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估計大家都經歷過,這種病看起來確實很不起眼,但是腹瀉可不僅僅是“跑廁所”那麼簡單。
下面,我們說個關於拉肚子的冷知識,可能會嚇到你。
《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診療規範 (2020 年版 )》中提到腹瀉仍是我國兒童常見病及5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有些拉肚子是會要命的!
導致腹瀉常見因素有哪些?
腹瀉,我們平常叫“拉肚子”,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帶有粘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狀糞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糞便總量達到200g以上,其中糞便含水量大於80%,則可認為是腹瀉。
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超過2月的腹瀉為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常見的原因:吃冷或變質食物後出現的急性胃腸感染(細菌、真菌或者病毒感染),其他還見於抗生素使用不當、砷鉛汞食物中毒、河豚中毒、魚膽中毒等;
慢性腹瀉常見的原因:慢性萎縮性胃炎、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惡性腫瘤、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以及腸易激綜合徵等。
腹瀉為什麼會要命?
腹瀉要命的情況主要見於急性腹瀉。
大多數腹瀉為分泌性腹瀉,也就是拉出來水樣便。
成年男性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60%,成年女性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40%,體液主要包括水和電解質(鈉、鉀、鎂、氯等),身體每天正常情況下需要攝入2000-2500ml水,透過尿液、汗液、糞便及呼吸等方式排出體外,基本達到平衡。
但是當腹瀉時,拉出來的水樣便可達到3000ml之多,丟失的不止水分,還有電解質,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就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脫水,嚴重會導致意識障礙、腦卒中、血栓性疾病及心梗等,甚至致命。
腹瀉還可以排出粘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會導致慢性貧血、低血糖、營養不良等。
如果是惡性腫瘤導致的慢性腹瀉,腫瘤消耗機體很大一部分能量,會出現惡病質等情況。
腹瀉就要吃藥?
腹瀉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口服抗生素或者止瀉藥,雖然狀況得到緩解或者治癒,但這樣做卻是很有風險的。
口服止瀉藥
止瀉藥包括阿片製劑和吸附藥,阿片製劑主要是透過抑制胃腸道蠕動,抑制消化腺分泌,促進水分吸收,減弱便意和排便反射,從而起到止瀉作用,但容易成癮,所以很少用;
臨床上常用的蒙脫石散屬於吸附藥,可以吸附住毒素和氣體,從而起到止瀉的作用。
腹瀉拉出去的不止是水分,也有毒素。應用止瀉藥後毒素還在腸道內,反而不利於身體,容易延誤病情。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不要自行服藥,應該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藥物治療。
抗生素是指對細菌有抑制或滅殺作用的藥物。
腸道菌群是個龐大且複雜的存在,要達到平衡很難,抗生素的確可以抑制一部分致病細菌,但與此同時其他菌群就會大量繁殖,導致菌群紊亂,出現更嚴重腹瀉,或者出現便秘;
再是致病原為真菌或者病毒,應用抗生素根本毫無作用,只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出現更嚴重腹瀉或便秘。
伴隨其他症狀不重視
腹瀉伴隨發熱,可能出現新冠病毒肺炎、急性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敗血症等;
腹瀉伴隨明顯消瘦,可能出現腸道惡性腫瘤、腸結核或吸收不良綜合徵等;
腹瀉伴隨皮下出血,可能提示敗血症、過敏性紫癜、傷寒和副傷寒等;
腹瀉伴隨腹部包塊,提示胃腸惡性腫瘤、腸結核、血吸蟲病性肉芽腫;
腹瀉伴隨關節痛或關節腫痛,提示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這些情況下,更不能隨便用止瀉藥了,需要就醫治療。
腹瀉後如何正確處理?
1、需要對症下藥
如是細菌感染應用對症的抗生素、真菌感染應用對症的抗真菌藥物、重金屬中毒及時導瀉去除毒素、惡性腫瘤及時綜合治療等;
2、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
腹瀉會丟失很多體液時,可以口服補液鹽或者加鹽加糖的溫水,脫水嚴重時需快速靜脈輸液補充,快且有效;
3、清淡飲食
避免油膩性、生、冷、硬、刺激性食物,食物儘量切細小,有助於消化;
4、補充益生菌
酸奶或者雙歧桿菌等益生菌藥物,平衡腸道菌群,恢復正常腸道微生態。
如何預防腹瀉?
1、注意飲食安全,儘量少食用生、冷、硬、刺激性食物,不食用過期變質食物;
2、冰箱裡隔夜食物,尤其是青菜類儘量不要食用,穀類和肉類一定加熱後再吃;
3、田螺、小龍蝦等千萬別生食,因為其中的寄生蟲可能沒消滅乾淨,出現寄生蟲感染導致腹瀉;
4、如果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儘量避免食用奶及奶製品;
5、積極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吸收不良綜合徵等疾病,也可以預防拉肚子。
本文專家:趙偉彤,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附屬醫院(原260醫院)主治醫師,碩士
本文審稿:黎冬梅,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