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十八
文丨老翁撈史
眾所周知,在朝鮮戰爭當中志願軍以一己之力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這個聯合國軍不僅僅包括美軍、韓軍、還包括老牌帝國英軍,澳大利亞這種新起之秀也在其中。
不過,澳大利亞卻一直認為,在抗美援朝當中他們曾與我們三次交手,而且他們是“未嘗一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澳大利亞在朝鮮戰爭當中的表現到底如何,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抗美援朝當中的澳大利亞,他們真的在與志願軍的三次交手當中未嘗一敗嗎?
對於澳大利亞這個國家來說,大家對他們最大的印象可能就是,能夠三拳兩腳把拳擊手打倒在地上的袋鼠了。
事實上澳大利亞人也比較像袋鼠,比較富有攻擊性,事實上幾乎是二戰以後的所有戰場,都能夠看到澳大利亞軍隊的身影。
而我們的立國之戰,朝鮮戰爭當中自然也有澳大利亞的身影,朝鮮戰爭本來是南朝鮮和北朝鮮之間的內部矛盾,但是由於當時複雜的格局和形勢,後面不知不覺就變成了一場,我們的立國之戰。
當時美國看到了自己小弟李承晚被打,所以在聯合國提出要出兵幫忙,其他各國對於此事還頗猶豫,因為北朝鮮背後站著的可是兩個大國。
尤其是在斯大林帶領下的蘇聯可是在那裡虎視眈眈,所以大多數國家一開始對此是虛與委蛇,不過澳大利亞表現非常積極,表示只要美國出兵,他們也會隨著美國出兵而出兵。
一時間讓美國感到非常順眼,果然不愧是我看好的小弟,事實上澳大利亞當時如此的積極加入,一方面是因為它想迫切得到美國的認可,避免美國把它比較擔心的日本扶持起來。
另一方面就是澳大利亞在二戰當中的表現也算不錯,尤其是在新幾內亞島對日本的戰爭當中,把日本打得非常的慘,甚至拒絕了日本方面的投降,把幾十萬的日本軍差點兒殺乾淨了,一時之間讓澳大利亞能征善戰的名聲響徹全球。
所以澳大利亞覺得打一個朝鮮戰爭,絕對是一場手到擒來的戰爭,一開始還真的如澳大利亞所預料的那般輕鬆,當時的北朝鮮並沒有料到,聯合國軍會在仁川登陸。
再加上聯合國軍無論是在人數還是武器上面,都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朝鮮人民軍,所以在聯合國軍參戰後不久,局勢朝著向聯合國軍一邊倒的形勢。
澳大利亞這個時候的表現倒也十分勇猛,面對已經潰不成軍的朝鮮軍,澳大利亞勇猛衝鋒,並且以陣亡一人的代價,消滅了對方150人,而且還俘虜了大量的敵人。
這一戰讓澳大利亞士兵本來就抬得高高的頭顱,差點兒沒直接高高地掛到天上去,澳大利亞國內媒體更是不忘記進行吹捧,聲稱澳大利亞軍隊是聯合國軍當中戰鬥力最強的。
此時的朝鮮軍由於裝備落後、寡不敵眾,所以一路從南往北撤退,所以澳大利亞追亡逐北那也是相當的勇猛。
一路上感覺自己都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因為人家都跑了啊),所以澳大利亞的媒體繼續吹噓他們,甚至有的媒體沒邊沒際地表示,澳大利亞軍隊可以挑戰全世界,吹牛吹多了,有時候甚至連自己都相信了。
澳大利亞此時早已得意洋洋,更是把對手不放在眼裡,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不久之後他們就會遭到志願軍的迎頭棒擊。
在聯合國軍一路北上的同時,他們早就已經觸碰了我們的底線,志願軍已經開始秘密組織渡過鴨綠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
- 1950年10月30日,志願軍與澳大利亞的第一次交手,一枚迫擊炮炮彈落在澳大利亞指揮官格林中校的帳篷,格林中校很“幸運”地被迫擊炮直接命中,然後幾天後直接一命嗚呼。
11月3日,志願軍突襲美軍第61炮兵營,美國大兵平日裡仗著他們的飛機大炮打別人,此時突然發現這些中國人直接衝到了他們面前,他們的大炮也拿這些中國人毫無辦法,所以趕緊向就在附近的澳大利亞軍隊求援。
澳大利亞立馬精神抖擻、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啊,我得好好表現啊!此時的澳大利亞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火力優勢,而亮出了明晃晃的刺刀,準備要給志願軍一個“教訓”。
因為在這之前澳大利亞特別喜歡用刺刀,而且用刺刀把朝鮮軍打得非常狼狽,畢竟這種東西非常血腥。澳大利亞覺得此時確實應該用這種武器,來給這個初次見面的敵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由此我們可見,大約澳大利亞軍隊並不怎麼研究別人的歷史,如果他們知道對面的中國人,曾經是如何用白刃戰把日軍幹翻的,大概就不會有這麼天真而有趣的想法了。
戰鬥的結果比較打臉,澳大利亞方面當場陣亡12人、還有64人重傷,並且我軍援軍很快包抄了他們的後路,如果不是跑得快,直接就一次性報銷在這裡了;這也只能算是“未嘗一敗”。
- 而澳大利亞與志願軍的第二次交手,發生在第五次戰役的加平戰役期間,這次澳大利亞不僅僅戰敗,而且還完美地表演了一波如何“賣友軍”。
1952年4月23日,志願軍向澳大利亞駐守的504高地發起衝鋒,這個高地駐紮著澳大利亞一個營的隊伍,而志願軍衝鋒的隊伍也是一個營,澳大利亞拿著先進的武器卻硬是頂不住。
不到八個小時他們防守的第一個排就垮了,眼看著下面的志願軍太過於勇猛,澳大利亞沒有多想就在加拿大的掩護下直接跑路。
而附近2個美國工兵連就表現得比他們優秀,他們一直在苦苦堅持戰鬥,等到澳大利亞的援軍前來拯救自己。
直到凌晨的時候這裡的美軍才發現,自己苦苦等待的援軍正在大踏步地往後撤退,於是他們也丟下了還在堅守的陣地,跟著澳大利亞一起跑,此時他們還管什麼陣地不陣地,簡直堪稱“只恨爺孃少生了兩條腿”。
這就是澳軍在朝鮮戰場上與我們的第二次交手,雖然在我們看來這很明顯是失敗了,但是大約他們損失不大,所以也被他們歸結為“未嘗一敗”吧!
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交手之後的澳軍算是稍微收斂,加上後面第五次朝鮮戰役後,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的交手機會減少,所以倒是還為澳軍保留了一些臉面。
不過,心高氣傲的澳軍註定不可能就這麼退場,所以在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的相持階段,他們再一次跳出來自我表現,並且再一次被我志願軍擊敗。
- 第三戰發生在馬良山戰鬥當中,此時的澳軍被編入了英軍第28旅,協助對馬良山發起了進攻,這一波進攻澳軍倒也表現得非常的勇敢,勇猛地衝上山頭並且奪取了陣地,令澳大利亞軍隊感到十分興奮。
俗話說得好——樂極生悲,然後他們就遭到了志願軍猛烈的反擊,很快澳軍就被打得建制殘缺,眼看著這兄弟就要被打完,英軍趕緊把澳軍給換了下來,換上了蘇格蘭營頂上去。
這次交手大約也被澳大利亞當成了一場勝仗,畢竟在前期他們奪下了山頭,理論上也算是打了一個勝仗,雖然之後被打殘了但不得不撤出了陣地,但是畢竟他們在這場戰鬥當中也曾經“勝利過”。
澳大利亞在整個朝鮮戰爭當中,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戰果呢?
這個戰果也比較傲人,即746人死亡、1000多人失蹤,說實話這個傷亡資料還是非常好看的。
因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佈的,聯合國軍在朝鮮戰爭的總傷亡人數是147萬多人,光美國自己公佈的他們的傷亡人數,基本也在20萬左右了。
不過,澳大利亞總共在朝鮮戰爭出兵才1.7萬人,而且由於美軍也擔心隊友不靠譜,所以很多重要的惡戰,澳大利亞都沒有參與到其中。
僅僅只是跟志願軍稍微接觸了三次,三次交手就讓他們付出了10%以上的傷亡率,這個戰績怎麼說也不能算是一個勝仗吧!
但是這難不倒澳大利亞的媒體,他們在澳軍回國後照樣把他們吹上了天,甚至還大言不慚地提出,澳大利亞軍隊在加平戰役當中,消滅了1000多的志願軍。
不得不說這個澳大利亞確實誇自己有一套,事實上澳大利亞軍隊在戰場上戰績一般,但是對於虐待俘虜什麼的,倒是聲名遠揚。
當年對日本人拒絕投降咱們就不說什麼了,他們在澳大利亞居然這麼殘忍地對付平民,或許他們以為的戰鬥力,並不是打仗的能力,而是如何殘忍地對待他人的能力吧!
好在志願軍打跑了這些狼子野心的人,讓我們能夠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也不用遭遇這種噁心的“戰鬥力”。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