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美國大幅度提升對中國的重視程度。
由小布什開始將防禦重點向亞洲傾斜,先後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印太戰略,特別是在軍事上更將亞洲列為重點,不斷在印太地區聯合盟友,調兵遣將。
美國透過加強美日安保同盟、美韓安保同盟、《與臺灣關係法》,與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地實行軍隊互訪。
更加上近期美國力推的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美軍已在印太區域完成合圍。
近日美國在印太區域同多個盟友分別或聯合舉行多次海上軍演,內容幾乎囊括能夠進行的全部軍事領域,將中國作為假想敵甚至明確為目標的態度十分明顯。
而我軍也在奮力追趕,但是按照著名國際專家金燦榮的推測,中國想要完全打破美國的軍事圍堵還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我們實現中國夢道阻且長。
1、聯手多國打造環中國包圍圈
多年來在世界上稱王稱霸,使美國養成傲慢而蠻橫的風格,但是涉及到本國利益或風險時又極其小心謹慎。
自從在越南戰爭沒能佔到便宜後,即使是面對伊拉克或者是阿富汗這樣的小國,美國也從不冒險,不會自己一個國家去進行佔領或打擊,而是聯合盟友搞國多勢眾的一套法則。
對於已經躍升為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美國更不會掉以輕心,於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印太局勢,事實上是美國利用數十年的時間來打造出來的。
目前美國的所有動作都體現在所謂的印太戰略方面,從本質上講,印太戰略就是以遏制中國崛起為根本目的而設計出來的。
除了構建政治、經濟包圍圈外,還利用“臺獨”、“疆獨”、“藏獨”勢力,破壞臺海地區和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在軍事上,美國更是加強前沿軍事存在,直接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美國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擴充套件其印太軍事存在。
將60%的海軍艦艇、55%的陸軍部隊、2/3的艦載陸戰隊和60%的海外戰術航空力量部署到印太地區,增加中國面臨的軍事壓力。
美國為打造對中國的包圍圈,極力拉攏和利誘其盟友和友好國家。
在南海、東海和臺灣周邊頻繁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抵近偵察和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對中國實施軍事威懾,為盟國和夥伴國撐腰打氣。
美國的世界警察可不是白忙活的。
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就以臺灣島、關島、夏威夷群島為核心,打造出三大島鏈,以封鎖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今天的第一島鏈被美國越發祭煉得嚴密無比。
在該島鏈的頭部是韓國和日本,這兩個中國的近鄰是美國在亞洲最親密的盟友。
美日、美韓同盟使得兩個國家的軍事防務被美國牢牢控制在手中,美國不但在這兩個國家建有軍事基地,長期駐紮軍隊。
而且還不斷部署針對中國的戰略導彈,前些年沸沸揚揚的薩德導彈在韓國的部署事件,表面上是應對朝鮮的核武器,事實上美國卻是針對中國,因而承擔薩德導彈基地的韓國樂天集團才被中國民眾所抵制。
如果說韓國因為與中國接壤而能夠有所收斂,日本卻是赤裸裸地倒向美國一方。
不但在本土任由美國駐軍,而且僅在沖繩就建有數十個美國基地,成為美軍專用場所。日本還藉助美國想要得到日本後勤補給支援的想法,不斷解禁自衛隊的戰鬥限制。
特別是近年來,更是對於臺灣表現出蠢蠢欲動之勢。
“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狂妄言論不絕於耳,“臺釣一體論”也堂而皇之地在政客間進行討論和推演,日本已經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重要一環。
美國還與東盟國家中的菲律賓、新加坡等國訂立部隊互訪協議。
美軍可以使用他們的軍事基地停泊軍艦、補充給養,甚至是起飛偵察機對中國南海進行抵近偵察,而美國也與越南和印尼商談軍艦互訪事宜。
當前,美國已經打通第一島鏈上重要節點國家間的聯絡,並且這些國家幾乎都與美國結成同盟或夥伴關係,形式上已經完成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
但是一旦真正針對中國時的效果如何,各國是否真正能夠拋棄與中國的經濟聯絡,而完全倒向美國,絕對是有待驗證的。
在第一島鏈之外,印度是美國近兩年下大力氣拉攏最多的亞洲國家。
美國和印度不但多次舉行馬拉巴爾軍演,而且雙方還在美日印澳四國機制上不斷加深雙邊關係。
這使得一直在南亞稱王的印度,對中國的嗓門越發高了起來,時常在中印邊境搞點小動作。
在這裡還有一個關鍵的點位,那就是我國的臺灣省。
蔡英文民進黨政府執掌權柄以來,一心謀求獨立的臺灣,令人心痛地成為反對祖國大陸最堅決的一環。
而為實現倚美謀獨,蔡英文當局先後拿臺灣民眾的血汗錢去購買美國高價軍火武器,並且在島內駐有美軍。
近年來,美國透過不斷的利益誘惑和實力威脅,在中國周邊打造出一個大大的包圍圈。
其核心當然還是美軍,美國在印太地區常規性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作為機動力量,同時整合分散在各國的百餘個美國海外軍事基地,使中國的海上通道完全在美軍監控之下,對中國的經濟貿易和軍事威脅極大。
除此之外,在陸地上,美國在中亞也設有軍事基地,而且蒙古國將美國視為“第三鄰國”,在關鍵時刻其機場和領土可以為美軍所用,因而中國的陸上安全也受到威脅,使得我國不得不在各個戰線進行防禦。
2、突圍之路在海上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國是典型的背靠陸地、面向開放性海洋的陸海複合型大國,並且是跨越經典地緣政治話語體系中的“心臟地帶”和“邊緣地帶”的唯一大國。
羅伯特·卡普蘭曾這樣評價中國的地緣位置:“它意味著中國將站在地緣政治的中心,即使這個國家走向全球大國的道路不一定是直線的”。
中國獨特且複雜的地緣政治特性,以及東亞地區陸海複合的“邊緣地帶”地緣政治現實,再加上美軍夥同所謂友軍對中國的圍堵態勢,要求中國若想突破圍,打破封鎖鏈,則中國海軍必須崛起。
雖然我軍無論在軍備投入和軍事實力上,都與美軍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軍不是以侵略別國為目的,而是立足於防禦、保家衛國,因而我們能夠圍繞保衛祖國領海,大力加強海軍建設。
我國海軍由無到有,至今已發展到世界前列。
中國海軍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報告,以2016年為節點,中國海軍入役的主力艇艦數達到11艘,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
兩年前,包括導彈巡邏艇、潛艇在內,中國海軍艦艇的數量達到335艘,成為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海軍的崛起不僅表現為數量上的武器裝備規模的擴大,也表現為質量上的武器裝備效能的提升。
美國國防部的2019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認為,中國海軍正在迅速用具有先進反艦、防空、反潛武器和感測器的大型多功能作戰平臺取代過時的、用途單一的作戰平臺。
中國海軍軍事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有著全方面的提升,包括核潛艇、常規潛艇、海軍殲擊機在內的重要武器裝備均實現了跨代發展,部分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已經開始具備世界領先水平。
驅逐艦是現代海軍最為重要的艦種之一,也是現代海戰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中國在驅逐艦的研發、設計和製造上均取得巨大的進步,中國已經能獨立建造出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驅逐艦,055型驅逐艦便是最好的明證。
055型驅逐艦在動力系統、遠洋作戰能力、電子裝置、隱身設計、防空能力、多用途能力等衡量現代驅逐艦作戰能力的主要方面幾乎均到達世界先進,部分到達世界領先水平,堪稱新時代中國海軍崛起的代表和典範。
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指出:055型驅逐艦使中國驅逐艦數量的快速增長與巨大的質量優勢結合起來,是東海和南海力量平衡的一個重大遊戲改變者。
055級驅逐艦被認為是世界上現役最強大的驅逐艦,因為它將最先進的感測器、電子裝置、彈藥與大規模武器結合在一起。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認為,055型巡洋艦的問世使中國海軍已穩居世界頂級海軍之列,並且由於顯著擴大的射程和火力,可能會嚴重影響從印度洋到朝鮮半島之間的力量對比。
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也認為,該艦艇可能是目前海上最有能力的多用途水面艦艇。
中國海軍武器裝備體系的完善表明中國海軍已經由武器平臺對抗進入到了武器體系對抗的新階段。
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已初步搭建起主要包含航母、大型驅逐艦和大型綜合補給艦的遠洋海軍武器裝備體系。
“遼寧號”和“山東號”兩艘航母的入役標誌著中國開始擁有一直以來所欠缺的大型海上航空作戰平臺,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中國海軍的投送能力也由此大大增強。
在未來幾年,隨著正在建設中的第二艘具備電磁彈射能力國產航母的入役,中國海軍的海上航空作戰平臺將進一步升級和擴大。
為適應遠海護衛的需要,中國發展以052C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055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為代表的具有較大噸位的、能滿足遠洋作戰需要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
這些型號艦艇近年來的大規模下水、服役也意味著中國海軍缺乏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的局面已經得到極大的緩解。
隨著近年來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相繼大規模下水、服役,中國海軍的兩棲作戰裝備體系也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075型兩棲攻擊艦是目前中國海軍最新的兩棲作戰艦船,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已經於2021年4月正式入列,第二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也正在海試之中。
美國國會研究處認為,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排水量將達到30000-40000噸,能搭載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將使中國海軍具備立體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進一步完善中國海軍的兩棲作戰裝備體系。
有觀點認為,“075型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向整個西太平洋的目標島嶼投送地面軍力提供關鍵要素,並對全球軍事目標構成可信威脅”。
另外,海上保障艦艇全面升級。
中國海軍走向世界除了需要像航空母艦、055型驅逐艦這樣的大型海上作戰平臺,也需要強大的海上後勤保障補給能力。
以大型補給艦為代表的強大海上後勤保障補給能力是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邁向遠洋海軍的關鍵支撐和重要標誌。
大型綜合補給艦也是西方觀察中國航母編隊能否邁向環球航行訓練的關鍵指標。2012年以來,中國已經陸續下水了7艘903A型補給艦。
截至2019年,中國已經服役兩艘專門為航母編隊建造的中國第一款超過四萬噸級的901型大型綜合補給艦。
此外,中國海軍還裝備了904型島礁補給艦、926型潛艇支援艦。這些都說明中國海軍的海上後勤保障補給能力也已經大大提升。
我海軍在大力前進的同時,我空軍、陸軍更是一日千里。
在我國作為擁核國家這個大前提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不斷髮展,我國包括軍力在內的整體實力必將大幅上升。
按照著名學者金燦榮的推測,大約5年左右,美軍對我國的圍堵就會被我軍強大實力所打破。
美軍在印太地區對中國的圍堵只是中美博弈的一個方面,在更廣泛的層面,中國依然要做好與美國進行全方位競爭的準備和策略。
因此,要深入研究美國印太戰略的性質和根本路徑,進而制定中國的應對之策。
首先,拜登版“印太戰略”在安全、經濟、外交層面迴歸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藉助盟友、夥伴和機制、規則的力量同中國展開戰略競爭。
其基本力量為美日澳印四國,主要是以美國為主導、印度為重點、日澳為支點,其他印太區域盟國和夥伴國作為輔助力量。
拜登政府重視地區多邊主義,打造更廣泛的同盟和夥伴關係。重視地區規則制定權的競爭,尤其努力在產業鏈和貿易規則方面力求全面掌控。
拜登政府把價值觀作為工具籠絡他國,並且不斷強化以“普世價值”和美式民主為代表的軟實力,使其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目標。
為此,拜登政府誣稱中國是“專制政體”,並藉助新疆、香港等議題錯誤地指責中國,其目的無非是強化國際反華輿論和負面認知,破壞中國國家形象,重塑美國作為“自由燈塔國”的領導地位。
拜登時代的美“印太戰略”延續重建地區秩序、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在手段上透過軍售、軍事技術合作、加強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等手段修補特朗普單邊主義造成的混亂。
其次,中國在“印太”地區一直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的安全觀,努力走共建、共享和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中國主張的地區秩序的典型特徵是平等性和包容性。
中國一貫認為,要在堅持戰略定力與底線思維的基礎上,致力於做好自己的事情,認真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避免意識形態博弈推動中美走向惡性競爭與兩極對立。
中國有針對性地強化與印太地區國家的文化交往,在文化互鑑的基礎上,創造反映亞洲文化特色、適合地區發展需要的共同價值觀,引導“印太”向著開放性的願景、倡議方向演變。
中國持續完善“一帶一路”共建方式,加快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豐富與落地,增強中國與各方的經濟依賴和政治信賴,以此消解美國意識形態攻擊的現實基礎,推動印太地區國家理性決策。
中國著眼長遠和全域性,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因為這是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也是應對各種複雜嚴峻挑戰的關鍵之舉。儘管當前中國綜合國力仍不及美國,國際輿論領域“西強中弱”格局短期難以改變。
但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國力持續上升是大機率事件,中國的市場優勢、資金實力、科技創新和地緣優勢將逐步顯現並協調整合,由此形成的趨勢是維護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要前提,也是化解美國圖謀、引領印太地區格局向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