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做人的根本,或者說最根本的事務是什麼?
按照《論語》的說法,是“孝悌”二字,也就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是君子的“本”,就是“孝悌”兩個字,把“本”守住,你的人生大道,也在展現在你面前了,你的原則,也就建立起來了。
但我們還需要對這一意思做一個延伸,什麼是生活中最根本的事務呢?就是家庭的和諧、和睦。一個充滿愛、充滿溫暖、富有凝聚力的家庭,就是一個君子的“本”。
就好像你是個領著大軍出征的將軍,你的“本”是什麼?你的後勤保障,就是你的“本”,這個後勤保障不能亂,不能缺位,一旦不到位,你的大軍就慌亂了,就穩不住了。
人生的根本,就是家庭的和諧,道理是一樣的,你在外面打拼,參與社會競爭,你的家庭是和諧溫暖、充滿著愛的,它能對你給予理解、鼓舞和激勵,你就有了拼搏的能量和動力,它是你的力量之源,力量之“本”。
所以,守住做人的根本,就是說要守住一個家庭和諧的氛圍,維護好它,你要讓家庭內部避免出現矛盾紛爭,出現爭吵,出現不和諧,只有這樣,才是對在外打拼的人最大的支援。
如何維持和諧的家庭氛圍?
第一,每個家庭成員,要有一個客觀的自我認知和定位。
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每個人要以服務者的姿態,為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提供服務,提供幫助,當然關係是互相的,施與他人以幫助,也得到他人的幫助,服務者的姿態,其實跟我們在社會上、在公司裡、在單位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為為他人提供服務,所以我們才有了價值。既然是服務者的定位,就必然不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不是壓制、控制他人的,是對等、平和交流的。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家庭成員之間,很容易出現“控制”與“服從”的關係,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都表明,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也是一種“權力關係”,很容易出現“壓制”的情況,出現不對等的情況,會形成一種“主”和“從”的關係模式。
為了克服這一點,每個人都要自我提醒,都應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些,至少是放平一些,不應成為壓制的一方,這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客觀的自我認知和定位,就是要求每個成員,關係對等、服務他人、彼此平等、和諧共處。
第二,彼此尊重。尊重,比愛還重要。
有人說在家庭之中,談“愛”不是更好嗎?談“尊重”是不是太見外了,其實不是的。
愛,有時候會以傷害的形式出現,會以控制和操控的形式出現,而尊重,則永遠不會造成傷害。
也就是說,愛,並沒有尊重那麼保險,那麼可靠。愛,很容易發生變形,從而變成一種傷害。
尊重,就含有愛的成分,而愛,往往會遮掩尊重,無視尊重。
夫妻之間講舉案齊眉,講相敬如賓,這應該都不是誰自己憑空想出來的,都是人類都大量的婚姻實踐中,摸索出來,總結出來的可以和諧相處的秘訣。
中華文化有“壓制”的一面,比如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就多少有些不對等的成分,現代社會,我們因與時俱進,談尊重,談關係的對等。其實尊重,並不會減低任何一方的身份,反倒使得彼此的人格,越顯高大,尊重,是社會進步、文明的表現。
社會進步了,文化也應該與時俱進。
第三,剋制自己,不要動不動就任性而為,“放飛自我”。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意見不一致、想法不一樣的時候,這就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另外加上人都是情緒化、感性化、充滿個性波動的生物,所以一家人之間,也少不了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別扭,那你怎麼辦?還是要剋制自己,控制情緒,保持平和。
這個剋制,不是說在氣頭上的那個當下,你剋制就能剋制得了,需要從平時起,就從自己的修養上、性格上、情緒上加以修煉,把自己的心緒調整好,這是一個持久、綜合的過程,單靠在氣頭上剋制自己,是很難剋制得住的,待平時起,就要自己修持。
另外如前面談的自我定位,這個若一直在心中記著的話,你會知道自己是服務於人的角色,就不會過於自我主義、自大主義,不會一定要別人圍著自己轉,你心裡有了這個定位,別人即便與你意見不一致,你也不會那麼生氣的,你不會像以前那麼“任性”,動不動就加怒於人,因為你的定位,幫助了你自己。定位的意思是說,你得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沒有任何高於別人的資格,去怒對別人。
在《論語》的原意中,做人最根本的事務,是“孝悌”二字,我把它進一步發揮了一下,變成了“家庭的和諧”。
家庭的和諧,是一個人最根本的事務。有了家庭的和諧,你可以安心地在外打拼,參與社會競爭,你心中不會慌亂,因為你知道,你的大後方是穩固的,可靠的,你有一個堅定而穩定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