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不容易見到了兒子,而兒子卻一身僧服打扮,還剃光了頭髮。父母希望兒子跟他們回家,可是兒子卻說是在盡大孝,超度父母到極樂世界,可是父母卻含淚的說,他們寧願下地獄。
兒子高大帥氣又陽光,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對於畢業不久的兒子來說,踏上社會謀生活成了他唯一的出路,可是兒子忽然之間走火入魔的迷戀上了佛教。
信仰佛教也不是什麼罪過的事情,可是兒子兩年不回家,跟家裡的溝通也很少,父母懷疑這孩子在外面是不是受到了什麼迷惑,不然怎麼連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拋棄了。
聽說兒子是跟著果平大師消失的,所以父母直接找到了果平大師的廟宇,但裡面沒看到守僧人,只看到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媽站在門口守著廟宇。大媽一看到這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妻倆就很不高興,原來他們夫妻二人曾多次到這裡找兒子,所以大媽早就知道他們的來意。
不過大媽很不友好,說她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要問她,當被問急了的時候,還大罵誰讓你們看不住自己的兒子的。父母找兒子心切,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去了哪裡?也只能四處亂找。
父母整天坐立不安,父親連工作也不想幹了,一心一意的四處打聽兒子的下落。直到母親的姐夫來了一通電話,說在某一處寺廟裡見到了兒子,而兒子已經剃度出家,還給一些路過的人拍照。
父母由此馬不停蹄地趕了過去,在龍王寶寺見到了這位心心念唸的兒子,但是兒子的穿裝打扮卻讓父母著實一驚,他們雖然來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兒子這副打扮,還變成了一個光頭和尚,父母還是接受不了。
兒子還是那副能說會道的小夥子,只是他的口中不停的冒出理論思想,父母在他面前,儼然不是他的父母,完全當成了普通人對待。
父母實在不忍心他這樣自甘墮落,覺得他肯定是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之後,他們的兒子才會這樣。可是兒子卻說,自己從沒有受過什麼感情傷害,只是在他畢業之後,四處找工作,他找了份銷售的工作,但是底薪特別低,只有一千五左右,其餘的完全要靠推銷業績才能拿提成,但是就算拿到了提成也只不過三千左右。
銷售表面看起來很風光,但實際還不如一份普通的工作,或許他的初出茅廬,遭遇了工作上的打擊,因此他一蹶不振,也是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幾個僧人,解開了他的心結。就這樣,他深信不移的開啟了他的信仰之路。
父母對這一切都不敢相信,兒子一向活潑開朗,時尚又陽光,而且成績優秀,是家裡的期望與驕傲。可如今兒子句句離不開他的佛家思想,甚至也不開口叫一聲爸爸和媽媽,這讓父母有些膽寒,他們特別害怕失去這個優秀的兒子。
父母孕育一兒一女,女兒長期在外地工作,兒子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他們沒有辦法認同兒子的做法,就算你有信仰,但是也不能忘恩負義的拋棄父母。
兒子堅決不認同父母的說法,他說自己是為了普度眾生,只有犧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甚至他還說,這樣做都是為了超度父母的靈魂,待百年過後,好讓父母超脫世俗。
而父母也堅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只要兒子回去娶妻生子過著平凡的生活就足矣,並不奢望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父母寧願下地獄,也不要兒子帶在這種地方。
可是兒子卻認為這個地方很清淨,他只要待在這一天,心裡就會感覺到無比的放空,他才能實現真正的無拘無束。然後父母則反駁他說,這明顯就是在逃避,人只要活著,哪有不工作的道理,這樣好逸惡勞的想法堅稱是不對的。
但是兒子又說,他從來沒有不工作的想法,而且他比任何人都勤奮,每天四五點起床開始打坐,晚上十一二點的休息,這比上班還要辛苦,可是這種辛苦他十分願意,而且自己的領悟極高,在這裡人人都誇讚他的能力。
雙方不斷的辯論,就像一場辯論賽一樣,無論父母怎樣的苦口婆心的勸說,兒子都堅守自己的陣地,他覺得父母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總是要橫插一腳,讓他十分為難。
但在父母看來,兒子就是個失敗的逃兵,生活上給了他打擊,他就選擇了一處角落默默躲起來安逸。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啊,怎麼說兒子也聽不進去,還有自己的一套歪理與父母爭論不休。
可見父母是帶不走兒子了,但是他們需要這個兒子,農村都是養兒防老,其實他們也不例外,如果兒子對他們置之不理,以後生老病死該怎麼辦?
一想到這,父親不由得淚眼朦朧,可是兒子依舊無動於衷,絲毫不能改變他的定力。父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管教方式上出現了問題,從小到大,父親從來不干涉他的人身自由,只要兒子不出格,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也正是父母的這種放養式,才造就了兒子這般獨斷專行,絲毫不考慮父母的感受。
兒子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前途,也不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一心一意的撲在他的普度眾生上,他把虛雲禪師當做自己的偶像,把果平大師當作人生的導師。
沒辦法,父母對這個頑固不化的孩子說教不了,又不敢採取過硬的措施,於是他們只能求助於果平大師,也正是因為果平大師的引領,兒子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所以父母對這個果平大師是又敬又恨。
可果平大師卻說,當初遇到了周宇森,也只不過多了幾句開導的話,其實他也沒做什麼,然後這孩子就甘拜下風的稱他為老師,還堅決要做佛門弟子,在此期間,他居然也承受住了十戒,就此法號為:長明,目前是一名初級的沙彌。
當初果平大師就已經勸過他,說他有父母的阻礙,難修行,所以勸他放棄,可誰知道這孩子迎難而上,非要逆流而上,可如今果不其然,父母成了他修行路上的障礙,他陷入了左右為難。
但對於父母來說,誰能承受得了失去兒子的痛苦,兒子走火入魔,連一聲爸爸媽媽都不叫,他們實在是太傷心。兒子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的情感寄託,忽然之間少了兒子,他們以後該怎麼生活。
本以為兒子像所有人一樣,平凡的娶妻生子,他們也能享受孫兒繞膝的天倫之樂,可是這一切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誰說做了和尚就沒有了親人,如果沒有父母,和尚又是從哪裡來?為人父母不想幹預你的選擇,可是做人不能忘本,如果忘記了父母的恩情,那修行又能修出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