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豬“死”而復生?
2021年5月,一位日本網友在油管上模仿《100天后就會死的鱷魚君》,用一隻活生生的小豬進行一場死亡倒計時。
這位博主(即主人)將小豬取名為“五花肉”,每天在其個人頻道里上傳一段小豬的日常生活。
有時是主人和小豬一起遊戲、有時是主人帶小豬出門逛街、有時則只是分享一段睡覺的影片...在不斷的飼養過程中,無論是主人還是觀望的網友都對這隻小豬多少產生了一些感情。
然而該系列影片拍攝的初衷就是一場死亡倒計時,正當主人自己在糾結、網友們在猜測的時候,小豬在第95天的時候迎來了自己的半歲生日。
在這隆重的日子裡,主人為它舉辦了一個頗有儀式感的生日派對。
這位主人彷彿像普通的萌寵博主一樣,憑藉著“養豬日常”的系列影片在油管上收穫了12萬的粉絲。當然,這也不排除有部分網友只是想見證這隻豬的結局是否是被吃掉。
9月上旬,主人上傳了第100個影片,影片內容是從家中被送至屠宰場再被烤熟送上餐桌的過程,在影片的最後,主人還為小豬準備了一個有模有樣的“小靈堂”,似乎小豬真的被主人吃掉一樣。
然而在影片結束的前一秒,“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字樣一閃而過,為這個荒誕的故事又添上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對此,網友們的評價兩極分化,認同聲音有之,謾罵聲音有之。
在小豬“離世”後一週的時間裡,網友們從未停止過對這位博主的爭論。因為油管是一個面向國際的影片平臺,在第100天的影片底下,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怒噴這位博主的做法,如今的評論數目早已超過4萬條。
正當網友們還沒爭論出個結果時,博主又上傳了一個影片解釋到:小豬其實沒有死,依舊活蹦亂跳。
看見小豬“被複活”的影片,網友們更加憤怒不已,認為博主的做法不僅是在玩弄網友的感情,更是不尊重小豬的生命;且更重要的是,網友們無法判斷這段影片究竟是最近的實拍還是之前的存貨,抑或者說這只是新買的小豬?
不過無論小豬的結局如何、網友們對此有何看法,對於博主而言,經過這一系列影片,他獲得了足夠的流量。也許這就是他拍攝《100天后會被吃掉的豬》的原因吧。
02.為了流量什麼都可以做出來?
在疫情還在全球範圍內肆虐的當下,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節奏被打亂,網路影片成了人們消遣、抒發情感甚至是吃飯的工具。
在油管、某音裡,這樣的現象尤為明顯。在影片平臺當中,使用者既是內容瀏覽者也是內容的生產者(創作者),每個普通人能在平臺中交流互動,得到更多關注。
雖說每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然而能獲得多高的名氣,還在於影片本身質量的高低、話題的討論度。
前者對內容生產者本身的技能或所處環境密切相關,創作門檻高、反饋多,但卻具有不穩定性;而後者則是內容生產者自己提出模稜兩可的話題,為受眾提供討論的空間,將這些受眾討論的過程、結果直接轉化為自己的流量,這種做法不僅創作門檻低,且更容易贏得關注。
顯然,這位“殺死”小豬,又將其“復活”的博主正是選擇了後者。
用“100後被吃掉”的未知性作為引子,再利用網友們的討論費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大的流量,看來什麼才是流量密碼,這位博主已經弄得明明白白了。
當然,這位博主能夠得到如此關注,也與日本人對“寵物”、“牲畜”兩者的定性有關。
在日本的小學教育中,有一門叫“生命教育”的課程。與國內以人為中心,講述“人如何生存、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的教育不同,日本在這門課上的側重點在於對“其他動物的生命”尤其是用於進食的“飼養動物”的思考。
一些學校會在孩子剛萌發對生命的思考的階段,給予他們充足的飼養條件去飼養一些常見的動物。在學生飼養的過程中,會有專業的飼養人員向學生講解如何才能讓動物更好地成長,而學生們透過與動物互動、根據不同階段置換不同環境的階段,與動物產生深厚的情感。
待到動物成熟至能夠烹飪的階段,學校會命令學生親自宰殺動物並將其吃掉。
至於是否會在事前說明動物的結局,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做法。總之這種課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要對這些為人類生存而被宰殺的動物懷有敬意”。
雖說“生命教育”課的設立初衷是好,但有不少人就對此產生過質疑,認為這種“親自飼養→培養感情→親自宰殺並吃掉”的過程是否會曲解孩子的三觀,從而萌發錯誤的觀念,反而沒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當然,社會各界對於這種“生命教育”是否合理,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因此每有類似的課程、事件發生時,總能激起一層輿論巨浪。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當下,這一命題討論寬度和深度又再次被放大。
也正因如此,這位博主更容易利用“是否會吃掉小豬”在網上獲取更多的流量。
當然,最令人憤慨的,還是這位博主在宣判小豬“死亡”之後,又將其“復活”,再次為網友們提供了討論的話題和空間,獲得了更高層次的流量。
至於他的做法是否殘忍,我們不知小豬是否真的死亡,所以無從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事的經過、走向、結局,都是這位博主有意為之,並樂在其中。因為正是網友們的關注和討論,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流量。
03.最後
如此看來,“流量為王”已經成了人們未必認同但又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流量及其商業利益的誘惑下,各種奇葩內容的影片已是層出不窮,《100天后會被吃掉的豬》及其“被複活”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不過作為受眾,個人要是希望這種拿生命作為噱頭的內容還是少一點吧。畢竟這樣的做法,難道不是在將流量作為評判生命價值的標準,從而削減了生命在人們心中的閾值嗎?
拿到了流量失去了人的本性,這樣的做法究竟正確與否,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