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冬天到了,部分人群又開始出現手腳怕冷、發涼,併為此犯了愁,尤其是使用中藥調理無效後,苦惱更甚。本篇文章,我們透過學習一種特殊型別的手腳怕冷、發涼,來認識手腳怕冷、發涼的治療方法。
短暫呵護那怕冷的雙手
在前面的文章中,周醫生介紹了手腳怕冷的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體內陽氣不足,不能到達四肢;第二種是體內陽氣充足,但陽氣被鬱滯,不能到達四肢;第三種是四肢氣血凝滯,陽氣不能到達末梢。
掌握了這三種手腳怕冷的型別,基本能夠治療臨床中遇到的大部分手腳怕冷病例,但想達到更加好的療效,我們還要認識另外兩種特殊形式的手腳怕冷,尤其是本篇中所講的這一特殊型別。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本條文,是醫聖仲景在《傷寒論》中的一段話,其告訴我們了三層意思。第一,感冒發熱,使用退熱藥物,出現汗出不止,或者汗出過多;第二,在汗出的基礎上,患者有怕風,小便不順,四肢微微抽搐,屈伸不利的情況,這種情況與普通感冒有區別,需要區別對待;第三,針對這種特殊型別的感冒,需要使用特殊的方劑治療,即桂枝加附子湯。
周醫生工作於感染科,經常處理發熱病人,有時候會有急診科送來發熱之後伴有手腳抽搐、屈伸不利的患者,追問病史,往往有出汗、怕風怕冷的前驅情況,西醫給予補液等對症治療後,患者恢復很快。在大家的印象中,這類病人應該是體質較弱的患者,但事實不是這樣,部分青壯年,沒有基礎疾病,往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故而,探索普通感冒,發熱汗出後手腳抽搐的機理,非常有必要。
關於這種伴有手足抽搐、屈伸不利的特殊感冒,西醫沒有特別的明確說法,中醫認為是身體內部營衛不和,同時兼有體表陽氣虛的情況,治療方劑是桂枝加附子湯。現代社會,對於手足抽搐,患者及家屬都非常恐懼,往往會選擇西醫急診治療,而不會第一時間想到中醫中藥,這是不是意味著桂枝加附子湯就失去了存在意義了呢?
中醫認為,桂枝加附子湯並不單單是治療特殊形式的感冒,而是內外同調,治療人體營衛不和兼有陽虛之病理狀態。桂枝加附子湯,臨床中被醫生用來治療伴有汗出的手腳怕冷,效果非常好。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因此手腳怕冷與脾、小腸系統關係密切,尤其是小腸經的陽氣虛。從周醫生穿鑿會通理論體系看,此處的陽虛,乃是太陽小腸經的經氣之虛,故而使用了四逆湯中的主藥附子。
明白了機理,我們就知道,對於身體肺、膀胱系統功能失調,即營衛失和,兼有小腸陽氣虛的手腳怕冷,使用其它方劑治療,很難獲效,唯有桂枝加附子湯,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療效。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或許應該是我們學習中醫應該抱有的態度,在傳承前輩們診療經驗的時候,我們既要繼承,也要創新,這樣才能夠明白其機理,從而靈活應用,發揮出經方、古方更加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