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家長會,老師對我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進行了一番總結:熱愛運動、積極上進、與同學相處很好、尊敬老師……
老師的總結讓我大吃一驚,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可是:拖拉懶惰、不講衛生、東西亂扔、與父母頂嘴……
孩子在校與在家時的表現簡直判若兩人、天壤之別。為什麼會這樣呢?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孩子呢?
人格是由“面具”(persona,簡稱“人格面具”)構成的。一個面具就是一個子人格,或人格的一個側面。
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的概念。榮格將一個人的人格比喻為面具,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人們會表現出不同的形象,也就是戴上不同的面具,因此面具並不只有一個,而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總和。
榮格認為人格面具使人能夠演繹各種性格,通常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一面,給予他人一個好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另一方面,人格面具也作為隱藏真實自我。
人格面具對於人在社會上的生存來說是必需的,它使我們能夠與各種各樣的人們交際,即使對方是令人厭惡的。
人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無時無刻不戴著面具。上班時戴的是一副面具,下班時戴的是另外一副面具,與朋友在一起很可能又是一副面具,所有這些面具的總和構成了他的人格面具。
人們之所以需要戴人格面具,是為了給他人好的印象,得到社會認同,保證自己與他人和睦相處。
例如,剛才說的孩子在家裡與父母相處的時候戴的是一幅面具,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相處的時候戴的是另一幅面具;
一些強勢的企業家或者領導者,面對下屬時威嚴四射、不怒自威、言辭犀利,可面對孩子時往往會慈愛溫柔、笑容可掬、輕聲細語。
當然,“人格面具”也具有兩面性,它在整個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從積極的角度來說,人格面具保證了我們能夠與人,甚至與那些我們並不喜歡的人和睦相處。它能夠實現個人目的,達到個人成就,它是社會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礎。
從消極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過分地熱衷和沉湎於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僅僅認同於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會受到排斥。
例如,一些演員太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無法自拔,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患上嚴重的抑鬱症;網上報道有一位假冒“軍官”的詐騙犯,太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被抓時還自認為自己就是“軍官”,弄得哭笑不得,下場可悲。
榮格認為:過度膨脹的人格面具必須受到抑制,以便使一個人天性中的其它部分贏得自己的地位。
“認識你自己!”寫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這句著名箴言,經常被希臘和後來的哲學家們引用來規勸世人,認識自己真正的價值。
朋友們,脫去“人格面具虛假的外包裝”,放棄自我防禦,成為真實的你,做一個人格健全、有魅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