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的冬季即將到來了,俗話說:“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為了冬季進補,有的人自行購買人參、鹿茸、阿膠等大補之品;有的選擇各種膏方進補;有的到醫院找中醫望聞問切後,量體進補,但有些人卻越補越“虛”,反而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上火、噁心等症狀,即所謂的“虛不受補”。
何為“虛不受補”?
“虛不受補”最早見於清代陳士鐸著《本草新編》:“愈補愈虛者,乃虛不受補,非虛不可補也,故補之法亦宜變。補中而增消導之品,補內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補而補之,更佳也。”這句話狹義上是指脾胃虛弱不能對補藥進行很好地消化,廣義上泛指補藥在被消化吸收後產生了各種不良反應。
“虛不受補”的人,冬天該如何進補?今天,益延壽給大家介紹一味“清補”佳品——太子參。
太子參的功效及用法
01補氣生津
太子參藥性平和、味甘,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慾不振、乾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症。
02補益脾肺
太子參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幹;肺虛燥咳,咽乾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
03提高免疫力
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經常服用未見有副作用。
04適宜慢補
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進補人的歡迎。
太子參的食用方法
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克、紅棗7枚、太子參10克。
【做法】將黃芪、紅棗、太子參加適量水煮30分鐘,每晚臨睡前或清晨空腹時代茶給孩子喝。
【功效】這款湯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太子參燉田雞
【材料】田雞350克,瘦肉50克,太子參50克,枸杞子10克,姜10克,清湯700克。
【做法】田雞宰殺斬塊汆水,瘦肉切豆丁大小汆水,太子參用清水泡發好,薑切片待用。將淨鍋上火,放入清湯丶薑片丶太子參丶枸杞子丶瘦肉丶田雞,大火燒開轉用小火燉30分鐘調味即成。
【功效】太子參含多種氨基酸丶果酸丶澱粉丶維生素丶皂苷等成分,能消水腫丶化痰止咳,對心悸自汗丶病後體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太子參芡實山藥粥
【材料】太子參15克,芡實20克,山藥15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芡實、山藥、粳米洗淨,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此方具有益氣健脾止瀉的功效。尤其適用於平素乏力、食後腹脹、大便溏薄的人群服用。
太子參五指毛桃烏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30克,太子參15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烏雞400克,生薑3片。
【做法】烏雞洗淨切塊,五指毛桃、太子參、白朮、茯苓洗淨與烏雞、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即成。
【功效】此方具有補益脾肺、益氣扶正的功效。適宜脾虛體弱、氣血不足、容易感冒的人群食用。
太子參的食用禁忌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孕婦不宜食用太子參,表實邪盛者不宜服用太子參。
太子參與幾種“參”的差異
眾所周知,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都有補脾肺之氣、益氣生津的作用,大家不禁要問,那麼,四種“參”在使用上有哪些不同呢?
01人參
人參益氣救脫之力較強,單用即可見效,如:獨參湯。又可補益心腎之氣,安神增智,扶正祛邪。
02西洋參
西洋參偏於苦寒,又可補陰清熱,較宜於熱病所致的氣陰兩脫之證。
03黨參
黨參補氣作用較人參緩和,藥力薄弱,又可補血。
04太子參
太子參補氣生津的作用較上述三種參要差一些,但它長處正在於此,為不可多得的“清補”藥,適宜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