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作為曾經的殖民地得以解脫,但也因為這個身份,不享受戰勝國待遇,在美蘇的運作下,以三八線為界,被分為南北朝鮮。

當然,兩邊都有拿下對方的意思,李承晚叫得很兇,但實力不允許,金日成同樣躍躍欲試,不過,老金很清楚,這一切需要蘇聯的支援。
從拿到朝鮮控制權開始,老金就不止一次向斯大林表示想武力統一南朝鮮,但都被斯大林以美國會介入為由拒絕了。
轉折點在1950年2月14日,也就是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後。
具體原因後面講。
1950年4月,老金再次訪問莫斯科,又向斯大林提出武力統一南朝鮮的想法,並提出4點保證。
這次斯大林表示同意。
於是,老金磨刀霍霍去了。
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朝鮮人民軍三天攻下漢城,隨後節節勝利。僅一個多月,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並把南朝鮮國防軍和美軍逼退到釜山一隅。

朝鮮實在太小了,美國人好像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站到懸崖邊上。
當然,這段時間美國人也沒閒著,期間,他們組建“聯合國軍隊”的提案獲得透過。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叼著菸斗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朝鮮人民軍被攔腰斬斷,局勢迅速逆轉。
其實,此前,教員曾多次提醒老金和朝鮮人民軍,美軍有可能會在仁川登陸,對於常年用迂迴包抄斷人後路的教員來說,不用情報都能判斷出老金的軟肋在哪,但教員的提醒被無視了。
實話實說,老金的眼裡只有大哥,從未真正尊重過二哥,他以為跟著二哥跑了十幾年就夠了,實際上只學了點皮毛,結果被教訓了。
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全線潰敗。10月1日,南朝鮮軍隊接麥克阿瑟命令,越過“三八線”!10月7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突破“三八線”。
於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中國人面前,要不要出兵?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必須搞明白幾件事。
01蘇聯想幹什麼?
蘇聯解體後解密的資料顯示,朝鮮戰爭爆發前,朝鮮方面做的很多備戰準備都是揹著中國的,包括在歷次高度敏感的戰爭計劃會議上,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和人民軍中的親華人士都被刻意排除在外。

某些重型武器也是透過海路而不是鐵路運抵朝鮮,為的就是繞開中國。
就連最後發動攻擊的時間也是斯大林確定的,直到6月27日,也就是朝鮮人民軍越過北緯38度兩天以後,老金才通報中國當局。在此之前,我方和美軍一樣,只能依靠廣播獲取有關訊息。
這背後其實都是斯大林的授意。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表面上看,蘇聯是鐵了心要幫老金,可有些做法又讓老大哥看起來前後矛盾。
朝鮮戰爭打響後,美國人第一時間派軍艦入住臺灣海峽,阻止我們解放臺灣。同時,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討論朝鮮問題。
面上看,當時,蘇聯代表因1月份抗議中國代表席位被老蔣政權繼續佔有而缺席。
但後來公開的蘇聯檔案顯示,早在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蘇聯駐聯合國大使就曾向斯大林建議,蘇聯代表應於6月底前返回安理會,以便行使否決權,反對聯合國透過不利於朝鮮的決議,但被斯大林拒絕了。
結果聯合國順利透過決議,“聯合國軍隊”組成。

老大哥為什麼要這樣做?你要挺小弟就應該站出來否決這個提議啊,畢竟,理由也是過硬的。
1945年,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杜魯門和斯大林在波茨坦通過了一項宣告,保證朝鮮在美、蘇、英、中共同託管五年之後實現獨立。
說好了五年,結果1948年5月,在美國人的支援下,南面提前舉行選舉,搞了個李承晚傀儡政府,所以李承晚政權本就是非法的,朝鮮戰爭屬於內戰,否決它完全沒毛病。
但斯大林並沒這麼做,為什麼會有這樣前後矛盾的搞法?
其實我們覺得矛盾只是習慣了將國家臉譜化,認為國與國之間會像人一樣,感情好,啥都好商量。現實中各國哪有真友誼?利益才是國際關係的推手,意識形態也得靠後,無產階級友誼只存在於革命者之間,政客沒有。
要理解蘇聯的做法,就必須清楚當時的背景。
1949年新中國成立,教員向全世界宣佈,我們不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
為了把這話變成現實,教員團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認為,如果新中國對舊條約的處理能首先從中蘇條約開始,那其他條約就迎刃而解。可中蘇條約不是那麼好改的。
歷史上有個雅爾塔會議,也是有名的切蛋糕會議。
眼看法西斯國家要完蛋了,如何釐清戰後秩序,關係到各國切身利益,於是,各國巨頭們坐到一起,商量解決方案。
當時的畫面是這樣的。

英、美、蘇妥妥的C位,其他各國仰仗三巨頭鼻息。
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丟擲了蘇聯在遠東的要求:把外蒙古從中國的版圖獨立出來,形成廣闊的安全地帶;恢復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以確保蘇聯在太平洋擁有出海口和不凍港(旅順港)。
這一要求獲得了美、英兩國的認可(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當然,和一戰一樣,犧牲的是中國人的利益。
為了迫使老蔣接受個這個條件,美國和蘇聯兩面夾擊,威逼利誘,老蔣最終屈服,於是有了1945年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是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外蒙古獨立,東北旅順和大連被蘇聯拿去,中長鐵路由蘇聯經營,老蔣以此換來美蘇的支援。
所以,解放戰爭時期,教員團隊面臨的實際上是三方壓力,只能說老蔣確實爛泥扶不上牆,即便美蘇力挺,一樣被教員爆錘。
面對老蔣的一瀉千里,美蘇始終還想搶救一下,甚至到了渡江戰役,美蘇仍明確提出,希望教員劃江而治。
說白了,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
對此,教員直接一聲“呸”!當然,這話沒說,他直接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中國這片土地已不是洋人說了算,於是,百萬雄師過大江。
解放戰爭打到1949年,美蘇兩國都意識到老蔣確實沒搶救的必要了,便開始打這邊的主意。
當時冷戰已掀起,美蘇都想拉教員入夥,這麼大國家,這麼多人口,加入哪邊都會是一劑強心劑。
這裡必須要清楚一個事實,在中美蘇之間,每個政治家都是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沒有人會大公無私地為別人兩肋插刀。
尤其是教員不屈服外力的性格,決定了新生政權不可能在主權問題上向任何一方讓步。
於是,新中國成立後最重要的一次外交在這種背景下提上日程。

電視劇《外交風雲》大概介紹了這個時期的歷史,不過很多細節並未披露(大家若有興趣,可留言,觀雲收集一下資料另寫一篇)。
總之,為了簽訂符合中國人利益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教員團隊和蘇聯可以說是鬥智鬥勇,最終,蘇聯做出讓步,放棄對東北的利益訴求,換取新中國的加盟。核心包括,一是蘇聯撤出旅順;二是放棄在大連的所有權利;二是中長鐵路縮短合約期限,1952年歸還中國。
就這樣,老蔣之前籤的條約基本被改簽。
這裡面最讓斯大林肉痛的是旅順港,這是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隱蔽險要,終年不凍。
當年彼得大帝為了在地中海獲得個出海口,得罪多少人?1897年,沙皇俄國趁清朝虛弱,搶佔旅順港,主政者一度比肩彼得大帝。1905年因日俄之戰敗北,轉而被日本人佔領。
1945年,日本戰敗,蘇聯趁機搶佔旅順港,並威逼利誘老蔣簽下城下之盟。
對此,斯大林一度說:為了清洗1905年俄國戰敗的汙點,我們“已經等了40年”。
結果,僅僅過了五年,教員和他的團隊們就讓斯大林做出讓步,可以想象他心中的鬱悶。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標誌著中蘇結盟。然而,並非一團和氣。
斯大林不可能嚥下這口氣,於是,老金很快訪蘇。
記得教員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談話中說過,中國需要2-3年的喘息時間,中國太需要休養生息了 。斯大林表示,應該不止,會有20年的和平,這話他是真心的嗎?
今天我們知道,朝鮮戰爭前夕的中蘇關係非常微妙,蘇聯的訴求並未在新中國身上獲得滿足。
那麼朝鮮戰爭能為蘇聯帶來什麼?
斯大林曾向老金表示,“如果你們遇到強大的抵抗,我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你們必須請求毛澤東提供所有的幫助。”對於斯大林來說,無論如何都要置身於戰爭之外,提供點武器裝備沒問題,但你要他親自上,那很難,除非有莫大的好處。
1949年的柏林危機已經讓斯大林感受到冷戰帶來的威脅,如果在東面再與美國硬碰硬,誰也不知道底線在哪?這也是蘇聯在聯合國大會上認熊的原因(這裡面還有個因素,1949年9月23日蘇聯原子彈爆炸成功,但並沒有庫存,說白了1950年的蘇聯色咧內荏)。
但在蘇聯之外有些摩擦完全符合他的利益,最好的地方就是朝鮮。一是希望在朝鮮獲得新的港口及利益;二是因中蘇關係變得微妙,斯大林藉此敲打中國,也想檢驗一下新中國的共產主義成色(他一直會懷疑這個新生政權);三是一旦戰火燃起,甚至燒到中國境內,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將名正言順繼續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
如果我們讓戰火燒到境內,則意味著建國後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失敗,東北即便不被佔領,也會受制於蘇聯。
這成為中國必須出兵的理由。
02美國想幹什麼?
美國對朝鮮戰爭的反應事實上令各方意外,教員曾判斷美國會介入,結果老金告訴他,老大哥說了,美國不會介入。
當時的蘇聯有遍佈全球的共產主義情報系統,教員還真以為他們掌握了什麼內幕,雖然反對老金倉促動武,但也不好當面回絕。
說實話,當時教員只關心兩件事,一是拿下臺灣,二是社會主義改造。

1950年6月30日,剛頒佈土地改革法,同一天,又簽署了《關於1950年復員工作的決定》,擬裁軍120萬人,鬼知道老金那麼不靠譜。
後來的解密檔案顯示,老金純粹是兩邊哄。他跟大哥說二哥會支援,跟二哥說大哥已經同意了,就這樣,矇頭上去了,結果被聯合國軍一頓暴揍。
其實老金不清楚,美國人早已因內部角逐改變了對紅色政權的策略。
這一切都因為一個檔案——NSC68號檔案。
這個檔案也叫“美國國家安全目標和計劃書”,是冷戰的產物,由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起草。大概的意思是,研判世界局勢,分析紅色革命趨勢,為美國對外政策提供指引,出臺於1950年。
但檔案的主基調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以及背後的政客團隊想法不符。
1949年後,美國內部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如果任由蘇聯的勢力範圍繼續擴張,它可能會成為一支沒有任何國際聯盟可以抵禦的超級力量。
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做好軍事上的自我保護(就世界範圍內的紅色革命而言,當時的美國確實處於守勢)。
換句話說,蘇聯的每一步侵略擴張行動都需要受到美國主動的強烈抵禦,以防止美國本身遭到破壞。說白了就是不能光吵架,要強硬反擊,這背後實際上是軍方在支援。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冷戰正在毫無必要地升級,194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是蘇聯的兩倍,美國年鋼產量也超過蘇聯200萬噸,美國的物資儲備和石油產量都遠遠超過蘇聯。實力上,無論空軍,陸軍,海軍,原子彈存量,經濟,美國都遠遠優於蘇聯,完全沒必要再升級對抗。

杜魯門更傾向於後者,對於NSC68號檔案提出要增加國防開支,他不以為然。
1950年4月份,檔案送到杜魯門那裡,很快被束之高閣。不過,僅僅過了兩個月,事情出現轉機。隨著6月25日老金的一錘子,NSC68號檔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支持者拿著檔案到處遊說,你看,邪惡的共產主義政權又在擴張了,我們不應該做出反應嗎?
很快,檔案被透過。它不僅使美國對待朝鮮戰場的態度發生改變,也使這個帝國對整個共產黨政權的態度發生改變。
它標誌著美國冷戰政策從蘇聯這個單一目標轉為所有共產黨政權。用一些學者的話說,它“提供了在1950年到1991年蘇聯解體之間美蘇冷戰軍事化的藍圖。”
搞清了這個背景,我們就能理解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做法。
麥克阿瑟是軍方代表,NSC68號檔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軍方。杜魯門政府在1950年至1953年期間將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5%增加到14.2%,幾乎是整整兩倍。
利益的推動,促使軍方把戰爭規模往大了打。
所以你會看到,麥克阿瑟會像瘋子一樣叫囂要把戰火燃到中國境內,對此,根本不用懷疑。
如果我們不出兵,麥克阿瑟肯定會這麼幹,因為這是他背後的利益群體希望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