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客張 三劍客
題圖:大唐
在部隊服役了16年,立了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轉業時積分達到了117分,本信心滿滿地認為能安置個好工作,結果地方拿出的崗位清一色的全部是鄉鎮事業工勤崗。你會怎麼想?
這兩天,有個好哥們、已轉業安置到某四線城市一鄉鎮工作的老王,找我聊天,述說了他一直耿耿於懷的安置經歷,絮絮叨叨了好一會兒,似乎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在部隊時,老王是基層連隊的一名偵察班長、四級軍士長,這些年帶領全班參與了十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專業技能頂呱呱,帶出了十多個徒弟。去年因為家庭的原因,他選擇了轉業。
離開部隊時,人力資源科給算出的量化積分達到了117分,在同批次轉業中排到了第一,通知老王去簽字時,他喜上眉梢,戰友們都為他感到高興。
戰友們都知道:在內地部隊服役,積分能超過100分的,屬十分難得了,有了這個積分,相信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崗位安置時都能排名靠前。
老王本以為回去能選擇一份理想的工作,比如離家近一點呀、工作體面一點呀、收入滿意一點呀、甚至有奔頭一點。
但遺憾的是,今年9月初,他所在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把崗位全都拿出來了,信心滿滿地接到通知去選崗,結果讓他很失望,地方崗位全都是清一色的鄉鎮事業工勤編。
總共22個崗位,按照積分排名,老王117分毫無懸念第一名,分數最低的是45分。
老王眼睛都看花了,因為離他的夢想太遠,他不知道怎麼選,但選與不選就擺在那裡。
老王鬧不明白,排名靠前與排名靠後、立功授獎與平平淡淡甚至捱過處分的,選崗時,面對清一色的鄉鎮,似乎都沒有了競爭壓力,因為左挑右選都是鄉鎮,無非就是選擇哪個鄉鎮離家近一點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其實這個現象並非老王家鄉的個例,他說:“怪就怪自己運氣不好,去年、前年轉業的,都有區局級機關,立二等功的甚至還能分到市級機關,哪知道到了我這一年,就全部是鄉鎮呢,我覺得是命!年齡大了,不得不相信命了。”
但老王性格好,他說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只能去適應。
老王上班已經有2個月了,每個月工資拋開五險一金,到手只有2800元,沒有車補,也沒有加班補助。雖然工資不到部隊時候四級軍士長的零頭,生活緊巴巴的,但老王說畢竟年底還有一份績效收入2.8萬元,在四線城市過點小日子也還算湊合。
他現在工作的鄉鎮離城裡的家有18公里,不過全程高速,算是所有鄉鎮離家最近的了,要是不加班,每天下午都能開車回家,雙休日也能在家裡休息,照顧小孩呀,和朋友打打小麻將呀,日子也愜意。
鄉鎮工作面對群眾,事小又雜,在單位,領導也沒有指定老王具體負責哪一塊兒工作,反正就是哪裡需要幹哪裡。老王開了一個月車後,鎮長見他有點寫作功底,讓他去黨群辦了,在黨群辦幹了1個月後,領導又讓他去應急辦。每逢轉換崗位,領導都會拍拍他肩膀,“別怕折騰,都是工作嘛。”老王心態好,都能笑著回答:“沒事,領導,革命工作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有時候,他也會忙得團團轉,雙休日都回不了家,但這些呀,他認為都不打緊。
但他心裡始終有一個梗,崗位全都是清一色的鄉鎮事業工勤崗,積分排名還有何意義呢?
退役軍人事務部等10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意見》中明確規定:“把退役士兵服役期間的表現作為安排工作的主要依據,結合量化評分情況進行排序選崗,使服役時間長、貢獻大的退役士兵能夠優先選崗。”
現在退役軍人安置積分排名選崗陽光透明,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安置情況網上都能搜尋到。
老王的考慮是,量化積分排名選崗政策全國統一,目的就是讓地方政府拿出競爭性崗位,讓軍功多者、貢獻大者吃香,而要是地方不拿競爭性崗位,這個積分排名選崗就失去了意義。
老王說,姑且理解地方安置壓力,但安置壓力再大,市直機關、區級部門總不會一丁點崗位都擠不出來吧?哪怕擠出一個崗位也行嘛!
筆者通過了解,全國也有不少地區做的比較好的,從州市機關部門到區縣機關部門再到鄉鎮崗位,從央企菸草電網銀行到省企再到市企,量化積分,排名選崗,公開公平公正,讓軍功多者吃香,這是量化積分排名選崗的初衷,也是廣大戰友在部隊愛軍精武、練兵備戰的動力。
例如,北京市門頭溝區2020年、2021年符合政府安置條件的轉業士官,安置就很不錯,在戰友們之間廣為流傳,紛紛叫好。為何?因為崗位類別清一色的是:管理崗;崗位等級:管理工九級。
一般情況下,士官礙於身份的限制,大多是事業工勤編制,好一點的落個機關工勤編,就是到了企業,也是普通工人身份。
而北京門頭溝區的安置,按照正常理解,管理九級對應科員,屬於幹部身份。
不難看出,門頭溝區的這份安置其實也是需要考核的,是給了優秀的、積分排名靠前的、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轉業士官一個很好的選擇機會。門頭溝區領導能考量到這一步,開了先河,實屬不易。
“憂後路”歷來是轉業士官的一種實際狀態,而所謂的“身份限制”,一定程度上更是阻礙了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廣大轉業士官的工作動力,轉業士官回到地方,有人打趣:“干與不幹一個樣,多幹少幹一個樣,不會有獲得感,大家都是工勤,工資都一樣嘛。”
於是,碌碌無為,老黃牛推磨一輩子,只圖追求個安安穩穩便是大多數轉業士官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狀態,不僅影響了個人幹事創業的激情,還會阻撓單位的建設發展,最終還是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在強軍興軍的今天,希望全國各地都能像門頭溝區政府一樣,不僅拿出競爭性崗位,更能拿出挑戰性的崗位,讓更多的轉業士官們都有更多的獲得感。
言歸正傳,我們再回到老王心裡的“梗”。鄉鎮就真的不堪嗎?
戰友們無非就是考量到,鄉鎮“事情多、離家遠、沒身份、福利少”和部隊的連隊相當。
想進機關,無非也是考量到,“錢多事少離家近”。
其實,鄉鎮有一個不論哪一級機關都比不了的優勢,反倒是給敢想敢幹的戰友們提供了舞臺,那就是能透過選舉轉變身份。
鄉鎮的一些站長、所長,比如畜牧站長、林草站長,供電所長等不少“芝麻官”,工勤編都是可以上任的,每年鄉鎮選拔幹部,站長、所長們是有機會提拔起來的(小編注:部分地區可行)。
我有個戰友,他的願望就是鄉鎮,他說鄉鎮能逼著他進步。他在鄉鎮幹了4年,今年初,他被市裡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優秀復轉軍人”,在今年3月,他被提拔為他所在鎮的副鎮長了,轉變了身份,成了公務員。
戰友們,你們覺得安置到機關和鄉鎮哪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