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雙11”剛過了沒多久,今天又到“雙12”了。轉眼間2021年就只剩下十多天,大家看了一年這麼多的新車,真不打算買一臺?
好久沒在《一週新能源》和大家聊聊天了。
前些天乘聯會發布了11月車市的銷售資料,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181.6萬輛,創下近5年來同期(11月)的新低,面對疫情和“晶片荒”的雙重打擊,不少車企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但正所謂“窮途未必是末路,絕處也可以逢生”,新能源車市場的勃勃生機讓車企們都看到了希望。根據乘聯會的資料,在車市“大盤”萎靡不振的時候,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已經增長至37.8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按此計算,11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20%。
其中比亞迪的成績最為亮眼,新能源車銷量為90121 輛,其中EV車型銷量為4.6萬輛。我特別想提一下的是,海豚的銷量竟然達到了8809輛,著實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
月銷量過萬輛的新能源車品牌也是越來越多了。
上汽通用五菱的電動車銷量達到了50141 輛,其中宏光MINIEV就佔了9成;特斯拉國內交付了31732臺,小鵬汽車15613臺,理想汽車13485臺,大眾ID.家族14167臺,蔚來汽車10878臺,廣汽埃安終端銷量為14566臺,尤拉銷量為16136輛,哪吒汽車也交付了10013臺。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光是我上面提及到的這10個新能源品牌,它們的總銷量已經超過了26萬輛,佔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近7成。更有意思的是,除了特斯拉和大眾之外,其餘8個全是中國本土品牌。
毫無疑問,中國品牌對發展電動車的熱情是空前高漲的。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在剛舉辦的電池日活動上,釋出了領蜂“600”戰略,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600GWh年規劃產能。此外,蜂巢還將會推出全新品類“短刀電池”。
按75%的產能利用率計算,實際產能會達到450GWh。順便科普一下,1Gwh等於100萬度(KWh)電。換言之,即使按照一臺純電動車搭載90KWh電池計算,450GWh意味著相當於有500萬臺電動車的電池總量了。
我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今年前10個月蜂巢能源裝車量僅為2.05GWh,而他們聲稱收到的2025年乘用車訂單已經接近400GWh。當然了,蜂巢能源的客戶名單裡,並不只長城汽車一家。
長城汽車自從釋出了“檸檬平臺+咖啡智慧”之後,的確讓大家對長城旗下的新能源車充滿了期待。尤拉好貓正是檸檬平臺架構+咖啡智慧生態打造的首款純電動車。
但近日關於尤拉好貓晶片“減配”的事件,就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尤拉官方在最新發布的宣告中,又推出了新的使用者權益方案,包括了首任車主終身質保和一萬元充電權益等。
我無法得知到底有多少車主是衝著高通8155晶片而購買好貓的,也無法得知尤拉官方到底是“無意誤導”還是存在“故意欺瞞”,但在長城汽車關於“咖啡智慧”的各種活動以及產品宣傳資料上,都會提及“長城汽車率先採用高通8155晶片打造專屬智慧座艙平臺”這個亮點。
而且現在都還能搜尋到,在眾多媒體對尤拉好貓的產品報道里,有“內建英特爾INTEL APL Mid晶片與高通Qualcomm專業車載處理晶片並預留的5G埠結合先進的FOTA技術等”的表述。
我相信大多數汽車媒體同行,難免都會被誤導,更何況是普通消費者?
由於現在很流行“硬體預埋+日後OTA”的玩法,所以也讓很多消費者願意在搭載主流硬體的前提下,暫時容忍系統軟體不夠完善帶來的“缺陷”,願意和產品“共同成長”。硬體貨不對板,就意味著日後可OTA提升的空間大幅縮水。
如果以硬體成本差異的角度計算,價值一萬多的權益補償似乎還不錯了,但這能不能彌補使用者的“精神損失”,就真的不好說了,畢竟“信心”二字,有時候比黃金還珍貴。
至於尤拉官方是否需要附上法律責任,只能等待司法部門的裁決,但我希望中國品牌車企們都得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信任和口碑,可千萬別一朝不慎自毀長城了。
“智慧化”是很多造車新勢力主攻的方向,尤其在智慧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軍備競賽可謂越演越烈。但礙於目前國內相關的法律法規,L2級別的自動駕駛已經算得上是目前量產車的天花板了。
不過近幾日,老大哥梅賽德斯-賓士通過了德國聯邦運輸管理局的審批,成為全球首家可在德國合法使用 L3 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廠商。賓士L3級別駕駛輔助系統將於2022年率先在S級和EQS車型上配備。
特斯拉和幾個新勢力品牌忙活了這麼久,萬萬沒想到這個“全球首家L3”的頭銜,居然被賓士給搶去了,莫非真的“薑還是老的辣”?
我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在德國,法律目前允許在某些合適的高速公路路段和交通密度高的地方實現L3級別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但最高時速限制在 60 公里/小時。而賓士表示,未來將會根據法律變化透過OTA升級提速。
這意味著,賓士這套DRIVE PILOT系統的實際能力,遠不止60公里/小時這麼簡單。
從賓士官方釋出的圖片上可以看到,除了有常見的毫米波雷達之外,還包括了散熱器格柵中的遠端雷達、一個鐳射雷達,以及擋風玻璃後面的立體多用途攝像頭。
官方資料上也提及到,與安全相關的轉向和制動系統以及車載電氣系統均採用冗餘佈置,所有演算法都經過兩次計算。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有同一個疑問,那就是這賓士S級自動駕駛會位元斯拉或者小鵬更牛嗎?說真的,我也很想知道。不過在我們國內法規還沒改變之前,估計賓士也不會把這套系統引入國內。
雖然暫時還無法分出個高下,但這件事也提醒了大家,雖然目前特斯拉和新勢力品牌似乎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走在了前面,中國品牌電動車的銷量目前也遠勝大多數國外品牌,但我們也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小看了那些傳統豪門的技術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