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哈伊姆.巴列夫中將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的1968年,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東岸建造了一條軍事防線,被稱為“巴列夫防線”。
該防線正面達175千米,縱深10千米,運河岸邊築有水泥牆以抵擋各類車輛,另有多個裝滿汽油的管道伸向水面,必要時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牆,還在運河東岸堆起了龐大的沙堤,平均高度為25英尺,斜度為45至65度,並配備有鐵絲網和雷場,在運河沿岸還有35座要塞組成的防禦陣地,內有堅固的碉堡及重炮,坦克等現代化武器,堪稱戰後全世界最龐大的國防工事,然而該防線建成後僅僅兩年,就被埃及軍隊在一夜之間攻破!
在1968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在6天之內就搶佔了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此後阿拉伯國家同仇敵愾,向真主發誓要奪回故土,經過6年的厲兵秣馬,埃及和敘利亞組成聯軍,於1973年10月分別向巴列夫防線和戈蘭高地向心攻擊!
10月6日,埃及總統薩達特特意選在伊斯蘭齋月,打破穆斯林教義的禁忌對以色列開戰,14時整,埃及空軍的200架米格戰機騰空而起,向西奈半島的以軍縱深目標發起凌厲的空地打擊,同時陸軍的4000餘門各式火炮也以徐進彈幕射擊的方式,對以軍前沿目標展開了53分鐘猛烈轟擊。
猝不及防的以軍根本來不及組織起有效的防禦,短短數十分鐘內,以軍的火炮和導彈陣地,野戰機場,前沿指揮所,通訊樞紐等重要目標陷入一片火海。
隨著埃軍炮火延伸,敢死隊開始強渡運河,檢查潛水員在戰前就己秘密封堵的以軍輸油管道,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在確認安全後,一個突擊旅搭乘橡皮舟衝上運河東岸,構築堅固的橋頭堡。
至15時15分,攜帶特製水泵的工兵部隊登岸,在蘇制反坦克和防空導彈的掩護下開始作業,在3至5個小時內用運河水將以軍的沙堤沖刷開10餘萬立方米的沙土,打開了數十條通往西奈縱深的道路。
如夢初醒的以色列人出動了空軍戰機,企圖阻止埃軍渡河,卻被早有準備的地面防空部隊大量擊落,埃軍工兵舟橋部隊立即展開了架橋作業,5個加強步兵師和5個反坦克導彈營立即過橋登岸,直升機群向西奈縱深空投了4個傘兵營,至20時30分,重灌部隊沿著工兵用水泵沖刷出來的多條通道挺進西奈半島。
此時由於敘利亞軍隊在戈蘭高地的攻勢牽制了以軍的大部兵力,埃軍裝甲部隊在巴列夫防線上以極低的傷亡幾乎全殲了以色列己成孤軍的3個裝甲旅和1個步兵旅。
同時埃軍的傘兵及特種兵部隊還突襲了以軍的指揮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並點燃了以色列的扎尼馬,蘇德爾和貝拉伊姆三座油田……。
在此爭打響的24小時內,埃軍的10萬大軍,1千餘輛坦克和1萬3千多輛各型車輛陸繼抵達運河東岸,一舉攻破巴列夫防線,完全控制了戰場主動權。
然而此時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衛星照片,在埃軍防線中間有一個20至25英里寬的間隙,於是以軍阿丹師於8日上午突入該區域,直達菲爾丹,而以軍南部軍區司令部卻根據錯誤情況,下令阿丹改變行軍路線,去奪取巴拉赫島以北的三座橋樑,以便渡過蘇伊士運河,逆襲埃及。
然而埃軍卻根據各種偵察手段,掌握了以軍的部署,在距運河區約800米處,搶佔有利地形,以薩格爾反坦克導彈和40火箭筒,幾乎全殲了以軍第190裝甲旅。
以色列軍方立即重新起用了己調任為工商部長的巴列夫中將,並趕赴西奈前線指揮作戰,然而埃軍的大批兵力仍在不斷渡過運河,並向縱深發展……。
久經沙場的巴列夫將軍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價值近3億美元的防線,是被埃及工兵部隊用水泵沖垮的。