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擁有大量工廠和熟練工人的國家,才能有資格成為超級大國
現代中國正在努力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即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最終在達到一定水平後停止。由於工資上漲和價格競爭力下降,新興經濟體往往陷入這種境地。一方面,失去了與貧窮國家競爭的能力,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更便宜,支付成本較低。另一方面,無法與具有高勞動技能的創新型發達經濟體競爭,在技術和生產某些商品的能力方面落後於先進國家。
中國還有其他可能更復雜、更雄心勃勃的任務。但是,美國對中國實施各種控制和制裁措施,限制中國獲得高科技的機會。這種危險的對抗加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選擇什麼戰略?
中國有意識地放棄對服務經濟的押注,即押注於發展強大的現代工業、科學、技術、教育和熟練勞動力。然而,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20年製造業佔中國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32.5%降至26.2%,而服務業的貢獻率從41.8%上升到54.5%。這讓中國非常擔憂,因為過於迅速地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僱用了更多的人,但生產率低於工業,可能會破壞長期增長。這通常發生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中國不希望製造業的比重降至GDP的25%以下,這與韓國經濟大致持平。
關於科技巨頭公司或初創公司的特別討論,新的融資機會正在為他們提供。
從2021年到2025年,中國計劃每年增加7%以上的研發支出,重點是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半導體等先進技術。中國強調先進製造業,而不是服務業,計劃將國家的生產重點轉移到價值鏈的上游。國家提供鉅額稅收優惠和信貸,鼓勵大規模研發支出。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暴露了中國高科技製造的缺陷。因此,國家正在努力填補漏洞,並在噴氣式渦輪機、半導體等行業達到世界水平。
對於中國來說,在某些領域實現技術自給自足是一個生存問題。危機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
中國今天透過的發展計劃包括九個關鍵產業: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裝置、新能源汽車、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和海洋技術。
但還有另一個因素影響著中國的戰略。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原則上改變了各國對製造業的態度。現在各國普遍認識到,製造業不再是舊經濟的遺蹟,而是具有非凡戰略價值的資產,因為它們與國家的生存機會有關。畢竟,現在供應鏈隨時可能因為制裁和疫情而中斷。
另一方面,工業基礎的價值今天已經如此之大,以至於中國和鄰國印度都認認到,只有擁有大量自己的工廠和熟練工人的國家才有能力接受巨大的國際投資,從而有資格成為超級大國。
中國的下一個發展方向是爭奪大資料控制權,已經在這個關鍵領域擊敗了美國及其盟國。
大資料就好比是一種新“石油”,是當前和未來的關鍵和不可替代的資源。它滋養著人工智慧的工作、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力量。這些資料滋潤著我們的夢想和願望:我們的醫療卡,網際網路習慣,商業生產鏈,手機影象。
大資料就像工業化時期的石油資源一樣,蘊含著巨大的生產力和能力。誰控制了大資料技術,誰就會控制資源來發展,並有優勢。
在現代政治中,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和高科技這三個組成部分至關重要。
鑑於中國創造了多麼強大的經濟,以及中國經濟以何種速度(數量和質量)增長,中國將來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今天,美國透過制裁威脅各國和公司,即失去22萬億美元(約佔全球GDP的四分之一)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對許多公司來說,失去這樣的市場意味著災難性的收入損失。如果中國市場(15萬億美元)變大數倍,中國將開始支配地球的條件。鑑於中國GDP在過去20年中增長了13倍,即使中國經濟今天的增長明顯放緩,也不影響中國開始占主導地位。
押注於科學的突破和最新產業的發展,可以形成中國高技能工人和專業人才。今天,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成為超級大國。
今天,俄羅斯也押注於與中國的合作。俄羅斯認為,他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美國的制裁政策。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強限制了美國的影響力,因此俄羅斯有興趣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