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7月16日、17日,當時的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宣告》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面對日軍的優勢兵力,中國軍隊只能節節退防擺出戰略防禦態勢。為了打擊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我們決定玩一票大的——轟炸日本本土。在陸軍和海軍都明顯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也許利用飛機突防,長途奔襲,會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戰略目標確定下來後,開啟武器庫卻發現能執行長距離轟炸任務的飛機屈指可數——能飛到日本本土的轟炸機,只有6架義大利薩伏亞S-72和6架美國馬丁B-10(生產型號為“馬丁-139WC”)轟炸機。選來選去,選中相對完好的兩架美國馬丁B-10轟炸機。在經過戰爭初期與日軍的空中絞殺戰後,中國空軍的戰力幾乎消耗殆盡,戰機和人員都得不到有效的補充。由此任何一架飛機都是彌足珍貴的財富。
飛機有了,但誰來開呢?當時存在兩種意見:
一是請外籍飛行員志願人員(說是志願,但也是支付了高額報酬的,類似僱傭兵例如著名的飛虎隊)但價格高昂(一名飛行員要價10萬美金,8名飛行成員就是80萬美金)是讓國民政府猶豫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外籍飛行員畢竟沒有中國人那樣的國仇家恨,說到底這就是一群淘金者。萬一到了日本一碰到情況就折返,甚至跳傘,任務完成的機率就大大降低了。不能打草驚蛇,機會只有一次。一旦被日本人發現了我方的戰略意圖,沒有戰機護航的轟戰機,就像被送上去的菜。
二是由本土精英組建遠征軍,但是本土飛行員從來沒有執行過類似的長距離的奔襲行動,經驗值為零。甚至連這方面的訓練也沒有開展過。
最終決定還是由本土飛行員組成遠征軍來完成這項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切都是為了保密,一切都是為確保任務能夠完成。
遠征隊的隊長人選,選定了一個叫徐煥升的人。徐煥升,江蘇崇明人(現上海崇明區),1906年出生,當時32歲。他最初是筧橋中央航校的教官,後來擔任蔣介石座機的副駕駛,再後來擔任空軍第十四大隊的大隊長——兩架馬丁B-10轟炸機,正是屬於第十四大隊。是當時最為熟悉馬丁B-10轟炸機的飛行員。
隨後,甄選遠征隊優秀飛行員的工作開始,中國空軍第十九大隊副隊長佟彥博等一批精英被集中到了一起開始訓練並研究馬丁B-10轟炸機。
看起來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依然困難重重。
首先是飛機的問題。馬丁B-10轟炸機最大時速343公里,升限7300米,航程1900公里,可載彈1.25噸,乘員為4人。這是一款戰術轟炸機飛機腿太短,從武漢起飛,飛到日本目的地上空(當時選定的是日本佐世保軍港和八幡市),燃油肯定不夠。如果選定飛到寧波的機場加滿油再飛,飛到八幡的路程是980公里,一個來回是1960公里,即便做到嚴絲合縫,燃油也是不夠。為了增加航程只能拆除一個投彈,改為油箱,確保萬無一失。
其次是載彈的問題。馬丁B-10轟炸機只能載彈兩枚,再加上拆掉一個投彈艙,就意味著兩架飛機只能載彈兩枚,再加之中國從來沒有飛行員飛臨過日本的上空,對那裡的天氣狀況、氣流等一無所知,也缺乏精確的日本地圖,所以投彈命中的機率極低。即便成功將兩枚彈投下去能產生多大的效果?所以經過權衡之後,決定發動宣傳攻勢——投放傳單,警告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喚醒日本愛好和平的普通民眾。
最後的時刻終於來臨,1938年5月19日,23點48分。經過精心的準備,遠征隊隊長徐煥升駕駛的1403號轟炸機(蘇光華任副駕駛、劉榮光任領航、吳積衝任通訊員)和副隊長佟彥博駕駛的1404號轟炸機(蔣紹禹任副駕駛、雷天眷任領航、陳光鬥任通訊員)加滿燃油,從衢州機場起飛,直撲日本。
為了防止被舟山群島日軍防空警戒哨發現,機隊自寧波出海後先轉向南,然後照準日本九州飛行。
升空後,徐煥升發出如下電文:“職謹率全體出征人員,向最高領袖蔣委員長及諸位長官行致敬禮,以示參與此項工作之榮幸,並誓以犧牲決心,盡最大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
20日凌晨0點35分,在發完第一封誓死完成任務的電文之後,徐煥升發了第二封電文:“雲太高,看不見月光,完全用盲目飛行。”隨後飛行編隊採取無線電靜默,利用夜色的掩護,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
20日凌晨2點40分,遠征隊終於順利抵達長崎上空。長崎根本沒有實行燈火管制。徐煥升一聲令下:“目標馬路路燈,投彈!”
數十萬封傳單在投彈艙開啟後,飄落下去,散佈於整個長崎上空。遠征隊依次飛臨久留米、佐賀、佐世保等計劃目的地,一共投下了100多萬份傳單。
3點45分,飛機飛臨最後一個目的地福岡上空。
此時日本地面防空力量已經有所發現,開始發出警報,實行了燈火管制,無數探照燈開始向空中照射,同時,高射炮開始密集發射。
但此時,中國的遠征隊已經完成了任務,於凌晨4點掉頭返航,一路上沒有受到任何攔截,順利在早晨7點20分飛抵浙江海岸,8點45分降落在南昌機場,
日本人為什麼完全沒能做出攔截?除時間因素等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認為當時自己是亞洲唯一一個航空強國,根本不可能有哪個國家的空軍具備能力或敢飛到自己本土的上空。更沒有想到已經被打殘的中國空軍,會天馬行空般給出一擊沉重的直拳,直搗黃龍。我們正是利用了日本人驕傲自滿的情緒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壯舉——沒有精確地圖,沒有地面引導,沒有氣象保障的成功長途夜襲,即便是放在今天有精確導航儀器情況下,成功組織在陌生海域夜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不是每個國家的軍隊都具備的這樣能力。了不起呀!要知道下一次對日本進行本土轟炸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的1942年4月18日,美軍16架B-25轟炸機自太平洋上的航母起飛,首次實彈轟炸日本東京。
對日本本土採取的行動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廣大中國軍民的抗日熱情,堅定了抗日到底的信念,打破了日本本土牢不可破的神話。
《大公報》報道:“空軍初次遠征日本,在九州各地散發傳單,喚醒日本迷夢,發揚中國德威。”
《申報》報道:“衝破萬里長空,完成神聖使命,神鷹隊長征三島,散發傳單不濫殺無辜,以正義人道告誡敵國。”
香港方面的輿論是:“傳單比炸彈更具威力,中國空軍來去自如,足見日空防不可靠,今後日人不得安寧矣!”
中國共產黨方面也對這次行動給予高度讚揚。《新華日報》報道:“我神勇空軍徵日創偉舉,長崎佐世保傳單飛舞驚破敵膽魂,我為維護人道免傷無辜並未投彈,警告殘暴敵寇萬噸炸彈隨時可至。”
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並沒有因為中國飛機夜襲日本本土而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行徑。我們也沒有能力再次組織起類似的行動。但多行不義必自斃,1945年3月和5月,美國出動數萬架次的重型轟炸機地毯式轟炸日本東京;1945年8月間,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被先後投下一顆原子彈——那已不是千噸炸彈,而是上萬噸炸彈的當量了。萬噸炸彈如約而至,加快了盟軍勝利的步伐。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從這個事件中,我們讀出太多的無奈。假如當時我們是一個強盛的國家,日本人還敢來中國撒野嗎?假如我們當時有強大的軍隊,投下去的會只是傳單嗎?但假設終歸是假設,歷史終歸會以真實的面貌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當時的中國只能以軍民的血肉之軀牢牢拖住日軍的大部分兵力,以此沉重代價來換取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偉大勝利!我們堅持下來了,支撐我們的唯有必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