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江蘇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南京市、無錫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徐州市。徐州市屬於江蘇省13個地級市之一,按照最新的規劃定位,徐州市屬於江蘇省的副中心城市。目前,徐州市有10個區縣。那麼,徐州市10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江蘇省。江蘇省屬於我國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糧食大省。2020年,江蘇省的GDP總量超過了10萬億。在我國各個省份中,只有廣東省、江蘇省的GDP在10萬億以上。江蘇省總人口8300多萬,在我國各省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水平。至於糧食產量,江蘇省的水稻、小麥產量都很高。例如蘇北地區的小麥,非常有名。
從地理環境來說,江蘇省由蘇北、蘇南、蘇中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蘇南地區屬於標準的江南文化,在文化、飲食、口音各方面,與蘇北有明顯的差異。蘇中地區接近於江淮文化,堪稱自成體系。蘇北地區在飲食、口音、風俗等方面,更接近於齊魯文化、中原文化。作者是河北邯鄲人,同時也是河南商丘的女婿。作者有一位女同事,是江蘇徐州人。
不得不說,這位同事說方言的時候,非常接近商丘話。在蘇北幾個地級市中,徐州市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例如教育、醫療、交通、經濟等各個方面。從徐州市各方面的情況來看,輻射了魯南、蘇北、皖北、豫東等部分地區。徐州市總人口908萬人,這樣的人口基數,在江蘇省內優勢很大。總計下轄了5個區、2個縣級市、3個縣,總計10個區縣。
2020年,徐州市的GDP總量達到了7300多億。這樣的GDP水平,甚至超越了中西部地區相當一部分省會城市。徐州市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屬於蘇北、魯南、皖北、豫東的交通樞紐城市。其實,在古代歷史上,徐州市的地位就至關重要。在古代混戰時期,對於南北雙方,有3個城市至關重要。分別是:徐州、襄陽、漢中,昨天,作者和大家聊了關於襄陽的問題。
在東線,對於南北各個政權來說,能否控制徐州關乎成敗。徐州市自古以來就是必爭之地,從秦漢到明清,歷代將相們對於徐州重要性的描述舉不勝舉。例如“東襟黃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南引邳宿,北控兗濟,西扼汴泗。”三國名將呂蒙稱徐州是“許、洛襟要”,南北朝王玄謨稱徐州“要兼水陸。”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稱徐州“為南北襟要,安危所寄。雖用十萬人,不能取也。”
宋朝陳無己則稱讚徐州:“彭城之地,南守則略河南、山東,北守則瞰淮、泗,故於兵家為攻守要地。”明朝更是出現了:“徐城三面阻山,一面臨河,南引邳宿,北控兗濟,西扼汴泗。一瀉千里之勢,以保障江淮險要之設舊矣。金陵恃徐為南北咽喉。且黃河自西而東,閘河(即運河)自北而南,皆合於徐城之東北而下。城阻河勢,河阻城勢,居然一重鎮也。”
所以說,從地理位置來說,徐州自古以來就是要地。控制了徐州,優勢極大。在明朝統治時期,徐州隸屬於南直隸管理。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隨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全面調整、最後,出現了大清內陸18個省的區劃。
南直隸的地位下降,調整為江南省。由於江南省的面積太大,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省、安徽省。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徐州府下轄了1個散州、7個縣的格局,分別是:邳州、蕭縣、碭山縣、豐縣、沛縣、銅山縣、宿遷縣、睢寧縣。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徐州逐步成為了連線華東地區的鐵路樞紐城市。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江蘇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對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專案陸續設立。當時,鑑於江蘇省的實際情況,江蘇省被臨時分為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
此外,徐州、連雲港等部分地區,臨時劃入山東省代管。到了1952年,才重新還給了江蘇省。隨後,江蘇省設立了徐州專區、徐州地級市。徐州市與徐州專區屬於並立關係,關於這一點,作者之前已經多次聊過了。起初,徐州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9個縣、1個鹽區,分別是:新海連市、贛榆縣、東海縣、邳縣、銅北縣、華山縣、沛縣、豐縣、碭山縣、蕭縣、淮北鹽區。
1953年,淮陰專區的新沂縣、睢寧縣、邳睢縣,劃入了徐州專區。隨後,徐州專區的區劃進行了調整,徐州專區撤銷了淮北鹽區、銅北縣、華山縣、邳睢縣,重新設立了銅山縣。歷經這一輪調整以後,徐州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10個縣。1954年,新海連市被提升為地級市(連雲港市的前身),徐州市管轄區域,調整為10個縣。
1955年,江蘇省與安徽省為了治理洪澤湖,進行了換地。安徽省的泗洪縣、盱眙縣,劃入了江蘇省。江蘇省徐州專區的蕭縣、碭山縣,劃入了安徽省宿州專區。此時,徐州專區下轄了8個縣。在1958年的區劃調整中,徐州市、新海連市曾經被併入徐州專區管理。但到了1962年,徐州市、新海連市再次被提升為地級市,新海連市更名為連雲港市。
徐州專區下轄了豐縣、沛縣、贛榆縣、東海縣、新沂縣、邳縣、睢寧縣、銅山縣,總計8個縣。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調整為地區以後,徐州專區更名為徐州地區,管轄區域不變。進入70年代末期,我國各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當時,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改為了地級市。與此同時,一些原有地級市的管轄範圍進一步擴大。
1983年,徐州地區被撤銷,下轄的8個縣中,東海縣、贛榆縣,劃入了連雲港市管理。銅山縣、豐縣、沛縣、邳縣、睢寧縣、新沂縣,則劃入了徐州市管理。此時,徐州市設立了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礦區、郊區等5個區,總計11個區縣。90年代,徐州市郊區更名為泉山區,礦區更名為九里區。新沂縣、邳縣被撤銷,設立了新沂縣級市、邳州縣級市。
截至2000年,徐州市下轄了5個區、2個縣級市、4個縣,總計11個區縣,分別是: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九里區、泉山區、銅山縣、豐縣、沛縣、邳州市、睢寧縣、新沂市。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徐州市的持續發展,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區人口進一步增加。2010年,九里區、銅山縣被撤銷,合併組成了銅山區。
截至這個時候,徐州市5個區、2個縣級市、3個縣的區劃,基本形成,分別是: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泉山區、銅山區、新沂市、邳州市、豐縣、沛縣、睢寧縣。當然,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近年來,徐州市先後設立了高新區、經開區等幾個區。不過,這幾個區的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