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對我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與前四次“圍剿”相比,這次“圍剿”的國民黨軍隊規模更大,裝備也更加先進,在策略上國民黨也採取了“堡壘主義”與持久戰的戰略,意圖透過步步蠶食來實現其“剿滅”我中央蘇區紅軍的目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央蘇區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但是,由於錯誤的領導方針也讓紅軍的反“圍剿”戰役十分被動,導致在近一年的鬥爭中紅軍損失慘重。
1934年10月形勢日趨危殆之下,我黨領導人在經過商討後決定進行戰略轉移,至此長征開始。在中央紅軍做出向湘西進發,開始長征的決定的同時;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又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中央蘇區自然也不能夠輕易放棄,於是誰留下來堅守蘇區的鬥爭也同樣成為了重要議題。
同月,在中央蘇區成立了中央政府辦事處,由陳毅任主任,又另選舉出了項英、瞿秋白等九位重要領導人,合計十人負責領導留守中央蘇區的鬥爭工作。不得不說的是,彼時的蘇區正規部隊也僅有周建屏帶領的獨立24師2000多人,紅軍傷員更是多達2.5萬人,這樣薄弱的兵力與國民黨的大軍相比,留下鬥爭之艱難可想而知。但是,這些革命先輩們卻從未曾害怕,為了民族與國家的未來,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留下。他們前仆後繼,捨生忘死,鑄就了永不磨滅的功績,而單是十位留守的領導人中,便有九位相繼犧牲,也只有一位見到了新中國的建立。
項英
項英,時任蘇區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軍委分會主席。生於1898年的項英,15歲時便進入工廠當起了工人。工作的磨難與社會的淬鍊,以及時代背景下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也讓他備受鼓舞很早便堅定了信念,並領導了眾多工人運動。
在留守中央蘇區後,他負責領導蘇區全面工作。與陳毅等一起率部掩護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後,又做出了進行遊擊戰的決定。靈活的戰術指揮,也保留髮展了紅軍的有生力量。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統籌南方8省14地區紅軍、游擊隊成立了新四軍,並擔任政委之職。
然而1941年,項英被叛徒劉厚總殺害,時年僅43歲。
瞿秋白
瞿秋白,時任中央執委會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瞿秋白出生於書香世家,早年便受新文化影響,1922年時加入黨。
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人,瞿秋白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並在八七會議後主持中央工作。在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後,他到達瑞金,並在隨後出任教育部長等職務。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反動派俘獲,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沒有絲毫妥協,神態自若。在6月18日,他在長汀羅漢嶺慨然赴死,從容就義,時年僅36歲。
陳毅
陳毅,時任蘇區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他也是十位留守蘇區的領導人中唯一一位見證新中國成立的人。
早年的陳毅便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等運動。在中央做出長征的決定後,考慮到項英缺乏軍事經驗,彼時陳毅又在興國前線中受腿傷尚未痊癒,陳毅也被確定留守。
當時的中央蘇區,陷入一片焦土之中,無數革命戰士、群眾被害,陳毅率部堅持游擊戰,隱蔽于山林之中,風餐露宿,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從未放棄信念,對待群眾、士兵他都傾心相待。在此期間,他多次深陷險境,著名的《梅嶺三章》便寫於此時,從詩中我們也可見他的信念之堅定。
在抗日戰爭爆發,全民族抗日戰線統一後,陳毅加入新四軍,後長期任新四軍軍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同樣出任黨和軍隊的重要職位,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勳。在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元帥軍銜,後還曾出任外交部長等職務。
1972年,71歲的陳毅元帥因病逝世。
賀昌
賀昌出生於1906年,自幼便深受父親賀雨亭影響立下來志愛國報國的志向。1919年尚未成年的他,便已經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之中,並在之後很快便成為了山西地區青年、工人運動的領導人。
此後,他歷任紅軍政治部主任、北方局書記等職務,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他擔任任中央分局委員、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
1935年3月10日,在率部突圍時遭到敵人埋伏,29歲的他壯烈犧牲,結束了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何叔衡
何叔衡是我黨的創始人之一。出生於農民家庭的他積極上進,在37歲時考入湖南師範隨後又與毛澤東等成立新民學會,投身於革命之中。此後他創辦地下印刷廠,營救同志立下赫赫功勳,在中央蘇區歷任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
中央紅軍長征後,他指揮紅軍堅持游擊戰。
1935年,59歲的他在長汀突圍戰中為掩護紅軍部隊撤離,眼見自己突圍無望,不想連累戰友的他,不惜跳崖殉國。
方誌敏
方誌敏生於1899年,雖然出生於世代務農家庭,但是他卻積極上進,在校學習期間便已經組織了進步團體,而後又輾轉多地結識了眾多黨的領導人,並加入了黨,還領導了多次農民運動。
在他的領導下創立了贛東北、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在中央紅軍長征後,他所率領的紅十軍與紅七軍團匯合,積極進行遊擊作戰。
1935年,被俘後的他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威逼利誘,隨後以身殉國,時年僅36歲。
陳潭秋
陳潭秋出生於書香世家,1920年便與董必武等人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時參加了“一大”。
其後,他輾轉多地任職,積極協同黨的工作。後來在蘇區任糧食人民委員一職,為保證紅軍糧食供應立下了赫赫功勳。中央紅軍長征後,任分局委員的他在次年的一次突圍中負傷,不得不前往上海治療。
後在1943年被國民黨投入監獄,雖然受盡了酷刑他卻絕不脫黨,眼見無力讓他屈服,隨後被殘忍殺害,時年47歲。
劉伯堅
聰明好學的劉伯堅,在旅歐期間便與周恩來組織了少年共產黨,後又在蘇區歷任秘書長、主任等職務,策劃了寧都起義。
在1934年紅軍做出長征決定後,作為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的他積極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做好後勤保障。次年,因在戰鬥中負傷不幸被俘,最終壯烈犧牲,時年40歲。
毛澤覃
作為毛主席的弟弟,深受影響的毛澤覃在1923年便加入了黨。在隨後的活動之中,他積極投身於工人運動,並參加了南昌起義,還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發揮了作用。
在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決意長征後,毛澤覃選擇了留在蘇區進行遊擊戰。
當時蘇區的環境可想而知,次年,毛澤覃在一次為掩護游擊隊員的戰鬥中便壯烈犧牲。
古柏
古柏19歲時便加入了共產黨,並領導了多次的青年運動。在毛主席進入尋烏後他成為了毛主席的秘書,並先後任軍長等職務。
在紅軍長征後,他出任粵贛游擊隊司令等職務。然而,在次年的一次傳遞資訊中,他被叛徒出賣,慘遭包圍,最終壯烈犧牲,時年29歲。
小結
1936年,陳毅元帥在梅山被敵人包圍時寫下了《梅嶺三章》。其中有句:“此頭須向國門懸。後世諸君多努力。”又有“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句。
這些話語是無數留守蘇區的我黨人的希冀,是無數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的英雄的內心寫實。而留守蘇區的10位領導人中9位犧牲便是明證,而在他們背後更是無數英烈的不懼犧牲。
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