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舊話題
今天繼續前幾日的老話題,繼續和大家聊一位名列二十四功臣的人物。
今天聊的人物,他的名氣不像之前的程咬金、杜如晦那樣響亮。
但這個人也是很厲害的。
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往往與真實的歷史是有出入的。
像程咬金這樣的,他本來可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武將,他的功勞或者說作用,應該遠遠及不上段志玄。
但是在《隋唐演義》等小說的加持下,程咬金反而變得家喻戶曉。
最後程咬金不得不甩起自己都不會的三板斧。
這樣的程咬金是不是很無奈呢?
言歸正傳,今天聊的人物叫段志玄。
這個人物的存在感是比較低的,演義小說中對其的記錄也不多。
不翻閱史料,我們很難看到這個人的身影。
但他能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與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齊名,他也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的。
最早追隨李世民的一批人
段志玄祖籍是山東的。
他祖父曾在太原為官,所以和李淵家族有一定的淵源。
他家算不上關隴勳貴,但能扯得上一點點關係。
隋煬帝最後一次遠征高麗的時候,段志玄就與父親定居在了太原。
當是段志玄年僅十四歲。這也是李淵起兵反隋的六年前。
當時的段志玄可是一個十足的問題少年,違法亂紀的事情經常做。
也就是這這個時候,段志玄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賞識不是因為違法亂紀,是因為像程咬金那樣的豪爽的性格,義薄雲天的俠義情懷。
這樣李世民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段志玄才義無反顧的追隨。
在段志玄二十歲的時候,楊隋家的天下已經是風雨飄搖。
各地貴族或者有實權的地方諸侯均割據稱王,留在太原的李淵自然也不會閒著。
李淵起兵反隋之後,史料記載:段志玄在家鄉募兵千餘,前來響應。
募兵千餘,雖然不多,但也不是一瞬間或者一夜之間能完成的。
就算一夜之間能完成,哪能知道李淵何時起兵?
哪能知道李淵起兵之後就立馬追隨?
這一些列疑團,也更說明了李淵起兵是事前謀劃好的,根本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甚至募到千餘兵也都是李淵帳下原本的軍士。
李淵看到有人響應,於是很高興,儘管有可能這本來就是他事先安排好的。
段志玄後來被封為開路先鋒,為李淵開疆拓土。
赫赫功勳
儘管李淵對段志玄寄予厚望,但是段志玄一直是李世民的人。
而且李淵的軍事行動基本都是由李世民負責的。
段志玄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對戰屈通突。
這個人名是不是很熟悉?
不錯,在前篇和大家聊柴紹的時候,聊過這個人。
當時說柴紹打敗了聞名天下的屈通突,當時柴紹的戰友之一就是段志玄。
在這場戰役中,柴紹的地位或者說職務比段志玄高,但在真正處在第一線的是段志玄。
也正是他在唐軍在全線潰退的時候,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才反敗為勝,進而才能活捉屈通突的。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屈通突進攻潼關,柴紹與段志玄等奉命堅守。
唐軍的軍營被屈通突手下偷襲,唐軍軍營逐漸潰散。
本來這一仗可能就這麼結束了,但段志玄沒有。
他率領幾十名親兵,不斷的衝擊隋軍陣營,身中數箭仍不後退。
唐軍受到他的鼓舞,瞬間士氣大振。
這時情況逆轉直下,隋軍反而全線潰退。
也正是這個機會,唐軍才能活捉名聞天下的屈通突。
在以後的諸多戰役中,段志玄都有不俗的表現。
平定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都有段志玄的身影。
參與宣武門事變
二十四功臣裡有的是一直追隨李世民的。
也有後期才效忠李世民的,最典型的就是魏徵。
一直追隨李世民的基本上都有兩個特點,
第一:參與過玄武門事變。
第二:參與過定襄會戰。
段志玄是完全符合這兩個特點的。
前篇聊杜如晦的時候說過。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是因為事前得到了訊息。
有尉遲敬德的報信,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的謀劃,才得以扭轉乾坤。
但報信的不止尉遲敬德一個,段志玄也算一個。
當時段志玄已經是李世民倚重的大將了,李建成欲拉攏他,所以重金賄賂。
段志玄沒有受他誘惑,反而立馬將這件事告訴了李世民。
這件事是發生在尉遲敬德報信之前的。
這波預警資訊雖然不像尉遲敬德那麼明顯強烈,但也釋放了一個訊號:兩兄弟的決戰之日不遠了。
在玄武門事變中,段志玄一直在李世民左右。
在李世民最危難的時候,段志玄沒有改弦易轍,這也贏得了李世民的尊重與信賴。
定襄會戰
定襄會戰這幾天說了很多次。
段志玄在這場戰役中的地位與程咬金一樣,只是一路軍的副將而已,對這場決戰沒有發揮重要作用。
但這一點都不丟人,因為我說過了,這場會戰的主將乃是李靖。
李靖一旦出場,任何將軍都會黯然失色。
就像戰國時期的白起將軍一樣,本來長平之戰前期的秦軍主將是王齕,但白起來了之後,王齕立刻心甘情願的做了副將。
在定襄會戰中,段志玄兼任玄甲軍統帥,這也是對段志玄的重視了。
大唐傾其國力,也只拼湊出了不到四千人的玄甲軍。
有人說最後插入頡利可汗心臟的就是這支玄甲軍,而且主帥就是李靖。
這都是野史上的說法,真實性已經無法求證。
基本上能斷定的是,玄甲軍名義上的統帥是段志玄,李靖是三軍總司令。
討伐吐谷渾
定襄會戰的四年後,吐谷渾騷擾唐朝邊境。
突厥強大的時候,唐朝與吐谷渾是盟友關係。
現在突厥已經不是大患了,也就到了二者翻臉的時候了。
吐谷渾想擴大地盤,也想讓唐王朝開放更多的邊境。
但唐王朝也想將疆域繼續向西推進。
二者的矛盾已然凸顯,遲早又會迎來一戰。
這場戰役沒有多少的懸念,唐朝連突厥都打敗了,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吐谷渾。
段志玄自然乘勝追擊,在到了青海湖的的時候他停滯不前了。
但李世民的命令是越過青海湖。
因為吐谷渾那裡的戰馬是天下良駒,李世民想把這些據為己有,充實大唐府庫。
段志玄與李世民意見相左,段志玄就此停滯不前。
真實原因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在我所瞭解的史籍裡,也沒有對這些有過詳細記載的。
野史裡的說法五花八門,甚至自相矛盾。
有的說段志玄不想趕盡殺絕是想擁兵自重。
有人說段志玄不忍心吐谷渾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等等吧,原因很多,我們在這也不具體分析了。
但段志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立馬被李世民罷免了官職,另有別人代替。
雖然過了很短時間就官復原職,但這二人可能已經產生隔閡了。
英年早逝
這場戰役的五年後,段志玄回到京城,出任右衛大將軍。
之前是不是聊過,程咬金出任地位崇高的左衛大將軍,但立身極正,未參與黨政。
右衛與左衛相對應,只是以左尊,右衛可能是二把手。
四年後,也就是李世民擺出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的前一年,段志玄因病去世,死的時候年僅四十四歲,甚至比杜如晦還小一歲。
李世民手下的文官武將,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問題。
問題最大的甚至晚節不保(像侯君集、長孫順德等,都是晚節不保)。
但是李世民對其還是很厚道的,基本上還是客觀對待了他們,侯君集和長孫順德仍被列為了二十四功臣之一。
段志玄毫無疑問,李世民也將其列為凌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也是對段志玄一生功績的肯定。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