好過握在他人手上。
可能有人對此十分疑惑,為什麼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的最大股東都是外企,只有小米、京東的第一大股東是國人?要知道,網際網路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是早期的中國資本實力遠遠低於外資企業,所以只有得到外資企業的融資,才能擴張市場規模。
總結
阿里巴巴、騰訊公司的最大股東都是外資企業,這說明了外資企業的投資眼光十分“毒辣”,這告訴了國內投資機構一個道理,不妨在投資的時候把目標放在國內,或許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