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新疆自駕遊,今天的遊記依然是關於喀什嶽普湖的一日遊。
因為頭一天的英吉沙之旅有了“縣城裡沒什麼好玩”的經驗,所以這一天的嶽普湖之旅,我們提前做了功課,開車直奔鄉下。
嶽普湖的鄉村道路風光和喀什的其他幾個小城的確是不太一樣,植被繁茂,四處生機勃勃。
從地圖上看,嶽普湖處於古絲路“五口通八國”的中心位置。城東有大片的戈壁沙漠,但奇特的是,這裡的水系卻也非常豐富,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有著別樣的地貌和自然風光。
嶽普湖城郊的道路修得平坦整齊,且每隔一段,路邊上就會出現一個紅棚子的小攤子,賣一些應季的果子、零食,還有礦泉水之類。每一個小攤子的不遠處都有一個小村子。
由於這一天午後我們在達瓦昆的“沙漠之海”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當我們開車到達這一片“千年胡楊林與阿洪魯庫木古墓群”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七點左右。
它像是一個景點,又不太像。很明顯,裡面的遊覽步道是新鋪不久的,且遊客不算太多。對了,這裡要提一句:“嶽普湖”並不是一片湖水的名字。
我在之前的遊記中曾經提到過一個出現在1000年前的喀拉汗王朝,當時嶽普湖就已經是連通喀什噶爾與和田的樞紐。按照維吾爾語的發音,當時的軍營大概讀個“小普如爾”這樣子,後音譯成了“嶽普湖”。
距離天黑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要抓緊時間在這裡轉一轉。沒想到裡面很深,由好幾個神秘的小景點組成。
①:一片古墓群。
我的自駕隊友對墓地不感興趣,我就一個人走了進去。
夕陽已移去了晚霞後面,天色將暗。突然,墓群中傳出一陣小孩子的嬉笑聲……
幸虧這是白天,要是晚上,估計全身的毛都要豎起來了。
沿著墓道,壯著膽兒走到開闊處,呼,原來是幾個維吾爾族小孩子在沙丘上玩耍。
維吾爾族沒有火葬的習俗,所以這每一間小房子裡埋的都是一個真實的人體。有一些墳墓的“蓋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塌陷,說不定還能看到裡面的裹屍布……讓大人們聞之喪膽的土墓群,卻是孩子們的“遊樂場”。這是獨屬於這片土地的特別的童年時光:
在新疆旅行這兩年,每每路過墓地,只要不封著門的,我都會進去走走,時間充裕的話也會跟睡在裡面的人聊聊天。聊完了再在墳前的木牌子旁插幾柳枝子,如果墳前剛好有水瓶而我身上又剛好帶了礦泉水的話,會給他們加點水進去。
與漢族人一樣,維吾爾族人也有掃墓的習俗。
在喀什與和田,人們在將親人埋葬後,會在墳頭上栽一棵樹枝,旁邊掛一把水壺,每掃墓一次就給那樹苗澆點水,希望它可以長大,以示祭奠。
在我個人的理解中,樹代表著希望,大概是希望親人永遠活在自己心中的意思吧。
只是這樣的墓群,墳與墳之間幾乎沒有縫隙,樹也很難長大壯實,於是維吾爾族人就把帶有新鮮葉子的樹枝和花朵插在一旁,藉以表達自己的追思之情。而葉子枯掉之後,便與墳前的木牌和布條一起飄拂在大漠的風沙中,遠遠看去,有些淒涼。
這個墓群的面積不小,但好像對遊客沒有太多吸引力。轉了一圈,這一片區域中的活人也就只有那幾個小孩子、我,還有一個成年男人。男人是來修墓的,修累了就靠在墓牆上歇一會兒。我想,他應該是孩子們的爸爸。
“麻扎”代表著“顯貴”,說通俗點就是“名人的墓”。新疆被稱為麻扎的紀念冢有40多座,很多都是著名景點。如:阿帕克霍加麻扎,也就是喀什的香妃墓。
阿洪魯庫木是維吾爾語的音譯,前二字同“阿訇”。這裡葬著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賢(傳為毛拉熱依木霍加,但不十分確定),是14世紀的傳教士,所以嶽普湖的這一片古墓群在“聖人”入葬之後便開始當地百姓中享有盛譽。而墓群本身已至少有千年歷史(數字待考)。
從前維吾爾族人的墓室多為土坯砌就,隨著風沙的聚集,很多無名遺骨被深埋乾旱缺水的荒漠中,變成乾屍。他們一部分在20世紀初和19世紀後期被前來我國西部“探險”的西方人偷走,還有一部被我國的考古人員發掘,如今躺在各個博物館裡(圖我就不放了)。
事實上,穆斯林墓葬文化還是挺深厚的,不同地區的墓群也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前一天我在英吉沙一日遊的時候也路過一片開放的墓地,裡面的“小房子”是沿著山坡堆上去的。
但名人的墓就修得莊重、“豪華”得多。我會在今後單獨取一文來集中記錄我在新疆旅行路上收集的那些墓地,到時候咱再細說吧。
②:墓群周邊的胡楊林。
胡楊是大漠中最常見的樹種,因為具有耐乾旱的特性,所以它特別抗“造”,人們奉胡楊為“英雄樹”,是敬它那“千年不死、死後不倒,倒下不朽”的精神——
如同新疆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維吾爾族人民,可以在這一片距離大海最遠的地方、全世界最低的地方、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繁衍數千年之久。
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龐大、深不可測,期間分佈著大片的胡楊林。這些胡楊樹動輒千歲以上,而距離沙漠邊上的較近的那些,一般來說都已經被開發成景點了。而嶽普湖縣阿洪魯庫木麻扎古墓群周圍的沙漠中數1800歲的“胡楊王”最為長壽和著名。
胡楊樹對季節的變化非常敏感,春天和夏天葉子呈現綠色,冬天禿禿的,唯有秋天是漂亮的金黃色。所以每年一到九月末和十月初,很多自駕遊客就會開著車、揹著相機,長槍短炮地跑到新疆的沙漠一帶,專門來看胡楊。在之後的遊記中我也會分享我的新疆沙漠公路的自駕遊記。不急,後頭慢慢聊。
③:附近的街。
離開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但我們突然發現這條路和來時不一樣了,路邊上擺出了好些小吃攤。我們在其中一家停住,看到一個帶紅領巾的維吾爾族少年正在幫爸爸媽媽的炒飯鋪子削黃蘿蔔。我們幾個就圍著簡單的小桌子吃了一盆紅柳烤肉,幹了幾瓶大烏蘇。一邊出一邊感慨:
新疆的晚上真不錯。
你看,白天的時候這街上還挺荒涼的,除了樹啥也沒有,但晚上搖身一變竟然成了美食街,各種各樣的新疆小吃匯聚一堂,肉串、炒飯、烤包子都賣得很實誠,價格也不高。所以說在新疆旅行路上,有時候一條街是要逛兩次的:白天一次、晚上一次,收穫總會不同。
新疆旅行還在繼續,下期預告:新疆遊記喀什收尾篇,之後開啟沙漠公路和獨庫公路的自駕行。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