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46年國軍仗著400多萬精銳,悍然撕毀停戰協議向解放區進攻。可能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人數才100多萬,只有小米加步槍的我軍,會在僅僅不到3年的時間裡實現絕地大逆轉,以雷霆萬鈞之勢解放全中國。
那麼,在這3年裡我軍究竟是如何逆轉,同時戰爭雙方的拐點在哪?
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劉鄧千里轉戰大別山,或者是1948年開始的“三大戰役”。誠然劉鄧轉移到外線讓我軍邁入戰略進攻態勢,三大戰役更是全殲了國軍最後的150萬精銳。但有一場戰役的影響力的絲毫不弱於劉鄧進軍中原,那就是很少被人提及的“豫東戰役”。這場戰役,僅僅不過才殲敵10萬,但卻一舉扭轉了將全國戰場都打活了起來,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我軍才正式進入了反攻階段,按照主席的話來說:
“解放戰爭好像爬山,現在(豫東戰役後)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那為何這樣一個殲敵不如濟南的豫東戰役,會成為我軍開始反攻的分水嶺呢?
豫東之戰
在探尋為何主席高度評價豫東之戰前,先來了解什麼是豫東之戰。
即使在1947年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將戰火燒到國統區。但關內我軍的日子並不好過,且不說劉鄧在大別山被白崇禧包圍,缺衣少糧的人員減半。就連在關內一直常勝的華野,也在1947年下半年連遭敗績。先是7月分兵後,粟裕帶領的大軍連續在南麻和臨朐戰役中接連失利,在中原並沒有開啟局面,反而是膠東半島被國軍中央突破,一時間山東解放區這個大後方差點成了敵佔區。
按照當時我軍隨軍記者的話來說:
“......整個山東解放區,除了黃河以北的渤海地區外,都遭到了蔣軍的蹂躪。過去,蔣軍一個旅、一個師都不敢單獨行動,懼我圍殲。現在,蔣軍一個連、一個排都敢不分晝夜,瘋狂出犯。廣大群眾人心惶惶。.........”
而基於我軍在1947年的失利,當時的軍委也是很悲觀,可能認為解放戰爭起碼要再往後拖5-10年。甚至還讓粟裕不行就帶1個兵團去江南打游擊,騷擾國統區。因而在1947年年底,不僅是劉鄧這,同時也是華野都在關內最“黑暗的時刻”。
不過越是逆境越顯英雄本色,當時粟裕針對困境主動向軍委發出了著名的“子養令”。堅持在江北作戰,在得到軍委的“勉強同意”之後,華野在陳老總和粟裕的帶領下在濮陽進行整訓,這次整訓也是華野最長時間的思想、教育和部隊整編。而得到休整之後的華野,以及從大別山跳出來,得到各二級軍區的補給後的中野,也開始聯合在中原搞事,打一場大仗。而這就是“豫東之戰”。
第一階段,開封戰役
在經過整訓之後,粟裕帶領華野西出豫東,對當時河南省會開封進行了攻堅,1948年6月16日,華野山東兵團第3和8縱完成了對開封守軍的包圍,守軍的是國軍整編66和68師大部軍隊。17日我軍基本解決開封城關部隊,18日分別從南門和西門攻入開封城內,冒著敵人空軍轟炸的困難與守軍展開激烈的巷戰,一直到20日佔領省辦公樓,21日宣告佔領開封,全殲守軍的3萬人。
這場戰役調動了中原國軍各大兵團,同時也讓歐壽年兵團孤立出來的。
第二階段:睢杞戰役。
在開封戰役之後,我軍在短暫休整後,立馬撤出,繼續在運動中找尋佔據,在撤出開封之後,邱清泉帶領第五軍冒進,直接進入開封,從而將其與歐壽年兵團分割開來,這就給了我軍全殲歐壽年創造了空間。在這個短暫的空間出現後,粟裕當機立斷,立馬以華野頭號王牌第1、4、6和中野11縱包圍歐壽年兵團(整編72和75師),以開封戰役立功的3、8縱隊阻擊第五軍。
1948年6月27日,我軍開始進行總攻,29日我軍佔領郭屯消滅整編75師一部,30日攻克丘屯村,到了7月1日全殲歐壽年的兵團部。而此時粟裕“膽大”的一面又展現出來了,他又開始了自己的“圍點打援”戰術,他將剩餘的72師吊著不打,以少部分兵力牽制,針對於來援助黃伯韜(兗州出發)和邱清泉這兩支部隊,挑一直來吃掉。
在權衡利弊之後,7月4日,粟裕調集的大量部隊秘密轉移到黃伯韜部隊附近,冒著敵軍空軍轟炸的危險,直衝黃伯韜本陣,當時黃帶來的部隊基本上都打光,都開始燒檔案了。但是考慮到邱清泉第五軍攻勢太猛,不得已才決定放棄殲滅黃兵團。於是7月6日我軍主動撤出戰場睢杞戰役結束。
整個戰役殲敵5萬多人,生擒歐陽壽年。
在豫東會戰中,我軍在4個敵人兵團之間走鋼絲,即便是兵力劣勢也佔據戰場主動,想打哪個打哪個,不過這種仗,也就擅長打“神仙仗”的粟裕敢打。整個豫東會戰,我軍調動了敵人4個機動兵團,在作戰中殲敵1個兵團部、2個整編師部、4個正規旅、2個保安旅,連同阻援作戰在內,共殲敵9萬餘人。
了不起豫東戰役
雖然粟裕在戰後一直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軍整個戰役傷亡30000多人)來形容這次戰役,但毫無疑問,這場戰役是我軍久違的一場大勝,直接改變了中原戰場的走勢。甚至於中野的劉帥在回顧這場戰役的時候說道“打這樣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沒有這樣的膽識,沒有這樣的氣魄。”這雖然是陳帥的自謙,但也在說明這場戰役確實贏得酣暢淋漓。
那麼這場戰役為何讓讓主席和劉帥評價這麼高呢?
首先,這場戰役直接改變了中原的格局,將整個中原戰場打活了。
正如雨田君說的,7月分兵和劉鄧進入大別山之後,我軍一直在和老蔣打消耗戰,雙方都刺刀見紅,一直在拉鋸,而我軍在進行土改和整訓後的第一場打仗,在數十萬國軍包圍中,進退有據。而且正是這一場戰役將解放區的國軍全部調到了中原“打麻將”,緩解了解放區的壓力。劉鄧也得以從大別山出來,在中原建立根據地,靠著2級軍區的兵員輸送,將戰鬥力逐漸恢復過來。
而且這場戰役之後,陳謝在進攻襄樊得手,國軍華中部隊又不得不回去防守,山東兵團趁著黃伯韜從兗州老巢去支援歐壽年,直接抄了他的後路,讓黃伯韜不得不退出山東到蘇北。而蘇北方面韋國清等人也在收復和建立根據地(漣水等地)。
可以粟裕這個中心開花,將戰場打活了。
其次是,我軍開啟了各方面軍級聯合作戰的先河。
這次戰役,讓我軍打開了一個模式或者說是進化到一種境界,那就是兩個野戰軍級的合作,豫東戰役,中野實際上也參加的了阻擊,粟裕也即使將作戰部署和劉鄧兩位首長彙報。這有別於以前的華野和中野各自為戰(1947年外線作戰失利的一個原因,就是雙方協調指揮差)。而這也為4個月後的淮海戰役,雙方共同成立總前委開了一個好頭。
最後是,我軍的心態上又重新自信起來。
正如1年前我軍戰地記者說的,7月分兵後,國軍的一個連和團大搖大擺地進入我根據地。但到了豫東戰役之後,讓我軍打怕的國軍甚至不敢一個整編師單獨行軍,生怕成為第二個歐壽年,這就是戰略威懾。而且,在豫東戰役之後,我軍一改南麻和臨朐戰役的“負擔”,開始將士氣提升回孟良崮戰役時期的巔峰時刻。
而我軍士氣提升有多明顯,2個月後的王耀武最有發言權。十幾萬人苦心經營好幾年的濟南,居然被我軍輕鬆突破。士氣高昂的我軍甚至於湧現出很多英雄和模範部隊。
雨田君說
其實按照主席“爬山”的說法,我軍透過豫東作戰打破了國軍在關內,特別是中原戰場的對峙均勢,從相持到主動,中野和華野實現了一個跨越,此戰之後中原戰場主動已經被我軍掌握,濟南已經成為孤城,我軍即可往南渡江作戰,也可在黃淮和敵軍決戰。再加上東野已經修正完畢,實現了對東北國軍的包圍,西北的彭總也收復延安,華北我軍將傅作義困在了京津唐和張家口一帶,全國形勢一片光明。
豫東戰役,可謂是掀翻國軍的多米諾骨牌。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