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記載最為詳盡的應該算是《史記》了。其記載: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由此可知,當年大禹治水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如今九道和九澤實在難以考證,唯有九山可以一試。因為即使過去幾千年,一座山脈的整體形狀變化也不會太大;如果大禹治水真的是挖斷了九條山脈,那麼只要我們沿著江河尋找,一定可以在地圖上找出來。
經過仔細查詢,我們終於在地圖上找到了當年大禹治水挖斷的九條山脈,具有非常明顯的人工痕跡,而且全部位於四川和重慶,由此可以結論:當年大禹治水就在四川盆地。
我們同樣按照這個思路勘察了國內其他地方,並沒有類似發現。
我們現將大禹治水留下的九處遺蹟公佈如下:
這九處遺蹟分別是:成都金堂龍泉山,合川雲霧山,北碚縉雲山,北碚中梁山,巴南馬鞍山,重慶銅鑼山,重慶明月山,長壽黃草山,涪陵聚雲山。
1、成都金堂:沱江,挖斷了龍泉山脈
2、合川、北碚:嘉陵江,分別挖斷了雲霧山,縉雲山和中梁山,此三山均屬於華鎣山脈。
3、重慶巴南:長江,挖斷了馬鞍山,乃中梁山一部,同屬華鎣山脈。
4、重慶銅鑼峽:長江,挖斷了銅鑼山,屬華鎣山脈。其南岸至今仍有塗山氏廟,與《華陽國志》記載相符。
5、重慶明月峽:長江,挖斷了明月山,屬華鎣山脈。
6、重慶長壽:長江,挖斷了黃草山,屬華鎣山脈。
7、重慶涪陵:長江,挖斷了聚雲山,乃黃草山支脈,屬華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