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閨蜜小安成功升級為寶媽,因為是初為人母,所以,非常積極地與我們分享生孩子過程中的不少趣事,其中有一件讓她與沒有經驗的我們都倍感神奇。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都不知道寶寶居然有這麼厲害的本能”,小安十分興奮地說道。原來,順產過後才半個小時,醫生就把清理乾淨的小寶寶放到了她的胸口,還沒來得及好好端詳他的模樣,小傢伙就在她的胸口輕微的動來動去,似乎是一直蹭著乳房的位置。
看到孩子彷彿是在尋覓媽媽的乳房的模樣,令小安驚奇之餘,又看到醫生、護士們都在,便覺得有些難為情。沒想到醫生直接催促到:“別愣著啦,寶寶這是餓了想吃奶呢!你快喂他吧!”有了醫生的結論,小安只能拋棄羞澀,趕忙開始嘗試第一次給孩子餵奶。
事後小安說起時,雖然覺得自己沒有做足功課鬧了點笑話,不過看到寶寶一臉滿足地用力吮吸,她才更真實地體驗到了為人母的幸福感,最後總結到:“還是要在生寶寶前多瞭解一些知識,而且看到他努力吮吸的樣子,真的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其實,正如小安的寶寶一出生就知道找奶吃的舉動,是我們人類天生本能的反射之一。在世界衛生組織集結成員國的專家們經過研究後,推出的《西太平洋地區健康新生兒行動計劃》中便提出了諸多新生兒在出生後做出的本能舉動,只有瞭解這些舉動,才能更好地給予科學、正確、合理的護理!
01、新生寶寶的那些本能舉動,有你想象不出的神奇!
我們中國有句形容孩子出生的成語叫“呱呱墜地”,指的便是伴隨著哭聲,寶寶便來到了這個世界。這讓一些初為人母的寶媽們以為是自家寶寶在從子宮再經過產道等被分娩出來的過程中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才會一直大哭。殊不知,出生時啼哭是他的本能之一。
因為離開了羊水包裹的子宮後,寶寶獲得氧氣的方式也就隨之改變。從原本的透過臍帶獲得氧氣,變為了運用肺部呼吸功能來獲得。
而在接觸空氣後肺泡開始變得充盈,空氣從咽喉進入會引發聲帶振動,最終變為了哭聲。如果寶寶沒哭,醫生還會使用外力讓他哭起來。若是一直沒哭,很可能是神經系統出現問題也未可知。
除了大哭外,找奶吃也是本能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新生兒護理建議裡提到,產後半小時左右便可以讓新生寶寶吃到媽媽的初乳,這不僅是最適合他的食物,也能透過他用力吮吸乳房讓媽媽做好母乳餵養的準備。
還有一個令許多寶媽困惑的本能,那就是寶寶出生後的5至7個小時之間,便開始了第一次小便,而大便則是12個小時以內,最晚也不會超過24個小時。這主要是因為還在子宮內時腸道積累的小便及大便。
一般首次小便因為尿液裡的尿酸含量比較高,會伴隨一點粉紅色的晶體,大便則是黑綠色。而若是超過了24小時,或許還會出現嘔吐的狀況,那一定要及時讓醫生檢視
02、新生兒護理,這些要點要牢記
瞭解了這些知識,加上醫生傳授的新生兒護理方法等,才能使之後對寶寶的護理更加正確、科學!
第一:關於新生兒的餵養
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美國兒科協會等專業機構都是建議採用母乳餵養,而且儘量不少於6個月。而且,最好是剛出生半小時至1小時內便開始讓寶寶吮吸寶媽的乳房吃奶。這樣不僅利於寶寶適應母乳,也利於寶媽乳汁的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在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的時候,儘量選擇讓他的頭往上抬的“豎抱位”,這是他最舒適的姿勢,也能與母親進行交流。
第二:營造適宜的環境
孩子出生後,緊接著便是寶媽進入月子期,而在回到家裡後,便要注意為他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包括環境乾淨整潔,陽光充足,所處室內溫度保持在26℃左右,溼度為50至60之間。而且,新生兒易受到驚嚇,所以環境也要儘量保持安靜一些。
可能不少家長認為光線昏暗才不會讓寶寶的眼睛受到刺激,其實在自然光線的室內,他是可以慢慢適應的,只要不是陽光直射眼睛便可。
第三:保證寶寶的睡眠
知名育兒專家崔玉濤醫生指出:“培養寶寶的晝夜規律越早越好,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就是說,白天睡覺時也不能讓光線過於昏暗,讓寶寶晝夜顛倒。睡姿也應採用仰臥或側臥,以免壓迫胸部。
還有就是新生兒的睡眠時間一般都是在18至20個小時之間,除了餓了會醒過來,基本都是在睡眠狀態。為了保證他的睡眠時長,家長們不用刻意將他叫醒。
碎碎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5歲以下夭折或生病的幼兒裡,有40%至70%是發生在新生兒階段,而65%是由於護理不當等問題造成。所以,給予寶寶最正確、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是每一位家長必須重視的問題!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