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說∶生活並不缺少美麗,缺少的是發現美麗的眼睛。
01,心態對了,看人便順眼了
近代學者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這世間,並沒有太糟糕的色彩。
黃色有它的蕭條,也有它的尊貴;白色有它的無奈,也有它的潔白;綠色有它的倔強,也有它的生機盎然。
每個人的心態不同,看到的色彩意境也就不同。
所謂所謂境由心生,你心裡裝著什麼,看到的便是什麼。以歡喜心看人,入眼的皆是喜歡。
在淨雲寺聽來的一個故事∶
明雲禪師小時候對身居大山特別不喜歡∶窮山惡水,芋頭裹腹;一下雨滿地泥濘,整年雲山霧罩,看不出個頭。對此一直很苦惱。
一成年,就起了逃離大山的想法。希望透過外出打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遠離苦惱。
幾十年後,歷經紅塵,才知道童年所居住的地方才是神仙一般的居所。於是憤然出家,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僧人。
青燈古佛的日子直呼陶然。
山還是那座山,全因一個人的心態所決定。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山便是內心所想的樣子。
一如你照鏡子,你喜,鏡中人也喜;你悲,鏡中人也悲。
《紅樓夢》中哪位多愁善感的主,看落紅無數,手把花鋤出繡閨,偷灑珠淚葬落花;
因為“珠花”最後送來,便懷疑是別人挑剩下不要的;
寶釵的生日宴上,湘雲說演戲的丫頭像林妹妹,黛玉與湘雲、寶玉二人直接槓上了。
一草一木都讓她垂淚善感,一人一事都能惹得她不順眼,這樣的心態最終釀成悲劇一場。
再純的水,都有不潔淨的東西;再完美的人生,都有不如意的事情。世界總是優劣並存,不如以歡喜心入世。
你的心在哪裡,美好的就在哪裡。
如《莊子·秋水》中北海若所言: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 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
意思是說,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通情達理的,通情達理的人必定巧於應變,巧於應變的人必定懂得趨利避害。
這般心態,觀花花開,觀山是山,觀水是水,萬事萬物自然便“順眼”了。
02,以歡喜心看人,是一種境界
時間的渡口,你我也是行人。人生苦短,何苦為難人呢?
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欣賞別人,只因為是人都厭惡一張刻薄的嘴。
以欣賞的角度看人的人,內心世界是善良且光明的;
而一味挑剔別人的人,生命中難有陽光照進來,一片陰晦陰暗。
欣賞別人,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毛姆也說過:一個人能觀察落葉、羞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麼樣。
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來淨雲寺掛單,晚上睡的被子卻有個破洞,負責招待的僧人第二天才發現被子上的破洞。
僧人連忙道歉,大和尚卻笑著拿起被子,把破洞折在裡面,朝向自己,“你看,哪裡有破洞呀?出家人能睡這麼暖和柔軟的被子,著實有違修行。”
破洞確實不見了,僧人以為是自己看花了眼,回答道:“如此這般,多有打擾。”
大和尚說:“不去看破洞的地方,被子就是一床完整的被子。”
一如窗外的風景,有人看到的是滿地泥濘,有人看到的卻是“雨打芭蕉落閒庭”。
一床破被子,以歡喜心看它,它便是修行道場。
以歡喜心看人,人人是風景。無論在何時何地,總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
03,看誰都喜歡,你才會被人喜歡
古語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看誰都喜歡,誰都願意親近,誰都願意尊重,誰都願意付出,誰都願意給予溫暖。
你若付出美好,世界自會以慷慨回贈。當你看誰都順眼,朋友自然就多,朋友多了人生路自然通暢!
璇妹公司新進來一個實習的同事,因為她的辦公室比較寬鬆的緣故,公司安排公用一個辦公室。
兩人剛在一起,璇妹就抱怨新來的同事很奇葩,吃完的便當盒隨便扔辦公桌上,每天的垃圾桶總是她來清理。
因為是新同事的緣故,又不好意思撕破臉,怕說落下欺負新人的口舌。
有一次聽她訴苦完,我就說道∶“要不你說說她的優點吧。”
璇妹想了下跟我說:“優點?其實她還是有的,辦公室的燈壞了,我害怕觸電,是她搬上凳子換好。上次我肚子疼,是她扶我上的醫院。”
我笑笑,告訴她∶“同一個人,多去想想她身上的優點,你會發現相處更舒服。”
新同事也正因為欣賞璇妹的工作能力,所以才有扶她上醫院。
人與人相處就是這樣,以敵對的眼光看人,換來的必定是對方的敵意。
為人處世之道,不過一場以心換心。學會以歡喜心看人,收穫的自然是歡喜與讚賞。
後記∶
培根說:
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
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因此,在你我心中多一份欣賞,以歡喜心對人,我們的生活才會多一些和美。
生而為人,不要做人見人恨的“噴子”,要做賜予花香的玫瑰。
鄒謇,祖籍四川渠縣,現居重慶。代表作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四月青陽》。多家平臺簽約作家,多篇文章納入中考題庫。生性淡泊,有故事,有信仰,眾人皆醉唯我獨醒,世人皆醒願我沉醉。
問一問∶懂得讚美別人,才會被別人接納。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